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0,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谢公
为公
公讳
公言
二公
群公
公家
先公
知公
公孙
明公
公主
公侯
公所
公道
《漢語大詞典》:谢公(謝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漢語大詞典》:谢公笺
同“谢公牋”。
一种样式的纸。为宋谢景初初创,故称。
分類:样式初创
《国语辞典》:为公(为公)  拼音:wèi gōng
就公务的立场。如:「拿办公室的文具给自己的小孩使用,为私虽然情有可原,为公却于理难容。」
《國語辭典》:公讳(公諱)  拼音:gōng huì
皇帝的名讳。《礼记。曲礼上》:「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也作「国讳」。
分類:君王
《漢語大詞典》:公言
(1).公开谈论。史记·孝文本纪:“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魏书·刘昶传:“ 高祖 曰:‘国家本来有一事可慨。可慨者何?恒无公言得失。’” 明 唐顺之 《钝斋吴公墓碣铭》:“独念先君性刚直,耻为譎祕媕婀之态,其遇事虽不关己利害,亦公言激发无所避。”
(2).公众的言论。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明 杨慎 词品·吴梦窗:“ 阴 君 焕 序其辞云:求辞於吾 宋 ,前有 清真 ,后有 梦窗 。此非 焕 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漢語大詞典》:二公
指府和县的副职。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适才我站在门口,遇见敝县的二公。”参见“ 二太爷 ”。
《國語辭典》:二太爷(二太爺)  拼音:èr tài yé
1.旧时敬称同知,因其地位次于知府,故称为「二太爷」。《儒林外史》第一七回:「二相公,你可知道县里老爷坏了?今日委了温州府二太爷来摘了印去了。」
2.旧时对富家仆从的尊称。《红楼梦》第九五回:「二太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漢語大詞典》:群公
1.指上公。《诗·大雅·云汉》:“羣公先正,则不我助。” 孔颖达 疏:“羣公亦是雩祀所及,即《月令》注云上公是也。”
2.泛指 鲁 以外的诸侯。《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周公 称大庙, 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
3.总称诸侯和朝臣。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 孔颖达 疏:“羣公,总谓朝臣与诸侯也。 郑玄 云:羣公主为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羣公百寮,莫不咨嗟。”
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晋 张协 《咏史》:“蔼蔼东都门,羣公祖二 疏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羣公。”
《國語辭典》:公家  拼音:gōng jia
国家或公众。《礼记。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
《漢語大詞典》:先公
(1).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孔颖达 疏:“ 成王 之所继嗣者,先王也,而云先公,公是君之别名,故云。”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 贾公彦 疏:“ 周 之始祖感神灵而生, 文武 之功因之,而就特尊之,与先王同。”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 注:“先公,先君也。” 三国 魏 曹操 《春祠令》:“今有事於庙而解履上殿,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
(2).亡父。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不意凶变,先公内翰遽捐馆舍,闻讣慟絶。” 清 黄宗羲 《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韵府拾遗 东韵》:知公
梁书沈约传:高祖召范云谓曰:生平与沈休文群居,不觉有异人处。今日才智纵横,可谓明识。云曰:公今知约不异,约今知公。
《漢語大詞典》:公孙(公孫)
(1).诸侯之孙。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诸侯。”汉书·惠帝纪:“内外公孙。”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
(2).对贵族官僚子孙的尊称。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孙 呈上乃祖的书札并带了来的礼物。”
(3).复姓。 战国 魏 有 公孙痤 。见史记·秦本纪
《國語辭典》:明公  拼音:míng gōng
对有名位者的敬称。《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今天下缨緌搢绅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不敢欺明公,此画亦是舟中所失物件之一。」
《國語辭典》:公主  拼音:gōng zhǔ
天子或国王的女儿。《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帝女乃公侯主婚,故有公主之称。」晋。石崇〈王明君词。序〉:「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
《漢語大詞典》: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國語辭典》:公所  拼音:gōng suǒ
处理某一地区公众事务的场所。如市公所、乡公所、镇公所。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ào
1.正道。《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
2.大路。《韩非子。内储说上》:「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國語辭典》:公道  拼音:gōng dao
公平。《红楼梦》第三六回:「须得环兄弟屋里也添上一个,才公道均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