共27802,分1854页显示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256 257 258 259 下一页
许孚(号 止斋 )
赵昱(字 希光 号 中川 )
郑奕夫(字 景允 世称 习斋先生 )
郑若冲(字 季真 号 梦溪 )
释宗演(号 遁庵 郑 )
释文礼(号 灭翁、天目、天目野樵 阮 )
高颐(字 元龄 号 拙斋 )
黄士毅(字 子洪 号 壶山 )
元德明(号 东岩 元 字 德明 )
刘德秀(字 仲洪 号 退轩 郡公 )
刘曈(号 北溪 )
张斗南(字 唐英 号 钓浦 )
李兼(字 孟达 号 雪岩 )
许应龙(字 恭甫 号 东涧 )
其它辞典(续上)
薛疑之( 凝之 字 季常 号 玉成 )许孚(号 止斋 )
赵昱(字 希光 号 中川 )
郑奕夫(字 景允 世称 习斋先生 )
郑若冲(字 季真 号 梦溪 )
释宗演(号 遁庵 郑 )
释文礼(号 灭翁、天目、天目野樵 阮 )
高颐(字 元龄 号 拙斋 )
黄士毅(字 子洪 号 壶山 )
元德明(号 东岩 元 字 德明 )
刘德秀(字 仲洪 号 退轩 郡公 )
刘曈(号 北溪 )
张斗南(字 唐英 号 钓浦 )
李兼(字 孟达 号 雪岩 )
许应龙(字 恭甫 号 东涧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凝之。宋温州平阳人,字季常,号玉成。学于杨简。时禁伪学,作《伊洛源流谱》,立九十余人传,以明道统。全宋文·卷六六○一
薛疑之(一作凝之),字季常,号玉成,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学于杨简。庆元间,学禁方严,疑之作《伊洛源流谱》以卫道。见《宋元学案》卷七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昌国人,号止斋。从杨简学。居乡宣扬孝义,绝意仕途,屡征不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7 【介绍】: 宋资州人,字希光,号中川。赵雄子。少苦学,以司马、周、程氏为师。后私淑张栻。性冲淡,出仕二十余年,为广安守等职,仅一磨勘,历任不满三年。因父曾为孝宗言吴挺专制蜀地之害,至宁宗开禧间,吴曦僣叛,昱每念父言,辄投地大恸。亟贻书成都帅臣杨辅,劝以举义讨叛,辅不能用,昱遂绝食而卒。全宋文·卷六四一一
赵昱(?——一二○七),字希光,号中川,资州资中(今四川资中)人,雄子。少苦学,师法司马、周、程氏,恬于仕进,出仕二十馀年,历任不满三考。庆元中为奉议郎、签书东州节度判官,开禧时尝知广安军。三年,吴曦叛,昱伤恸不已,绝粒而死。见《桯史》卷三,《鹤山大全集》卷九○《祭赵广安文》,《宋蜀文辑存作者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景允。郑清之曾孙。潜心性理之学。尝为慈溪、丽水、常山三县教谕,调徽州紫阳书院山长,迁浮梁教授。学者称习斋先生。有《论语本义》、《中庸大学章旨》、《衍桂堂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府鄞县人,字季真。郑覃子。少力学,耻为举业。与同里汪大猷、陈居仁、楼钥相善。后三人贵显,未曾一造其门。平居谨饬,口绝戏言,辨是非义利,片辞不让,学者严惮之。全宋诗
郑若冲,字季真,号梦溪,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与同里汪大猷、陈居仁、楼钥相善。事见《宋元四明六志校勘记》卷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号灭翁,俗姓阮,临安(今属浙江)天目山人,因别号天目。年十六,依乡之真向寺僧智月得度,遍参名师。历主临安广寿、净慈,永嘉能仁,安吉福泉,四明天童等刹,归终于梁渚之西丘。理宗淳祐十年卒,年八十四。事见明崇祯《天童寺志》卷六《宋天目禅师行状》。 释文礼诗,据《颂古联珠通集》、《天童寺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六八七九
