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侯国(侯國)
(1).侯爵的封地。汉书·地理志下:“讫於 孝平 ,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潁川郡 有 成安县 ,侯国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九·侯王相有别:“诸郡国下所属县,有注侯国者,即所谓王子侯、恩泽侯等侯国也。”
(2).指侯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汉高帝 十一年,封 靳彊 为侯国。”
《國語辭典》:封侯  拼音:fēng hóu
封赠的侯爵。《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贵人也,官至封侯。」《文选。班彪。王命论》:「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
《國語辭典》:王侯  拼音:wáng hóu
王爵和侯爵。泛指显贵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四》:「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漢語大詞典》: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國語辭典》:长幼(長幼)  拼音:zhǎng yòu
年长与年少。《三国演义》第八回:「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红楼梦》第五三回:「左右两旁设下交椅,然后又按长幼挨次归坐受礼。」
《國語辭典》:侯伯  拼音:hóu bó
1.侯爵与伯爵。泛指诸侯。《周礼。春官。典命》:「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文选。班固。答宾戏》:「曩者王涂芜秽,周失其驭,侯伯方轨,战国横骛。」
2.诸侯国领袖。《书经。周官》:「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唐。孔颖达。正义:「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国之长。」《文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又命晋文,登为侯伯。」
《國語辭典》:乡侯(鄉侯)  拼音:xiāng hóu
职官名。汉、魏封爵中以一县中之乡为侯邑者,称为「乡侯」。在县侯之下,亭侯之上。唐以废除。
《漢語大詞典》:侯印
侯爵之印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何不齎臣侯印,拜 范阳 令, 范阳 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武信君 从其计,因使 蒯通 赐 范阳 令侯印。”
分類:侯爵印信
《漢語大詞典》:千户侯
食邑千户的侯爵。史记·货殖列传:“若千亩巵茜,千畦薑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分類:食邑侯爵
《國語辭典》:万里侯(萬里侯)  拼音:wàn lǐ hóu
立功于边远之地而得封官。北周。庾信〈拟怀〉诗二七首之三:「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唐。王勃〈春思赋〉:「都护新封万里侯,将军稍定三边地。」也作「封侯万里」、「万里封侯」。
《漢語大詞典》:恩泽侯(恩澤侯)
指出于皇帝私恩而获封为侯爵者,如帝舅后父等。 唐 刘禹锡 《经伏波神祠》诗:“自负霸王略,安知恩泽侯。”
《漢語大詞典》:进侯(進侯)
进升侯爵。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皇太后父母:“ 慈圣 ( 慈圣太后 )父 李伟 ,封 武清伯 ,已进侯,癸未年卒,年七十四,赠 安国公 ,諡 恭简 。”
分類:进升侯爵
《漢語大詞典》:袭侯(襲侯)
因世袭得来的侯爵。即侯爵的继承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阳成侯:“后以军功封 阳成侯 ,世爵。至 啟 禎 间,袭侯某公薨,无子,止有遗腹,因暂以旁支代。”
《漢語大詞典》:白版侯
古代称只有板书封号而无印信的空头侯爵。晋书·赵王伦传:“郡县二千石令长赦日在职者,皆封侯……府库之储不充於赐,金银冶铸不给於印,故有白版之侯。” 宋 曾慥 类说卷四十:“ 武后 时,封侯者众,铸印不供,至有白版侯焉。” 明许三阶《节侠记·订访》:“西园向慕 夷门 客,东观羞为白版侯。”
《漢語大詞典》:散侯
古代无职守或封邑的侯爵。晋书·杜预传:“詔 预 以散侯定计省闥,俄拜度支尚书。”北史·序传·李承:“ 承 方裕有鉴裁,为时所重。 文成 末,以散侯出为龙驤将军、 滎阳 太守。”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政事礼仪:“ 后魏明帝 ,输粟八千石赏散侯,六千石散伯,四千石散子,三千石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