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心  拼音:fēn xīn
1.用一部分精神兼顾别的事。如:「一面看书,一面看电视,容易分心。」
2.费心。如:「请分心代为照顾。」
《国语辞典》:有一分心,尽一分力(有一分心,尽一分力)  拼音:yǒu yī fēn xīn,jìn yī fēn lì
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兄弟的身家性命,一起在老哥哥身上,千万费心!一切拜托!』刁迈彭道:『卑府有一分心,尽一分力就是了。』说罢退下。」
《漢語大詞典》:分心挂腹
形容十分挂念。宋书·王僧达传:“山川嶮岨,吉凶路塞……分心挂腹,实亦私苦。”
分類:挂念
《分类字锦》:分心卷瓣
云南志土产山茶谢肇浙谓其品七十有二赵璧作谱近百种大抵以深红软枝分心卷瓣者为上
分类:山茶
《國語辭典》:二心  拼音:èr xīn
1.异心、不忠实。《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周无有二心。」《三国演义》第九回:「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
2.注意力分散、不专心。《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国语辞典》:一心二用  拼音:yī xīn èr yòng
心思同时放在二件事情上。指分心不专注。如:「边看电视边读书,如此一心二用,功课怎么会好呢?」
《国语辞典》:过动儿(过动儿)  拼音:guò dòng ér
儿童的行为,常表现出手忙脚乱、难以久坐、不耐久候、无法安静、易受外界无关刺激而分心、多话、从事危险动作等症状,而且异于一般儿童者,称为「过动儿」。为一种儿童阶段的发展障碍。
《漢語大詞典》:魂飞目断(魂飛目斷)
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娇容转盛,艷质更丰……远看时意散心惊,近覩者魂飞目断。”
分類:分心自持
神分心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修法会,为拂魔障,乞诸天善神之护卫,先诵心经,而为法施,谓之神分心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之初,为劝请神祇读般若心经一卷,以拂魔障。(参见:神分)
神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为始。若赞叹法宝,以神分为初。」神分者。于法事之初,对于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为总神分般若心经一卷。明眼论曰:「问:何故神分唯用般若?答:虽可任用何经,然别指一经,此殊难定。其用般若经者,实有深意,其深意谓第六天魔王,叹三界众生数灭,拟回种种方便,使众生轮回六道,故人发善心修佛事,必出三界,出三界,必其数灭,以是在修佛事所,成其障碍。如来悲此事,于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说无色声香味触法。魔民闻此说时,深成禁忌,念言:佛陀说无六根六境六识,而佛是三达大圣,不妄语真人,如来说无十八界,我等欲妨障何物,作是念时,魔王三业柔和,退还本宫,此时善神欢喜,听受法味,守护施主也。」
有分心
【三藏法数】
有分,即心本有之分。谓如众生初受生时,心虽未能分别,亦有自然任运缘境之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