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识别(識別)  拼音:shì bié
认识辨别。汉。王充《论衡。别通》:「不晓古今,以位为贤,与文之异术,安得识别通人,俟以不次乎?」《三国志。卷二十七。魏书。王昶传》:「夫虚伪之人,言不根道,行不顾言,其为浮浅较可识别。」
《漢語大詞典》:何算
亦作“ 何筭 ”。 犹何别。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区别。仪礼·丧服:“野人曰:‘父母何筭焉?’” 段玉裁 经韵楼集·野人曰父母何算焉:“此谓野人言父与母何别也。何算,犹何别也。” 南朝 宋 颜延年 《陶徵士诔》:“夫实以诔华,名由謚高,苟允德义,贵贱何算焉?”南齐书·周颙传:“无馨无臭,与瓦砾其何算?”
《漢語大詞典》:户计(户計)
元 代将人口按种族、宗教、职业等的区别,分为民户、站户、军户、匠户、冶金户、打捕户、姜户、维吾尔户、也里可温户等,称“诸色户计”,亦省称“ 户计 ”。《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应管军民人匠诸色户计官吏人等,今后毋得将所管户计私自役使影占。”
《漢語大詞典》:殊名
(1).不同的名号或名称。史记·乐书:“五帝、三皇乐各殊名,示不相袭。” 汉 桓宽 盐铁论·园池:“假税殊名,其实一也。”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二:“ 白帝 夔州 各异域, 蜀 江 楚 峡混殊名。”
(2).区别名分。 汉 班固 《白虎通·礼乐》:“乐者,所以象德、表功、殊名。”
分類:区别名分
《漢語大詞典》:翠翎
(1).孔雀的尾毛。 唐 皮日休 《病孔雀》诗:“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
(2).指 清 代区别官员品级的用孔雀羽做的冠上花翎。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两广总督卢公神道碑铭》:“起家文辞,观政於曹,翠翎英英。”
《漢語大詞典》:类分(類分)
以类区别。三国志·吴志·诸葛融传:“每会輒歷问宾客,各言其能,乃合榻促席,量敌选对,或有博弈,或有摴蒱,投壶弓弹,部别类分,於是甘果继进,清酒徐行。” 晋 成公绥 《天地赋》:“蚑行蠕动,方聚类分。鳞殊族别,羽毛以羣。”朱子语类卷七四:“亦是言天下事物各有类分,故存乎者,吉有吉类,凶有凶类。”
分類:类分区别
《漢語大詞典》:辨异(辨異)
分别,区别。周礼·秋官·小行人:“凡此五物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郑玄 注:“辨异,谓殊其文书也。”礼记·乐记:“乐统同,礼辨异。” 郑玄 注:“辨异,异尊卑也。”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 杨倞 注:“上下同等,则其中不容分别而县隔君臣也。”
分類:分别区别
《國語辭典》:散文  拼音:sǎn wén
不用韵、不对偶,句法参差的文章。相对于韵文及骈文而言。
《國語辭典》:辩析(辯析)  拼音:biàn xī
分辨、分析。《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每上朝,令史恒有三五十人随上,咨事辩析,未尝壅滞。」
《國語辭典》:学科(學科)  拼音:xué kē
1.依学问内容、性质所划分的科别。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2.知识理论的科目,相对于术科而言。
《漢語大詞典》:析言
(1).分言。指联句。 唐 韩愈 张籍 《会合联句》:“析言多新贯,攄抱无昔壅。”
(2).训诂学用语。谓分开说;区别地说。 清 黄宗羲 《淇仙毛君墓志铭》:“古之言者,不出赋、比、兴三者,传多析言之。其实如庖中五味烹飪得宜,欲举一味以名之,不可得也。”说文·口部“唯,诺也” 清 段玉裁 注:“此浑言之;《玉藻》曰‘父命呼唯而不诺’,析言之也。”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狗有县蹏曰犬(説文);犬未成豪曰狗(《释畜》):通言则同,析言则异。”
《漢語大詞典》:辨位
谓区别尊卑的地位。周礼·夏官·大司马:“设仪辨位,以等邦国。” 郑玄 注:“辨,别也。别尊卑之位。”
《國語辭典》:种别(種別)  拼音:zhǒng bié
1.就不同种类而分别之。《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歆乃集六艺群书,种别为七略。」《文选。班固。西都赋》:「水衡虞人,修其营表;种别群分,部曲有署。」
2.种类的分别。如:「白的、红的、长的、短的,各有不同的种别。」
分類:种别区别
《國語辭典》:别义(別義)  拼音:bié yì
1.一个词除常用的意义以外的意义。多指不常用的词义。
2.其他的意思。如:「此言并无别义,请别误会。」
《國語辭典》:侧面(側面)  拼音:cè miàn
1.旁边的一面。唐。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诗:「统心黄倒晕,侧面紫重棱。」
2.脸的侧边。《宋史。卷三○五。刘筠传》:「筠自院出,遇殊枢密院南门,殊侧面而过,不敢揖,盖内有所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