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接班  拼音:jiē bān
在轮班的工作方式中,接替上一班的工作。如:「我在十点钟要接班,所以不能多聊。」
《漢語大詞典》:余荫(餘蔭)
(1).指树木枝叶广大的庇荫。 晋 陶潜 《桃花源诗》:“桑竹垂餘荫,菽稷随时艺。”
(2).比喻前辈惠及子孙的恩泽。 明 吴承恩 《德寿齐荣颂》:“况我二三门下承餘荫而叨末光者,忝仕在近,能无激於衷哉!” 胡适 《〈儿女英雄传〉序》:“先生少席家世余荫,门第之盛,无有伦比。”
(3).影响所及。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这余荫,就使有一批人,堕入了对于红楼梦之类,总在寻求伏线,挑剔破绽的泥塘。”
《漢語大詞典》:余姿(餘姿)
(1).赏玩不尽的姿容。 晋 傅玄 《却东西门行》:“回目流神光,倾亚有餘姿。” 宋 张耒 《有感》诗之一:“晚风颯不收,残红怨餘姿。”
(2).指前辈传留下来的舞姿。 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餘姿映寒日。” 仇兆鳌 注:“餘姿,即 临潁 舞态。”
《漢語大詞典》:先行者
先遣者,先驱
前辈;先导者。例如: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國語辭典》:上辈(上輩)  拼音:shàng bèi
家族的前一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因为这一门姻亲隔得远,我向来未曾会过的,只有上辈出门的伯叔父辈会过。」
《漢語大詞典》:乡末(鄉末)
在同乡前辈前谦称自己。 清 钱大昕 恒言录卷三:“﹝ 明 ﹞ 朱存理 《铁网珊瑚》,録 贞溪 诸名胜词翰,皆 元 时笔札也。其纸尾署名……有云‘乡末 维善 上’。”
《漢語大詞典》:綦辙(綦轍)
足迹和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前辈的遗泽。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十:“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國語辭典》:侍生  拼音:shì shēng
1.明、清两代翰林院中后辈对前辈的自称。明代翰林,入馆后七科者称晚生,后三科者称侍生。
2.对于同辈或晚辈的妇人,皆自称侍生。《称谓录。卷三二。自称。侍生》:「今于挽妇人联幛中概称侍生。」
3.旧时地方官拜访乡绅,于名帖上自称侍生,以示谦虚。《儒林外史》第一回:「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问,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國語辭典》:老前辈(老前輩)  拼音:lǎo qián bèi
对年纪较大、经验较丰富、资格较老者的尊称。《红楼梦》第二回:「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文明小史》第二二回:「老前辈这个办法果然极好,要是上海也能如此,那有意外之变呢?」
《漢語大詞典》:硕宿(碩宿)
有名望的前辈。 李大钊 《这一周》:“‘五五’纪念日。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硕宿、亦是社会革命的先驱 马克斯 的诞生纪念日。”
《漢語大詞典》:馆丈(館丈)
翰林前辈对后辈的称呼。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翰林前辈称后辈曰馆丈。必四科以前之前辈,或有师生之谊者则可,否则无是称。近见翰林一经散馆授职,与新庶常作札,輒曰馆丈,丑甚。”
《漢語大詞典》:词丈(詞丈)
对前辈诗人的敬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一:“忽于小市上购得前朝 顾尚书 东桥先生 手书诗幅,题云:‘ 茂慈 词丈就北山之麓构园,名 随园 。’” 清 秋瑾 《题乐天词丈〈春郊试马图〉》诗序:“甲辰南归,适见 南海 乐天 词丈有《春郊试马图》之咏,一时和作如林,无美不备。”
《漢語大詞典》:裕后光前(裕後光前)
为后人造福,给前辈增光。常用以歌颂人们的不世功勋。 宋 陈抟 《心相编》:“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明 朱鼎《玉镜台记·完聚》:“荷明主褒功尚贤,更裕后光前。”《天雨花》第八回:“文武两途都已足,裕后光前亦可称。”
《國語辭典》:姻母  拼音:yīn mǔ
称谓。对兄弟妻子的母亲、姊妹丈夫的母亲或亲疏前辈妻子的称呼。
《國語辭典》:晚学生(晚學生)  拼音:wǎn xué shēng
旧时后学对先进的谦称。清。钱大昕《恒言录。卷三。亲属称谓类。友生晚生》:「其纸尾署名……有云临川晚学生邾坚肃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