文礼(一一六七——一二五○),字灭翁,俗姓阮氏,临安(今浙江临安)人,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野樵。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目得度,历参名师。至蒋山,浙翁琰禅师留之分座。嘉定五年出世,住临安慧云寺,迁温州能仁寺,又主临安净慈、福泉、明州天童诸刹。淳祐七年卒,年八十四。见《新续高僧传》卷一四、《释氏疑年录》卷九。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天目禅师文礼者。字灭翁。生阮氏。为临安籍也。得度于真相寺智月沙门。得道于荐福松源岳禅师。出世于郡之广寿。次则雁山能仁。复诏居南屏净慈。终于天童者。盖赴暮年之诏也。四会谈禅。两赴明诏。于其西丘福泉。乃退閒之所也。礼居雁山时。南国衣冠君子多从之游。礼杖拂萧然。清风迫人。松下云间。泉声石色。无尊卑目遇而已。然卒不乐。乃退居梁渚西丘。自述曰。我自南山退席回。懒将藤杖接方来。有时拄到晴坡上。简点梅花几树开。方是时。晦庵居士朱熹者。以道学开馆台南订。有司挽礼。再居能仁。不起。乃作偈。简雁山耆宿曰。我抛一语堕龙湫。逗石穿云几度秋。白发讵那看不透。月寒高挂冷猿愁。礼既休閒于梁渚。道俗相寻不绝。礼多兀坐绳床。熟视摇手而已。或格外相惬。礼自理瓶铛。谈笑连朝夕不厌也。节斋赵公慕礼高行。微服过访。坐语竟日。节斋去。礼竟不问其姓名。适净慈席虚。节斋起礼补之。不赴。节斋乃言于上。上强命之入院。礼曰。九重命下。四海同钦。山岳欢呼。禽鱼起舞。且物外道人因甚也被转。却顺是菩提。四众称善。未久又杖策宵遁。退居福泉。上惜之。复敕天童居礼。礼居天童。常以南山筀笋东海乌鲫话验。方来拟对。礼辄督牙三下。识者惊焉。一时及其门者。非智过于师。不易放行。故自书曰。无韶阳来扣门。终不拶人脚折。有德山至诘问。方才吹灭纸烛。堪嗟狐媚妄。相嗣续宁教。草满法堂。苔封古屋。杨岐不得保宁白云晦堂。若非死心灵源。其馀碌碌。难为接足。礼住天童。不久又弃。归西丘旧隐。然方宾益胜。朱晦庵尝诣礼。礼以格外潇洒示之。晦庵则彬彬然有容。整冠进问。母不敬。礼蓦起叉手。晦庵退语人曰。碧落碑果无赝本也。杨慈湖亦问不欺之力。礼答曰。要明兔象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礼四历住持。仅八九载。而退居之日。多其风调高古。见者神肃。然叙及法道体势。则慷慨太息。或继以涕。故嗣其志者。皆著大名于当时。淳祐十年冬月。忽晨起。谓众曰。谁与我造个无缝塔。侍者曰。请师塔样。礼微笑曰。尽力画不出。即蜕去。年八十有四矣。阇维。顶骨牙齿不坏。舍利如灿珠。附天童应庵祖塔之左而閟焉。 赞曰。余覈公道行。垂手三十馀龄。四迁五退。如白云影内神仙。可仰而未可攀也。再味其说法。若志公之容谩。许僧繇描摹。当时君子以公之名齐于妙喜应庵。诚不谬矣。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文礼,字灭翁,姓阮氏,临安人也。家于天目山麓,因别号“天目”。生性聪慧,别具灵颖,家世田作。尝在髫年,从母出桑,携篮相随,母戏之曰:“提筐者谁?”忽焉有省,始怀出尘之想。年十六,依邑之真相寺智月得度,参净慈混源不契。谒佛照光于育王,问风动幡动,应对机敏,喜其俊迈,使掌书记。久之,还浙西听一心三观之旨,于上天竺时,拟议之间,顿忘知解,往参遂印可。寻复辞去,礼祖塔于江淮,间因至蒋山,浙翁琰留之分座。嘉定五年,张约斋居士镃请开法于临安慧云,既而迁温之能仁,未几,辞归西丘。时节斋赵公慕礼高行,微服过西丘,礼亦不问姓氏,与语终日而去,明日奏请礼住持净慈。复移居福泉,迁住天童。礼素崇古谊,高絜简俭,不苟笑言,其说法则风雅流丽,读之非解人亦复神动。尝诵《楞严经》“诸可还者 ,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句下,忽作偈曰:“不汝还者复是谁?残红流在钓鱼矶。日斜风定无人扫,燕子衔将水际飞。”冬至,上堂云:“黄钟才起时,九数从头数。相将幽谷莺啼,次第雕梁燕语。田父祭勾芒,丛祠敲社鼓。农父狎牛郎,村姑教蚕妇。光阴老尽世间人,冬至寒食一百五。”其他妙语类如此,尤邃于《易》。乾淳诸儒,大阐道学,礼与之游。晦翁朱子问毋不敬,礼叉手示之。杨慈湖问:“不欺之力?”答曰:“此力分明在不欺,不欺能有几人知。要明象兔全提句,看取升阶正笏时。”礼领刹五,前后八九载,馀多逍遥于梁渚西上,而群衲聚扣,与住院无异。将入寂,谓侍者曰:“谁与我造无缝塔。”或请其式,曰:“尽力画不出。”乃怡然脱去,世寿八十有四,阇维收舍利无算,袝于应庵华塔之左,尤煜序其语录,嗣法弟子横川珙、石林巩。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忻州秀容人,号东岩。幼嗜书。布衣蔬食,处之自若。人负债不能偿,往往毁券。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饮酒赋诗以自娱。卒年四十八。有《东岩集》。中州集
