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进占(進占)  拼音:jìn zhàn
进攻占据。如:「我军已进占对方的几座城市了。」
《漢語大詞典》:维新政府(維新政府)
抗 日 战争初期, 日本 侵略军占领 上海 、 南京 后组织的汉奸傀儡政权。参加的有 梁鸿志 、 温宗尧 、 陈群 、 任援道 、 傅筱庵 等。1940年并入 汪 伪政权。
《国语辞典》:神州陆沉(神州陆沉)  拼音:shén zhōu lù chén
比喻国土沦陷,被敌人占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国语辞典》:潜伏分子(潜伏分子)  拼音:qián fú fèn zǐ
战线推进后,遗留在我占领区的敌方情报人员。此种情报人员,以隐匿方式潜伏我方群众中。
《国语辞典》:黑克索斯  拼音:hēi kè suǒ sī
Hyksos
自亚洲进入埃及的古代游牧民族。约于西元前一六七四年占领埃及北部,定都阿瓦利斯,在第十五王朝期间进行了一百多年的统治。一方面吸收埃及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将马、战车、排弓、改良的战斧和先进的防禦工程技术传入埃及。也译作「海克索斯」、「西克索」、「喜克索」。
《国语辞典》:