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决策欺陈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陈平

参考典故
六奇


《史记》卷五十六《陈丞相世家》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閒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眛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封平以户牖乡。用其奇计策,卒灭楚。」「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
「六奇既用,诸侯宾从于汉;吕氏之事,平为本谋,终安宗庙,定社稷。作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例句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國語辭典》:决策(決策)  拼音:jué cè
1.决定计策。《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2.为达成计画目标所决定的方法或策略。如:「这是公司目前的决策,希望各位同仁支持。」
《漢語大詞典》:运筹决策(運籌決策)
筹划情况,拟订作战策略。《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赤壁 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若非朕运筹决策,力飭水师取 岳州 ……则疆宇几不可问。”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所以当水陆军提督者……犹备有参佐数员,常与运筹决策,以资歷练而审机宜。”
《国语辞典》:决策千里(决策千里)  拼音:jué cè qiān lǐ
形容将帅谋划得当,在千里之外,指挥若定而取得胜利。唐。杨烱〈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萧相立功于万代,留侯决策于千里。」也作「决胜千里」。
《国语辞典》:经营决策资讯系统(经营决策资讯系统)  拼音:jīng yíng jué cè zī xùn xì tǒng
提供企业经营者使用的管理资讯系统,系统中包括多样的经营资讯,经营者可依此作出决策。英文缩称为EMIS。
《國語辭典》:处分(處分)  拼音:chǔ fèn
1.处置。《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2.处罚、惩治。《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现今内里传出信来,务必要找寻尸首。若是寻不著,将来不知是个怎么样的处分。」《红楼梦》第一○○回:「家人奉命,赶到京中回明了王夫人,便在吏部打听得贾政并无处分。」
3.吩咐。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闻思帝乡有感〉诗:「沧海西头旧丞相,停杯处分不须吹。」
《國語辭典》:主议(主議)  拼音:zhǔ yì
决策、主张。《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四出》:「怎知道,今日做夫妻,谢得恩官做主议。」
分類:决策
《漢語大詞典》:庭议(庭議)
(1).议事于朝廷。庭,通“ 廷 ”。《汉书·匈奴传》:“ 高皇后 尝忿 匈奴 ,羣臣庭议, 樊噲 请以十万众横行 匈奴 中, 季布 曰:‘ 噲 可斩也,妄阿顺指!’”
(2).指朝廷的决策。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庭议既得,庙謨必臧。”
《漢語大詞典》:弊谋(弊謀)
决策。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志而弊谋。”
分類:决策
《國語辭典》:三省  拼音:sān xǐng
以三事省察,泛指详察己身过失。《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明。无名氏《贫富兴衰记。楔子》:「吾日三省朝闻道,自古寒儒陋巷居。」
《國語辭典》:帷幄  拼音:wéi wò
1.帘幕、帷幔。《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新五代史。卷二九。晋臣传。吴峦传》:「峦善抚士卒,会天大寒,裂其帷幄以衣士卒,士卒皆爱之。」
2.军旅中的帐幕。《汉书。卷一。高帝纪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明。李玉《占花魁》第二三出:「谁人惯马能征战?谁居帷幄能筹算?」
3.帝王宫室的帐幕。《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传》:「前皇太后与昭仪俱侍帷幄,姊弟专宠锢寝。」《旧唐书。卷一○六。王琚传》:「琚在帷幄之侧,常参闻大政,时人谓之『内宰相』。」
《國語辭典》:事主  拼音:shì zhǔ
1.侍奉君主。汉。祢衡〈鹦鹉赋〉:「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唐。杜甫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诗五首之四:「事主非无禄,浮生即有涯。」
2.主持事务者。《晋书。卷八五。何无忌传》:「天下自有强弱,虽强易弱,正患事主难得耳!」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元史。卷一九。成宗本纪二》:「诏强盗奸伤事主者,首从悉诛。」
《漢語大詞典》:大议(大議)
(1).朝廷集议国家大事。汉书·循吏传·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廷中知 长信 少府 夏侯胜 非议詔书大不敬, 霸 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繫狱当死。” 颜师古 注:“大议,总会议也。”
(2).谓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当发大议时,震动朝廷。”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始发大议,乞立宗子为后,以安宗庙。”
(3).朝廷的重大决策。后汉书·董卓传:“ 卓 又抗言曰:‘昔 霍光 定策, 延年 案劒。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 宋 曾巩 《韩琦制》:“及受末命,戡济艰难,以己徇时,坐定大议。”
《漢語大詞典》:睿算
(1).亦作“ 睿筭 ”。圣明的决策。 唐 白居易 《贺平淄青表》:“皇灵有截,睿算无遗。妖氛廓清,遐邇庆幸。” 唐 元稹 《谢御札状》:“伏以睿筭若神,圣慈犹父。”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凡如此类,皆先帝之睿筭有利无害。” 明 李梦阳 《鄱阳湖十六韵》:“英谋协睿算,勇奋想长驱。”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指麾由睿算,论议屈群卿。”
(2).称皇帝的年龄。 宋 欧阳修 《圣节五方老人祝寿文·西方老人》:“唯愿庆源流远,齐河海以无穷;睿算緜长,等乾坤而不老。”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今皇天迪保,睿算日昌,虽龙德尚韜,而麟姿益茂。”
《漢語大詞典》:关决(關決)
(1).报请决定。史记·万石张叔列传:“事不关决於丞相,丞相醇谨而已。”金史·左企弓传:“ 辽 故事,军政皆关决北枢密院,然后奏御。” 明 文徵明 《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卢君墓表》:“君立朝未数年,凡閲三部,皆在本科。本科者,凡诸曹章奏,悉从关决。”
(2).指决断。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读书五失:“经术隐奥,茫乎其无所适从,泛然而无所关决。”
(3).参与决策。 唐 刘禹锡 《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时余为礼部郎,凡瞽宗之事得以关决。” 唐 柳宗元 《潞州兵曹柳君墓志》:“其勾稽摘发,毗赞关决,无不胜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