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虎痴(虎癡)
三国 魏 许褚 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三国志·魏志·许褚传:“﹝ 马超 ﹞乃问 太祖 曰:‘公有虎侯者安在?’ 太祖 顾指 褚 , 褚 瞋目盼之。 超 不敢动,乃各罢……军中以 褚 力如虎而痴,故号曰 虎痴 。”
分類:勇猛痴愚
《國語辭典》:刚勇(剛勇)  拼音:gāng yǒng
刚强勇武。《邓析子。转辞》:「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主公有一妹,极其刚勇,侍婢数百,居常带刀,房中军器摆列遍满,虽男子不及。」
《漢語大詞典》:骁武(驍武)
(1).勇猛威武。后汉书·吕布传:“ 吕布 字 奉先 , 五原 九原 人也。以弓马驍武给 并州 。”隋书·郭衍传:“ 衍 少驍武,善骑射。”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行密 ( 杨行密 )起於盗贼,其下皆驍武雄暴,而乐为之用者,以此也。”
(2).勇猛威武的人。《花城》1981年第2期:“在这个骁武统治的雄邦里,受到竭诚拥戴的全是强悍骁勇的精英。”
《國語辭典》:武松  拼音:wǔ sōng
水浒传小说中的人物。勇武有力,曾路经景阳岗,徒手打死猛虎,被视为英雄好汉的典型。
《漢語大詞典》:雄狡
(1).凶猛狡黠的禽兽。喻指桀骜不驯的人。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如麟凤,不鷙不搏,羽毛毕朝,雄狡率服。”
(2).勇猛狡黠。 宋 叶适 《六安县新学记》:“及 英布 奋一夫雄狡,事至微末,则自 司马迁 以下皆喜称之。”
《漢語大詞典》:虎队(虎隊)
比喻勇猛的军队。 唐 孟郊 《猛将吟》:“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唐 曹唐 《羽林贾中丞》诗:“四十年前百战身,曾驱虎队扫胡尘。”
分類:勇猛军队
《漢語大詞典》:健勇
(1).强健勇猛。荀子·王制:“材技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於仇敌,我将来致之,并閲之,砥礪之於朝廷。”新五代史·梁臣传·王虔裕:“﹝ 王虔裕 ﹞为人健勇善骑射。”
(2).借指士兵。 夏燮 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引 咸丰 十年八月十一日《上谕》:“ 蒙古 京旂 兵丁不能奋身击刺,惟 川 楚 健勇,能俯身猱进,与贼相搏。”
《漢語大詞典》:虎螭
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文选·班固〈典引〉:“虎螭其师,革灭天邑。” 吕延济 注:“螭,龙也。言其兵猛如虎,威如龙也。” 清 梅曾亮 《朝议大夫台湾知府盖君墓志铭》:“昼趣尔耕,朝扬其麾,饱德飫义,奋如虎螭。”
分類:勇猛威武
《漢語大詞典》:横折
(1).谓勇猛挫败敌人。 唐 杜牧 《上李司徒论用兵书》:“是以 郳公 抱真 ,能窘 田悦 ,走 朱滔 ,常以孤穷寒苦之军,横折 河朔 强梁之众。”
(2).横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君前生与我为僧侣,以石投犬,误毙一蛙,今已投生为驴。论前定数,君当横折。”
《漢語大詞典》:趫勇
矫捷勇猛。 南朝 梁 范云 《数名诗》:“一鼓有餘气,趫勇正纷紜。”新唐书·高开道传:“少趫勇,走及奔马。”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年:“ 东都 西南接 邓虢 ,皆高山深林,民不耕种,专以射猎为生,人皆趫勇,谓之山棚。” 胡三省 注:“趫,捷也。”
分類:矫捷勇猛
《漢語大詞典》:虎彪
虎。多形容勇猛之士。彪,小虎。 明沈采《千金记·投阃》:“义兵报效,马如龙人如虎彪。旌旗拥导,耀排罗团花战袍。” 清 黄遵宪 《台湾行》:“追逐巨舰来如潮,前者上岸雄虎彪。”
分類:勇猛
《漢語大詞典》:李飞将(李飛將)
指 汉 名将 李广 。因其作战勇猛, 匈奴 称其“ 汉 飞将军”。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六:“苦战功不赏,忠诚杂可宣。谁怜 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國語辭典》:凶猛  拼音:xiōng měng
凶恶、猛暴。如:「火势凶猛」、「面对凶猛的动物,还是少去招惹为妙。」
《漢語大詞典》:骁杰(驍傑)
勇猛超群。西京杂记卷五:“ 武帝 时, 郭舍人 善投壶,以竹为矢,不用棘也。古之投壶,取中而不求还,故实小豆於中,恶其矢跃而出也。 郭舍人 则激矢令还,一矢百餘反,谓之驍。言如博之掔梟於掌中,为驍杰也。”《周书·文帝纪上》:“直阁将军 鲜于康仁 ,忠亮驍杰,爪牙斯在。” 元 姚燧 《少中大夫静江路总管王公神道碑》:“将 楚 姓者,惮其驍杰,与一军多冒法难驭,谋歼之。”
分類:勇猛超群
《漢語大詞典》:骁壮(驍壯)
勇猛强壮。《宋书·孝义传·卜天生》:“ 天生 始受戎任,甫造寇垒,而投轮越堑,率果先腾,驍壮之气,嘉叹无已。”隋书·炀帝纪上:“﹝ 大业 五年六月﹞辛亥,詔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驍壮、超絶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
分類:勇猛强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