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391,分2227页显示 上一页 254 255 256 257 258 260 261 262 263 下一页
朱湾(字 巨川 号 沧洲子、字巨川、沧州子 )
陆贽(字 敬舆 宣 行第 九 )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惟宽( 祝 大彻禅师、大彻 )
元季方(号 能职 )
蒋涣( 汝南县开国公 )
钱徽(字 蔚章 行第 七 贞 )
崔邠(字 处仁 文简 行第 二 )
郗士美(字 和夫 景 )
僧恒政( 周 号 珠佛 )
刘济(字 济 庄武 )
张式( 简 )
齐映( 映 忠 河间县男 )
李吉甫(字 弘宪、宏宪 赵国公、赞皇县侯 行第 三 忠懿、敬宪 )
其它辞典(续上)
归登(字 冲之 长沙县男、长洲县男 宪 )朱湾(字 巨川 号 沧洲子、字巨川、沧州子 )
陆贽(字 敬舆 宣 行第 九 )
僧怀晖( 怀恽、怀晖 号 柏岩 谢 大宣教禅师、大觉 )
僧惟宽( 祝 大彻禅师、大彻 )
元季方(号 能职 )
蒋涣( 汝南县开国公 )
钱徽(字 蔚章 行第 七 贞 )
崔邠(字 处仁 文简 行第 二 )
郗士美(字 和夫 景 )
僧恒政( 周 号 珠佛 )
刘济(字 济 庄武 )
张式( 简 )
齐映( 映 忠 河间县男 )
李吉甫(字 弘宪、宏宪 赵国公、赞皇县侯 行第 三 忠懿、敬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0 【介绍】: 唐吴人,字冲之。归崇敬子。代宗大历时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策贤良为右拾遗。以直谏闻。顺宗初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宪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有文学,工草隶。卒谥宪。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20 字冲之,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代宗大历七年(772)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右拾遗。累迁至工部侍郎。宪宗元和六年(811)受诏与孟简等同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加右散骑常侍,转兵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十四年迁工部尚书,累封长洲县男,卒谥宪。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工草隶,笔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权德舆称其“词学精实,晦而不耀。”(《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号沧洲子,一说字巨川。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八年,为永平军从事。德宗建中四年,府罢,归隐江南。后曾假摄池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能诗,尤工于咏物。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巨川(今人或疑《唐才子传》误以朱巨川与朱湾为一人,而以巨川为朱湾之字)。号沧洲子。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八年(773)为永平军从事。德宗建中四年(783)府罢,遂归隐江南。后曾假摄池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五。湾工诗,高仲武称其“诗体幽远,兴用弘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中兴间气集》)。《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唐诗汇评
朱湾,生卒年不详,自号沧州子。肃宗时,在苏、湖诸州,干谒崔论、韦之晋等。后隐居,逍遥云山,放情江湖,郡国交辟,不起。大历末,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辟为从事。曾假摄池州刺史,后归隐宣州。有《朱湾诗集》四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湾字巨川。西蜀人。自号沧洲子。贞元元和间。李勉帅永平。辟为从事。
