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洽熙
协和兴盛;和乐喜悦。 宋 沈辽 《德相所示论书聊复戏酬》诗:“朝廷方洽熙,四夷皆远慑。” 明 方孝孺 《越国公新庙碑》:“今者宠光下被,爵登上公,人神洽熙,云日润明,山川草木,亦有喜气。”
《漢語大詞典》:协泰(協泰)
协和安泰。 晋 陆云 《吴故丞相陆公诔》:“惟帝念功,宠命光大;考謚典謨,崇荣协泰。”
《漢語大詞典》:洽畅(洽暢)
和畅美好;协和通达。晋书·后妃传上·文明王皇后:“履信居顺,德行洽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唐 监察 李航 , 福相 之子,美茂洽畅,播於时流。”
《國語辭典》:合音  拼音:hé yīn
1.调和音调的高低、旋律。《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句下汉。郑玄。注:「兵书曰:『王者行师出军之日,授将弓矢,士卒振旅,将张弓大呼,大师吹律合音。』」
2.两个字连在一起快速读出而合成一个音。如「诸」为「之」「于」二字的合音。
3.物理学上指二音在同一空气位置中振动,联合产生的一音,称为「合音」。
《漢語大詞典》: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 北京 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合音之字,视而可识者,徒识其音,固不能知其义,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
《漢語大詞典》:洽同
协和统一。后汉书·桓帝纪:“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分類:协和统一
《漢語大詞典》:宣协(宣協)
宣扬协和。后汉书·左雄传:“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民,宣协风教。若其面墙,则无所施用。”
分類:宣扬协和
《漢語大詞典》:叶泰
协和安泰。 唐 陈子昂 《上薛令文章启》:“致明君於 尧 舜 ,皇极允谐;当重寄於 阿衡 ,中阶叶泰。”
《漢語大詞典》:洽穆
协和,和睦。新唐书·虞世南传:“ 汉文帝 元年, 齐 楚 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詔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分類:协和和睦
《漢語大詞典》:和展
协和审正。国语·周语下:“四閒林钟,和展百事。” 韦昭 注:“展,审也……言时务和审,百事无有伪诈。”
分類:和展协和
《漢語大詞典》:厘和(釐和)
治理协和。晋书·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伏愿陛下抚综万机,釐和政道,以慰祖宗,以安兆庶。”
分類:治理协和
《漢語大詞典》: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的医科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为协和医学堂,后数易其名,一度停办,1979年复校,改名中国首都医科大学,1985年改现名。设有医学、护理和医学实验技师等专业。医学专业学制为八年。
《漢語大詞典》:寅恭谐协(寅恭諧協)
恭谨协和。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朝夕与同事诸臣寅恭谐协,凡有所见,自可随事纳忠,似不必更有建白。”
分類:恭谨协和
《漢語大詞典》:谐焕(諧焕)
协和辉焕。 南朝 梁 沈约 《齐太尉文宪王公墓志铭》:“帝图必举,皇猷谐焕。”一本作“偕焕”。
分類:协和
《漢語大詞典》:森锵(森鏘)
谓严整协和。
分類:严整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