乡先生,权参知政事。代郡杨公叔玉撰先人墓铭,今略载于此。先生姓元氏,字德明,秀容人,唐礼部侍郎次山之后。自幼读书,世俗鄙事,终其身不挂口。为人诚实乐易,洞见肺腑,虽童子以言欺之,亦以为诚然也。先大夫殁,遗产无几,先生布衣蔬食,处之自若,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僮奴有窃拾东家之枣者,立命还之。贫人负债,则往往令折券以贷之也。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未尝一日不饮酒赋诗。春秋四十有八,终于家。先生作诗不事彫饰,清美圆熟,无山林枯槁之气。居东山福田精舍,首尾十五年。东嵓,其自号也。有集三卷,藏于家。铭曰:贪夫徇财,智士死名。宇宙古今,万辙混并。我机弗张,我户弗扃。天宇泰然,物莫敢撄。饮芳食菲,岩岫杳冥。玉佩琼琚,御风泠泠。鲁山之醇,次山之清。阅世几传,犹有典刑。邈哉先生!明、昌承安间,科举之学盛大,夫士非赋不谈。人知先人有声场屋间,其以诗文为业,则不知也。先人捐馆后十年,好问避兵南渡,㳺道日广,世始知有元东岩之诗。杨尚书之美云:彼美元夫子,学道知观澜。孔孟泽有馀,曾颜膏未残。林观察显卿云:文章变古名新体,孝弟传家守旧规。雷内翰希颜云:诗句妙九州,孝友化一川。王右司仲泽云:读书枫树林,曳杖白石湾。至今文彩馀,虎子仍斑斑。李长源云:衣冠巢许自高雅,岩壑夔龙非弃捐。馀人不能悉记。家集乱离以来,凡三失之,今所存者,特吾益之兄及门生辈所记忆者耳。小子不肖,暗于事机,不能高蹈远引,恋嫪升斗,徼倖万一,以取絷维之祸。残息奄奄,朝夕待尽,诚惧微言将绝,谨以古律诗四十首,附之中州集之癸册。庶几来者知百馀年间作诗如先人,而人或未之见。其馀抱一槩之操,泯泯默默,终老而无闻者,岂胜计哉!是又可感叹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8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仲洪,号退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历官四川制置使,改知潘州。召签书枢密院,进爵郡公。为政严而不苛,帅蜀尤有惠绩。有《退轩遗稿》。全宋文·卷五七一七
刘德秀(?——一二○八),字仲洪,号退轩,洪州丰城(今江西丰城)人。隆兴元年进士及第。历大理寺主簿。绍熙末为监察御史。庆元初为右正言、兼侍讲,迁右谏议大夫,力攻「伪学」。擢兵部尚书。五年,为四川制置使。嘉泰中改知潭州。入为吏部尚书。开禧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丐祠,除资政殿学士,与郡。嘉定元年卒。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一七八、职官七九之一二、选举一二之二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楼钥《攻愧集》卷三九,《宋史》卷三一《宁宗纪》一,《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南宋制抚年表》卷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曈,号北溪,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预乡荐。有《馀英志》二卷,已佚。事见清道光《武康县志》卷一三、一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斗南,字唐英,号钓浦,罗源(今属福建)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官至兵部郎中。事见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一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08 【介绍】: 宋宁国宣城人,字孟达,号雪岩。李宏孙。谨厚好学,与韩元龙游。官迪功郎、进贤县丞。历知台州,居官廉直。有《雪岩集》。全宋诗
