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炮烙  拼音:páo luò
古代一种刑法。用烧红的铁器灼烫身体的酷刑。《荀子。议兵》:「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韩非子。喻老》:「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邱,临酒池。」也作「炮格」。
《國語辭典》:五木  拼音:wǔ mù
1.五种取火的木材。《隋书。卷六九。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于五时取五木以变火。」
2.古代赌博的用具。如现今的骰子,有枭、卢、雉、犊、塞五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桓宣武与袁彦道樗蒲,袁彦道齿不合,遂厉色掷去五木。」唐。李白〈赠别从甥高五〉诗:「五木思一掷,如绳系穷猿。」
3.古代加在犯人身上的刑具。《明史。卷二○九。杨爵传》:「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
《國語辭典》:竹篦  拼音:zhú bì
用竹片扎成,一头劈开成细条的刑具。《水浒传》第四回:「但凡和尚破戒吃酒,决打四十竹篦,赶出寺去。」也称为「批头棍」。
《國語辭典》:大关(大關)  拼音:dà guān
一种刑具。官府刑讯时所用的夹具。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七。金刚经鸠异》:「贼曹怒其不承认,以大关挟胫,折三段。」
《國語辭典》:汤镬(湯鑊)  拼音:tāng huò
镬,无足之鼎。汤镬为一种古代烹人的刑具。《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國語辭典》:枷锁(枷鎖)  拼音:jiā suǒ
1.枷和锁。是古代套在犯人脖子上、拴在犯人脚踝上的两种刑具。《北史。卷九四。流求列传》:「狱无枷锁,唯用绳缚。」《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只见枷锁尽落,左慈卧于地上,并无伤损。」
2.比喻束缚、压迫。如:「人的一生无法逃离命运的枷锁。」
《國語辭典》:利子  拼音:lì zi
一种钉有横木、装有轮轴的刑具,用以乘载即将处决的囚犯游街示众。《水浒传》第四○回:「各与了一碗长休饭、永别酒。吃罢,辞了神案,漏转身来,搭上利子。」也称为「木驴」、「驴床」。
分類:利息刑具
《國語辭典》:利息  拼音:lì xí
1.透过存款、贷款或投资等途径,由母金所生的子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往一回,却不便有八九倍利息,所以人人都拼死走这条路。」《红楼梦》第五六回:「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两银子的利息。」
2.钱财。《水浒传》第四三回:「但有孤单客人经过,听得说了黑旋风三个字,便撇了行李奔走了去。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
《漢語大詞典》:铁轮(鐵輪)
(1).铁铸的车轮。佛教传说地狱中挤压恶鬼的刑具。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暗室千重,黑城百仞,铁轮碎骨,铜柱焦肠。”
(2).佛教语。指转轮王的四宝(金、银、铜、铁四轮)之一。此四宝分领四大洲,铁轮王领 南阎浮提 之一洲。 宋 苏辙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位本五品,而证止铁轮,况吾凡夫也哉。”翻译名义集·帝王:“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奋戈始定。”
《漢語大詞典》:杻械
脚镣手铐。泛指刑具。 唐 杜甫 《草堂》诗:“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四折:“今遭杻械,也是你五行福谢做了半生灾。” 明 宋濂 《方愚庵墓版文》:“府庭之间,不陈杻械。”
分類:刑具
《漢語大詞典》:鈇锧(鈇鑕)
亦作“ 鈇质 ”。
(1).古代斩人的刑具。借指腰斩之罪。锧,垫在下面的砧板。《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子家驹 曰:‘臣不佞,陷君於大难,君不忍加之以鈇鑕,赐之以死。’” 何休 注:“鈇鑕,要斩之罪。”《史记·项羽本纪》:“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 秦 ,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晋书·齐王冏传》:“言入身戮,义让功举,退就鈇鑕,此 惠 之死贤於生也。” 元 李翀 日闻录:“古者,斩人必加鍖上而斫之,故曰伏鈇质。” 清 黄宗羲 《陆周明墓志铭》:“昔 李固 之死, 汝南 郭亮 左提章鉞,右乘鈇鑕,诣闕上书,乞收其尸。”
(2).星名。隋书·天文志中:“八魁西北三星曰鈇质,一曰鈇鉞。有星入之,皆为大臣诛。”宋史·天文志三:“鈇鑕五星,在天仓西南,刈具也,主斩芻饲牛马。”
《漢語大詞典》:郎臣
刑具名。 唐 代酷吏 来俊臣 所造。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 唐 时 则天 朝, 周兴 、 来俊臣 罗告天下衣冠,遇族者不可胜数。 俊臣 特制刑狱,造十枚大枷……四曰‘著郎臣’,棒号郎臣。”
《國語辭典》:上刑  拼音:shàng xíng
1.重刑。《书经。吕刑》:「上刑适轻,下服。」《孟子。离娄上》:「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
2.用刑。《老残游记》第一七回:「话说老残看贾魏氏正要上刑,急忙抢上堂去喊了住手。」
《漢語大詞典》:枷杻
(1).木枷与手械。带于囚犯颈项、手腕的刑具。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枷棒》:“六月盛暑,去囚火、枷杻,决断刑狱,放宥之也。” 宋 欧阳修 《论燕度勘滕宗谅事张皇大过札子》:“传闻 燕度 勘鞫 滕宗谅 事,枝蔓勾追,直得使尽 邠州 诸县枷杻,所行栲掠,皆是无罪之人。”《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仙女笑道:‘汝欲脱离苦厄么?’上前把手一指,那枷杻纷纷自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巧哉造化心,此罚胜枷杻。”
(2).谓带枷、上手械。旧唐书·懿宗纪:“贼初劫 乌江县 , 雍 (刺史 崔雍 )令步奏官二人探知, 雍 犹不信,二人并被枷杻。”
《漢語大詞典》:破械
砸开枷锁等刑具。旧唐书·萧华传:“ 华 潜通表疏,俟官军至为内应,贼伺知之,禁錮 华 於狱。 崔光远 收 魏州 ,破械出 华 。”宋史·胡则传:“在 福州 时,前守 陈絳 尝延 蜀 人 龙昌期 为众人讲,得钱十万。 絳 既坐罪,遂自 成都 械 昌期 至。 则 破械馆以宾礼,出俸钱为偿之。”
《國語辭典》:画板(畫板)  拼音:huà bǎn
绘画时用来固定画纸的板子。多以木板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