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世界级(世界级)  拼音:shì jiè jí
形容人的学问技艺杰出,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百货公司庆祝开幕,特聘世界级的魔术师登台演出。」
《漢語大詞典》:富裕中农(富裕中農)
又称上中农。经济上比较富裕,占有较多生产资料,有轻微剥削的中农。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在有些地方,他们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错误,例如:一方面排斥贫农入社,不照顾贫农的困难;另一方面又强迫富裕中农入社,侵犯他们的利益。”参见“ 中农 ”。
《國語辭典》:中农(中農)  拼音:zhōng nóng
旧称有自耕土地和农具,由自己或家人共同操作,经济地位在富农和贫农间的农民。《管子。揆度》:「上农挟五,中农挟四,下农挟三。」《汉书。卷七二。贡禹传》:「今汉家铸钱,及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中农食七人,是七十万人常受其饥也。」也称为「中等农夫」。
《國語辭典》:封建制度  拼音:fēng jiàn zhì dù
封建时代土地皆为天子所有,天子将它分封诸侯,诸侯又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以下有家臣、农民、农奴。如此各阶层递相隶属的社会关系,称为「封建制度」。
《漢語大詞典》:攻击行为
心理生物学能力的一种形式,或者是先天性的,或者是由于受挫而引起的反应,或者因受挫而加强,表现为
公开的破坏、打架、加痛苦于人、性暴行或强行夺取
隐蔽的敌对态度、妄想占有或贪心
《漢語大詞典》:工人阶级(工人階級)
亦称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指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
《漢語大詞典》:寄生阶级(寄生階級)
指剥削阶级。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的阶级。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新纪元,人类自奴隶制成立以来,直接生产者只是寄生阶级的剥削对象的历史,彻底被推翻了。”
《漢語大詞典》:国有制(國有制)
国家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国家占有的形式。 毛泽东 《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将来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是有矛盾的,这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國語辭典》:股权(股權)  拼音:gǔ quán
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下,公司所有权被分割成一定数量的等分,每一等分称为「一股」,并以书面记录之,该书面名为股票。而股票即代表持有者(股东)对该公司的所有权,称为「股权」。
《漢語大詞典》:剥削阶级(剥削階級)
在阶级社会里,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其他阶级的阶级。 巴金 《〈巴金选集〉后记》:“不过那个时候我也懂得一件事情:地主是剥削阶级,工人和农人养活了我们,而他们自己却过着贫穷、悲惨的生活。”
《國語辭典》:不劳而获(不勞而獲)  拼音:bù láo ér huò
毫不费力而得到。如:「天下无不劳而获的事。」
《國語辭典》:不名一钱(不名一錢)  拼音:bù míng yī qián
名,拥有。不名一钱指一文钱都没有。语本《史记。卷一二五。佞幸列传。邓通》:「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后用以形容人极其贫穷。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六。耆旧。端卿刺史》:「端卿居官,不名一钱,而清俸无多,犹时时分给寒苦,虽盎无储粟弗顾也。」也作「不名一文」、「一钱不名」、「一文不名」。
《漢語大詞典》:半无产阶级(半無産階級)
一般指占有少量生产资料,需要出卖部分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旧 中国 的绝大部分半自耕农、贫农、小手工业者、店员、小贩等都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漢語大詞典》:包山租
解放前农村剥削形式之一。地主将占有的整个山地包租出去,承包者不论年成丰歉,都要按期交纳地租。
《漢語大詞典》:地主阶级(地主階級)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依靠剥削农民为生的阶级。其剥削手段主要是收取地租。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 中国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
《國語辭典》:促销(促銷)  拼音:cù xiāo
厂商运用减价、附赠物品等各种方法,刺激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购买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