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人籍
(1).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后汉书·文苑传下·郦炎:“富贵有人籍,贫贱无天録。” 李贤 注:“富贵者为人所载於典籍也,贫贱者不载於天録。”
(2).犹户籍。南史·虞玩之传:“先时, 宋 世人籍欺巧,及 高帝 即位,敕 玩之 与驍骑将军 傅坚意 检定之。”
(3).谓做人的资格。 续范亭 《汪精卫渡海朝天皇》诗:“开除人籍 汪精卫 ,王八回到老家去。”
《國語辭典》:引文  拼音:yǐn wén
1.援引自其他文章作品的文词。《后汉书。卷四四。徐防传》:「解释多者为上策,引文明者为高说。」
2.官府派租单。宋。赵汝燧 陇首诗:「农家说县催科急,留我茅檐看引文。」
《漢語大詞典》:残竹(殘竹)
指残存的古代典籍。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窥刊崩石,捃逸残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必閲石室,启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艺文类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 刘孝标 《答刘之遴借〈类苑〉书》:“采亹亹於緗紈,閲微言於残竹。”
《国语辞典》:金刚经(金刚经)  拼音:jīn gāng jīng
佛教典籍。一卷。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汉译本,以鸠摩罗什译本最流行。内容主要在阐明般若空义。在般若经典中,其流行程度仅次于般若心经。禅宗从五祖弘忍以来特别重视此经。本经除汉译本外,尚有梵文本和藏译本传世。中、日注疏数百种。
《漢語大詞典》:书典(書典)
典籍,史书。东观汉记·惠王衍传:“盖闻 尧 舜 九族,万国协和,书典之所美也。”后汉书·张衡传:“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漢語大詞典》:异典(異典)
(1).珍贵的典籍。北史·牛弘传:“若猥发明詔,兼开购赏,则异典必致,观阁斯积。”
(2).特别的恩典;特别的法令、制度。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圣祖兼三教:“然崇佛而无封帝师西天佛之异典,讲道而羽流辈无孤卿伯爵之横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学士兼侍郎:“ 正统 中, 陈 、 高 、 曹 、 苗 皆遥授各部侍郎,仍供事翰林……今内阁学士、掌院学士,例皆兼礼部侍郎,不为异典也。”
《漢語大詞典》:遗册(遺册)
(1).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史记·秦始皇本纪论》:“ 孝公 既没, 惠王 、 武王 蒙故业,因遗册,南兼 汉中 ,西举 巴 蜀 ,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按, 贾谊 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2).古代的典籍。 南朝 梁 江淹 《镜论语》:“巡青史之残誥,览朱管之遗册。” 清 顾炎武 《赠潘节士柽章》诗:“顾我虽逢掖,犹然抱遗册。”
(3).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魏书·礼志三:“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於令不敢有乖。”
《國語辭典》:国籍(國籍)  拼音:guó jí
1.广义指权利之主体或客体隶属于某一国家的关系而言。如自然人、法人、船舶、航空器等,均有其国籍。
2.狭义仅指自然人,个人隶属于某一国家的关系而言。近世各国,均有其国籍法,必须取得某国的国籍,方为某国的国民。
3.国家的典籍。《魏书。卷六二。列传。李彪》:「今求都下乞一静处,综理国籍,以终前志。」
《漢語大詞典》:逸典
散逸的典籍。太平御览卷四九:“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小酉山 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 秦 人於此而学,因留之。’故 梁 湘东王 云‘访 酉阳 之逸典’是。” 唐 皮日休 《正尸祭》:“岂天使之然,俟吾 唐 之人,补其逸典哉!” 清 江藩 《国朝经师经义目录·书》:“迄乎 永嘉 ,师资道丧,二京逸典,咸就灭亡。”
分類:散逸典籍
《漢語大詞典》:夏典
夏 代典籍。《魏书·张彝传》:“窃惟皇王统天,必以穷幽为美;尽理作圣,亦假广採成明。故询於芻蕘,著之 周 什,舆人献箴,流於 夏 典。”《宋书·律历志下》:“ 唐 篇 夏 典,莫不揆量, 周 正 汉 朔,咸加该验。”
即夏官。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以之礼而国定,司空之官以成礼;以之义而国平,司寇之官以成义。掌山林於夏典,物得其生;听狱讼於秋官,人忘其死。”详“ 夏官 ”。
分類:夏官典籍
《國語辭典》:夏官  拼音:xià guān
职官名。周官六官之一。司马之职,掌军政和军赋。唐武则天时,一度改兵部尚书为夏官,不久仍复旧称。
《國語辭典》:典奥(典奧)  拼音:diǎn ào
意义深奥,不易明白的典籍。《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法真传》:「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也作「典隩」。
《国语辞典》:遗教经(遗教经)  拼音:yí jiào jīng
佛教典籍。佛垂般涅槃教诫经的别称。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内容记载释尊入灭前对弟子最后说法的情形。该典籍在中国和日本颇为普及,并有许多不同的注本。也称为「佛临涅槃略诫经」、「佛遗教经」。
《漢語大詞典》:青囊书(青囊書)
(1).晋书·郭璞传:“有 郭公 者,客居 河东 ,精於卜筮, 璞 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 璞 门人 赵载 尝窃青囊书,未及读,而为火所焚。”后因以“青囊书”指道家典籍。 唐 杨巨源 《题赵孟庄》诗:“愿事 郭先生 ,青囊书几卷。”
(2).指医书、医术。《三国演义》第七八回:“ 华佗 在狱,有一狱卒,姓 吴 ,人皆称为 吴押狱 。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 华佗 。 佗 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将死,恨有青囊书未传於世。感公厚意,无可为报;我修一书,公可遣人送与我家,取青囊书来赠公,以继吾术。’”
《漢語大詞典》:天录
谓载名于典籍、图书。 汉 郦炎 《见志诗》之一:“富贵有人籍,贫贱无天録。”后汉书·文苑传下·郦炎载此诗, 李贤 注曰:“富贵者为人所载於典籍也,贫贱者不载於天録。天録谓若 萧 曹 见名於图书。”
分類:典籍图书
《國語辭典》:大藏经(大藏經)  拼音:dà zàng jīng
佛家诸书的汇刻。为梁武帝于华林园中总集佛家经典所编成。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为佛经有藏之始。简称为《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