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除改
(1).免除现职,改任他职。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弘正 闻之,笑曰:‘是闻除改,登即行矣,何能为哉!’” 胡三省 注:“除改,谓除书改授他镇。”
(2).革除和修改。 宋 曾巩 《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札子》:“然向来书检已连除改因依,况除改因依,参於典故,即无舍人不得预闻之理。”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朝廷每有除改,外面多谤议。”
《國語辭典》:免丁  拼音:miǎn dīng
免除徭役。《元史。卷一三四。列传。月合乃》:「儒人免丁者,实月乃合始之也。」
《漢語大詞典》:全免
(1).使免于灾祸而得以保全。后汉书·党锢传·何颙:“有被掩捕者,则广设权计,使得逃隐,全免者甚众。”
(2).全部免除。文献通考·田赋二:“ 开皇 十二年詔, 河北 河东 ,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漢語大詞典》:规免(規免)
设法免除。魏书·恩倖传·赵邕:“﹝ 赵邕 ﹞与 范阳 卢氏 为婚。女父早亡,其叔许之,而母不从。母 北平 阳氏 携女至家藏避规免, 邕 乃拷掠 阳 叔,遂至於死。” 宋 岳珂 桯史·乾道受书礼:“﹝臣﹞不敢改辞以迎合意指,不敢依违以规免罪戾,不敢侥倖以上误国事。” 明 方孝孺 《郑处士墓碣铭》:“宰相怒 士利 ,无以发因,谓其上书规免兄罪,奏请治如律。”
分類:设法免除
《漢語大詞典》:蠲赈(蠲賑)
亦作“ 蠲振 ”。 免除租税,救济饥贫。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山川》:“不获成灾,少沾蠲賑。”明史·英宗前纪:“秋七月乙酉, 河 决 大名 ,没三百餘里,遣使蠲振。” 清 刘光第 《美酒行》:“告灾有大府,蠲賑来邻疆。”
《國語辭典》:赐复(賜復)  拼音:sì fù
1.以特恩免除徭役。《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陛下识知寺舍,每来辄加厚恩,愿赐复十年。」
2.公函书牍中的常用语,请人答覆的意思。也作「赐覆」。
《漢語大詞典》:蠲税
免除租税。宋史·食货志上一:“三司定分数蠲税。”
《漢語大詞典》:复免(復免)
谓免除徭役。周礼·地官·乡师“辨其可任者,与其施舍者” 汉 郑玄 注:“施舍谓应復免不给繇役。”
分類:免除徭役
《國語辭典》:赦免  拼音:shè miǎn
免除罪犯应得的刑罚。《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舂以下五十八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刘虞表奏刘备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邮之罪。」
《國語辭典》:三赦  拼音:sān shè
旧时法律规定可以免除刑罚的三种人:幼弱、老耄、蠢愚。亦指第三类可以免除刑罚的人。《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漢語大詞典》:恩免
恩准免除。 宋 陆游 《九月初作》诗:“九月都门凛欲霜,羸躯恩免立鵷行。”特指恩准免税。元史·食货志四:“恩免之制: 世祖 中统 元年,量减丝料、包银分数。二年,免 西京 、 北京 、 燕京 差发。”
《國語辭典》:蠲苛  拼音:juān kē
免除苛政或苛税。《后汉书。卷六一。左雄传》:「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去烦蠲苛,以绥百姓。」
分類:免除苛政
《漢語大詞典》:蠲贷(蠲貸)
谓免除租税,借放钱粮。新唐书·韩滉传:“ 大历 十二年秋,大雨害稼什八,京兆尹 黎干 言状, 滉 恐有所蠲贷,固表不实。”明史·詹兆恒传:“又言 楚 豫 之疆尽青燐白骨,新徵旧逋,断无从出,请多方蠲贷。” 清 冯桂芬 《〈江阴捐赈录〉序》:“后世民无世业,遂无遗积,凶岁所仰望者蠲贷耳。”
《国语辞典》:俱免  拼音:jù miǎn
全部免除。《红楼梦》第五五回:「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
分类:免除
《漢語大詞典》:量放
酌量免除。 唐 白居易 《奏请加德音中节目状二件·缘今时旱请更减放江淮旱损州县百姓今年租税》:“伏望圣恩,更与宰臣及有司商量: 江 淮 先旱损州作分数,更量放今年租税。”
分類:酌量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