作品评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05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字敬舆。代宗大历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建中四年,朱泚叛乱,随德宗奔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夫悍卒,读之无不挥涕感动。贞元七年,拜兵部侍郎。八年,迁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十年冬,为户部侍郎裴延龄所构,罢相。次年贬忠州别驾。顺宗时卒,谥宣。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有《翰苑集》等。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05 字敬舆,排行九,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代宗大历八年(773)登进士第,又中博学宏词科,累迁监察御史。德宗建中四年(783)以祠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扈从奉天,参决机谋,号“内相”,后进中书舍人。贞元七年(791)任兵部侍郎,八年知贡举,四月拜相。十年罢为太子宾客,十一年贬忠州别驾。顺宗永贞元年(805)卒,谥宣。生平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有清张佩芳等所撰年谱数种。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权德舆称陆贽“搉古扬今,雄文藻思”(《翰苑集序》)。《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外编》补断句1。全唐文·卷四百六十
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大历八年进士。中博学宏词科。又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迁监察御史。德宗立。召为翰林学士。从驾幸奉天。转考功郎中。从幸梁州。转谏议大夫。还京。转中书舍人。贞元七年拜兵部侍郎。八年为中书侍郎同门下平章事。十年罢知政事。除太子宾客。十一年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徵还。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6 【介绍】: 或作怀恽。唐僧。泉州人,号柏岩。俗姓谢。德宗贞元初,礼马祖道一,顿明心要。后上中条山行禅法。宪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讲说禅要,朝官名士日来参问。卒谥大宣教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泉州谢氏子也。既落发进具。而心未入道。贞元初。谒大寂禅师于龙兴。即蒙印可。后隐鲁之岨崃山。齐之灵岩百家岩中条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时人不识。强习它事。以为功能。不知自性是个微妙大解脱门。鉴觉光明。未曾休废。如大日轮。近远斯照。虽及众色。不与众色合。灵烛妙明。非假锻鍊。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劳。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僧问。四大五蕴之身。阿那个是本来佛性。恽乃呼其名。僧应诺。恽良久云。汝无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历诏。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习者。并集萃京师。于是恽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赐斋。后有僧。绕绳床三匝。振锡而立。恽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见。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寿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之北源。谥大觉。宝相则塔号也。洛阳司仓贾岛文其碑。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怀晖。姓谢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尘志远。迨乎进具乃尚云游。贞元初礼洪州大寂禅师。顿明心要时彭城刘济颇德晖互相推證。后潜岨崃山。次寓齐州灵岩寺。又移卜百家岩。泉石幽奇。苦于禅子请问繁杂。上中条山行禅法。为法者蹑迹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宪宗诏入于章敬寺毗卢遮那院安置。则大历中敕应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赡者。并丛萃其中。属诞辰多于此修斋度僧焉。晖既居上院为人说禅要。朝寮名士日来参问。复诏入麟德殿赐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灭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门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桥北原。敕谥大宣教禅师。立碑于寺门。岳阳司仓贾岛为文述德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17 【介绍】: 唐僧。衢州信安人。俗姓祝。年十三出家。德宗贞元间行化于闽、越间。说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白居易为宫赞时,亦尝以弟子礼事之。