李兼(《嘉定赤城志》作谦),字孟达,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台州。嘉定元年(一二○八),除宗正丞,未行,卒。事见清光绪《台州府志》卷九、九六。 李兼诗,据《嘉定赤城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六八八七
李兼(?——一二○八),字孟达,宁国府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博学工诗。开禧三年知台州,居官有守。开禧四年卒,吏民为之哭。著有《雪岩集》。见嘉靖《宁国府志》卷八中,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一五四,光绪《台州府志》卷九、九六,《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8—1248 【介绍】: 宋福州闽县人,字恭甫。宁宗嘉定元年进士。历籍田令、太学博士。理宗即位,首陈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纲领,迁著作郎。出知潮州,训阅军兵,平息盗寇,安抚峒僚,治绩有声。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累官兵部尚书,后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有《东涧集》。全宋诗
许应龙(一一六九~一二四九),字恭甫,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授婺源尉,寻知婺源县(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四)。三年,为汀州教授(明嘉靖《汀州府志》卷一一),浙东宣抚司掾。十年,召为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累迁国子丞,宗学博士。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除秘书郎兼权尚右郎官。三年,迁著作佐郎。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出知潮州。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累迁试吏部侍郎,侍读。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中书舍人,给事中。三年,同签枢密院事(《宋史》卷二一四)。淳祐五年(一二四五),知婺州(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一)。九年卒(《宋史》卷四三),年八十一。著作未见著录,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东涧集》十四卷,其中诗一卷。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三,《宋史》卷四一九有传。 许应龙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九一六
许应龙(一一六九——一二四九),字恭甫,号东涧,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五岁通经旨,嘉定元年举进士,调汀州教授。累迁籍田令、太学博士、国子博士、国子丞、宗学博士。理宗即位,首陈「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纲领」,迁著作郎。丐外,知潮州,有治声。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迁国子司业,兼权直舍人院,迁国子祭酒、兼学士院权直。后试吏部侍郎,升侍读,权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迁兵部,兼中书舍人。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累辞,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淳祐九年正月卒,年八十一。有《东涧集》。见《资政许枢密神道碑》(《庸斋集》卷六)及《宋史》卷四一九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