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博学宏辞科(博学宏辞科)  拼音:bó xué hóng cí kē
一种科举考试制科。唐开元十九年开博学宏辞科,用来选拔学问渊博、文词卓越的人。宋南渡后,亦设有此科。至清乾隆时,因避帝讳(乾隆名宏),改称为「博学鸿辞科」。《文献通考。卷三三。选举考六》:「博学宏辞科:绍兴三年立此科。凡十二题,制、诰、诏、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于内杂出六题,分为三场,每场一古一今。试人先投所业三卷,朝廷降付学士院,考其能者召试。」也作「博学宏词」、「博学宏词科」。
《国语辞典》:通人达才(通人达才)  拼音:tōng rén dá cái
博学多识贯通古今、才能出众的人。《史记。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太史公曰》:「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孰能注意焉!」
《国语辞典》:辩知闳达(辩知闳达)  拼音:biàn zhī hóng dá
雄辩、机智、博学、通达的贤材。《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是时朝廷多贤材,上复问朔:『方今公孙丞相、儿大夫、董仲舒、夏侯始昌、司马相如、吾丘寿王、主父偃、朱买臣、严助、汲黯、胶仓、终军、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国语辞典》:戴凭夺席(戴凭夺席)  拼音:dài píng duó xí
比喻博学出众。参见「戴凭重席」条。
分类:博学出众
《国语辞典》: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拼音:dà xué zhī dào
博学治国的方法。《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分类:博学治国
《分类字锦》:方卵无黄(方卵无黄)
琅嬛记昔有少年博洽典籍其兄为商远归携一鸟卵问其弟曰鸟卵皆圆此独方何也少年曰鸟卵而方有白无黄破之果然问何以知之曰见成丁百鸟志
分类:博学
《分类字锦》:观书石渠(观书石渠)
扬雄荅刘歆书雄为郎之岁自奏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愿不受三岁之奉且休脱直事之繇得肆心广意以自克就有诏可不夺奉令尚书赐笔墨钱六万得观书于石渠
分类:博学
《分类字锦》:海内共推
北史虞世基传秘书监河东柳顾言博学有才罕所推谢至是与世基相见叹曰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侪所及也
分类:博学
《分类字锦》:博涉典经(博涉典经)
李商隐为安平公兖州奏卢泾充判官状右件官博涉典经该核流略
分类:博学
《分类字锦》:博通史子
孔稚圭荐杜京产表学遍元儒博通史子
分类:博学
《漢語大詞典》:博物君子
博学多识的人。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 闻 子产 之言,曰:‘博物君子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公羊之非:“诸侯不再娶,何以 晋 少姜 卒 齐 人请续婚? 叔向 为博物君子,不引不再娶之礼以辞之,而乃以丧辞耶?”
分類:博学多识
《分类字锦》:博总群议(博总群议)
蔡邕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及至入学从训历观古今生而知之闻一睹十兼以周览六经博总群议旁贯宪法通识国典
分类:博学
《分类字锦》:遍记异书(遍记异书)
北史王頍传頍性识甄明精力不倦好读诸子遍记异书以博物称
分类:博学
《漢語大詞典》:辩逸(辯逸)
聪明博学。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边文礼 见 袁奉高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边让 ,字 文礼 , 陈留 人,才儁辩逸。大将军 何进 闻其名,召署令史,以礼见之。”
分類:聪明博学
《分类字锦》:暗辨桐声(暗辨桐声)
后汉书蔡邕传邕在吴吴人有烧桐以㸑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张籍诗暗辨桐声自作琴
分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