卒谥大彻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祖安父皎。皆隐德。宽甫十三岁。见杀以馔客。即不忍食。退求出家。落鬋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始习止观。后见大寂。及證心法。化行闽越间。贞元七年。作滕家道场于会稽。八年作回向道场于鄱阳。十三年。止少林寺。二十一年止卫国寺。明年徙天宫寺。僧问。如何是道。宽答云。大好山。进云。学人问道。师何以言好山。答云。汝只识好山。且不识道。问云。狗子还有佛性否。答云有。进云和尚还有么。答云我无。进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甚么和尚独无。答云。我非众生。进云。既非众生。是佛否。答云。不是佛。进云。究竟是何物。答云。亦不知是何物。进云。可见可思否。答云。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云不可思议。元和四年。诏迎至安国寺。五年入麟德殿。上躬问道。其年以法复灵泉于不空三藏久涸之池。侍郎白居易。尝诣宽问曰。禅无言说。师以禅道自居。如何说法。宽曰。无上菩提。被于身为律。宣于口为教。得之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致一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又问曰。既无分别。何以修心。答曰。心本无垢净。毕竟何用修。若去垢取净。是名金屑翳。又问曰。若无修證。何异凡夫。答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真修。有僧问曰。道在何处。答曰在目前。进曰。我何不见。答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见。进曰我有我故即不见。和尚见否。答曰。有汝有我。展转不见。进曰。无汝无我。还见否。答曰。无汝无我。教阿谁见。十二年二月晦。升座别众讫。奄然顺化。报龄六十三。僧腊三十九。葬灞陵西原。谥大彻。塔号元和正真。弟子千馀人。得其指者。三十九人。入室受付嘱者。曰义崇圆照。宋高僧传·卷第十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惟宽。姓祝氏。衢州信安人也。祖曰安。考曰皎。生十三岁。见杀生者衋然不忍食。退而出家求剪发于僧昙。受尸罗于僧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止观。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化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伏猛虎于会稽。作滕家道场。八年与山神受归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诏于安国寺。五年问道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于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于传法堂讫奄然而化。报龄六十三。僧夏三十九。归葬于[灞-雨+襾]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塔号元和正真。初宽说心要法三十年。度黑白众殆及百千万。应病授药安可既乎。白乐天为宫赞时。遇宽四诣法堂。每来垂一问。宽答如流。白君以师事之。门弟子殆千馀。得法者三十九。入室受遗寄者曰义崇圆照焉唐罗浮山释宝修。俗姓周。资州人也。从师于纯德寺志求玄理。于蕲州忍大师法裔决了重疑。后爱罗浮山石室安止。檀越为造梵宇蔚成大寺。一日告门人曰。因缘相偪。愀然不乐众咸莫测。顺宗皇帝。深重佛宗。知修之名。诏入京与三藏击问。并答翻译之意。朗畅如流。乃留居辇下三年。终于京寺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55—约805 【介绍】: 唐河南人。元正子。举明经,调楚丘尉,历殿中侍御史。德宗贞元中,迁度支员外郎,金、膳二部郎中,号能职。顺宗永贞中,为王叔文所排,以兵部郎中使新罗。新罗闻中国丧,不时遣,供馈乏,季方正色责之,闭户绝食待死,乃遣归。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常州义兴人。蒋子慎曾孙。登进士第。玄宗天宝末,为给事中。代宗永泰初,累迁鸿胪卿。日本使尝遗金帛,不纳,唯取笺一番,为书以贻其副。官终礼部尚书。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蒋挺子,蒋洌弟。进士及第,历仕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给事中。安史乱起,受伪职,因家风修整,为士大夫所称,后仍受重用,授检校刑部尚书,封汝南县开国公。代宗永泰初,历鸿胪卿,转右散骑常侍,迁工部侍郎。大历间,累迁尚书左丞,华州刺史充镇国军节度使,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东都留守,兼知大历九、十年东都贡举。官终礼部尚书。生平散见《新唐书·高智周传》、《唐诗纪事》卷三二、《唐才子传》卷三。涣善诗,具大历诗风,与钱起、耿湋交往。《全唐诗》存诗5首。唐诗汇评
蒋涣(?-约795),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南)人。蒋冽之弟。玄宗朝登进士第,历官吏部员外郎、郎中,天宝末,官给事中。安史乱起,陷贼,受伪职。永泰初,历鸿胪卿、右散骑常侍,迁工部侍印。大历三年,转尚书左丞,出为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使。七年,检校礼部尚书、东都留守,知大历八、九、十年东都贡举,卒。《全唐诗》存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5—829 【介绍】: 唐吴兴人,字蔚章。钱起子。德宗贞元初进士。宪宗元和中累官至中书舍人。穆宗长庆元年为礼部侍郎,主进士试,因不受段文昌、李绅请托,为文昌所劾,贬江州刺史。迁华州刺史。文宗即位,召拜尚书左丞。以吏部尚书致仕。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5—829 字蔚章,排行七,吴兴(今浙江湖州)人。钱起子。德宗贞元初登进士第。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宪宗元和初入为左补阙。元和三年(808)为翰林学士,八年加承旨,十一年罢学士,出为虢州刺史。穆宗长庆元年(821)以礼部侍郎知贡举,试士失职,出刺江州。迁湖州。后两任华州刺史。文宗大和二年(828),以吏部尚书致仕。次年卒。谥贞。两《唐书》有传。工诗,与白居易、刘禹锡、韩愈等酬唱频繁,诗作多已亡佚。《白氏长庆集》、《韩昌黎集》附存其诗1首,断句2。《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6—815 【介绍】: 唐贝州武城人,字处仁。崔倕子。第进士,复擢贤良方正,为补阙。上疏论裴延龄奸,以耿介知名。由中书舍人再迁吏部侍郎。为宪宗赏识,裴垍荐其材可宰相,会病不拜。久乃为太常卿。以母忧,卒于丧。谥文简。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15 字处仁,排行二,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登进士第,为校书郎。德宗贞元元年(785)复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渭南尉,历任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司封郎中等职。十八年(802)为中书舍人。宪宗元和元年(806)以中书舍人权知贡举,同年正拜礼部侍郎。二年复知贡举。三年转吏部侍郎。五年改太常卿知吏部尚书铨事。卒谥文简。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及《权载之文集》卷三五《崔卫二侍郎诗集序》。《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43 【介绍】: 唐僧。德州平原人,俗姓周。出家于本州延和寺。登戒后,问道嵩山。寻入居太一山。文宗大和间,李德裕荐入内殿,文宗宣问而悦之,遂留内道场。累辞归山,诏住长安圣寿寺。武宗毁佛时,避入终南山,卒于山舍。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周氏。平原人也。幼入乡校。然于儒书。略不加意。见佛经则玩味莫释手。后就郡之延和寺诠澄法师薙染。既登戒。问道嵩少。遁居三峰。以养圣胎。无几何。入太乙山。受徒阐化。 大和中。上嗜蜃蛤。太官每以进沿海诸郡并缘为民害。一日其壳。有力擘之而坚莫能开者。上异焉。焚香以祷。俄而自开。现观音菩萨像。仅寸许于内。仪容服饰。比世所塑𦘕者。尤可爱。上命盛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玉绵锦帕。赐兴善寺供养。因集群臣宣问。以何祥瑞。宰相李公德裕进曰。此非臣所能知。惟知陛下圣德所昭感尔。若其他佛法大意。则有终南山恒政禅师在。于是诏问政。政对曰。贫道闻之。物无虚应。此所以启沃陛下之信心尔。故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上曰。菩萨此身则已见矣。然所谓说法则未之闻。政曰。今陛下见此为常耶。非常耶信耶不信耶。上曰。非常之事。朕深信焉。政曰。如是则陛下已闻说法矣。上大悦。因留政内道场中。累辞还山诏居圣寿寺。武宗初即位。谓人曰。吾仇至矣。可不避乎遽遁入终南山。久之卒于山舍。寿八十七。阇维获舍利四十九粒。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塔葬焉。后诏废教避仇之语果验。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恒政。姓周氏。平原人也。未入法前随入乡校。殊不嗜书籍。或见佛经耽味不舍。后弃俗从师。就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下受诵经法。既登戒已问道于嵩少。决了无壅。遁迹三峰放荡自在。无几入太一山中。甫行风教学人蚁慕。太和中文宗皇帝酷嗜蜃蛤。沿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盈柈而进。有擘不张呀者。帝观其异即焚香祝之。俄为菩萨形。梵相克全仪容可爱遂致于金粟檀香合。以玉绵锦覆之。赐兴善寺令致礼之。始宣问群臣斯何瑞也。相国李公德裕奏曰。臣不足知。唯知圣德昭应其诸佛理。闻终南山有恒政禅师大明佛法博闻强识。诏入宣问。政曰贫道闻物无虚应。此乃启沃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中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帝曰。菩萨身已见未闻说法。政曰。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信非信耶。帝曰。希奇事朕深信焉。政曰。陛下已闻说法了。皇情悦豫得未曾有。敕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其菩萨至会昌毁佛舍乃亡所在。因留政内道场中。累辞入山。宣住圣寿寺。至武宗即位忽入终南。或问其故。曰吾避仇乌可已乎哉。后终山舍年八十七。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以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后有废教之敕。政之先见若合符节焉。 系曰。蜃蛤中胡得菩萨像乎。通曰。有所警发时一现耳。近闻伪唐李氏国境荐饥陂湖间多生螷蚌。百姓竞取而食。其年免殍仆者十有七八。明年丰。民犹采之。无何有获巨蚌可二尺馀。提归擘磔击𤅢曾无少损。其人咒垂放之。俄自开张吐出佛像。长仅尺许。相好具全若真珠色。号曰珠佛焉。献李氏。后遗与梵僧焉。此意所不及处。现形者盖经中化肉山鱼米以资饥馑。岁既丰登。胡不属厌。故现相止足之地。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周。平原人。未入法前。幼入乡校。见佛经。耽味不舍。就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受诵经法。既登戒已。问道于嵩少。决了无壅。遁迹三峰。放荡自在。无几入太一山中。甫行风教。学人蚁慕。太和中。文宗皇帝酷嗜蜃蛤。一日御馔中。盈柈而进。有擘不张呀者。帝观其异。即焚香祝之。俄为菩萨形。梵相克全。仪容可爱。遂至于金粟檀香。合以玉绵锦覆之。赐兴善寺致礼。始宣问群臣。斯何瑞也。相国李公德𥙿奏曰。臣不足知惟知圣德昭应其诸佛理。闻终南山有恒政禅师。大明佛法。博闻强识。诏入宣问。政曰。贫道闻物无虚应。此乃启沃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中。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已见。未闻说法。政曰。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信非信耶。帝曰。希奇事。朕深信焉。政曰。陛下已闻说法了。皇情悦豫。得未曾有。敕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因留政内道场中。累辞入山。宣住圣寿寺。至武宗即位。忽入终南。或问其故。曰吾避仇。乌可已乎哉。后终山舍。年八十七。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以会昌三年九月四日入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10 【介绍】: 唐幽州昌平人,字济。刘怦子。游学京师,第进士。德宗贞元元年,嗣父为节度使,累迁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宪宗元和四年,以讨王承宗功,进中书令。济之出,以长子刘绲摄留务,次子刘总为行营都知兵马使,济病甚,总与左右亲近毒死之。谥庄武。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其《出塞曲》1首,此诗又收于刘湾名下。按《中兴间气集》卷下收此诗为刘湾作,可从。刘济或系刘湾之误。又《中兴间气集》选诗迄于代宗大历末年(779),此诗即为刘济所作,亦恐与宪宗元和初卒于卢龙节度任之刘济别是一人。全唐文·卷五百二十六
济字济。幽州卢龙军节度副大使怦子。第进士。嗣节度。贞元中累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顺宗立。检校司徒。元。和初加侍中兼中书令。济疾。次子总酖杀济。年五十四。赠太师。谥庄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南阳人。张正甫兄。代宗大历七年登进士第。累官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德宗贞元九年,为驾部郎中,出拜虢州刺史。十五年,为河南少尹。次年,授河南尹。卒于贞元末,谥简。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式。南阳人。大历中进士。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左司员外郎户部郎中。贞元十五年为河南少尹飞骑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7—804 【介绍】: 名或作映。唐瀛州高阳人。齐皎弟。善画山水,雅正好学。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滑亳节度使令狐彰署为掌书记。彰卒,归东都,卢杞荐为刑部员外郎。又为凤翔张镒判官。映练军事,论奏数称旨,进行军司马。德宗兴元初,授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舍人同平章事,俄改侍郎。与张延赏交恶,贬为桂管、江西观察使。卒谥忠。全唐文·卷四百五十
映。瀛州高阳人。举进士博学宏词。累授监察御史。建中初迁刑部员外郎。拜给事中。转中书舍人。贞元二年以本官拜平章事。改中书侍郎。封河间县男。贬夔州刺史。历衡州洪州。十一年卒。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李栖筠子。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暴病卒,赠司空。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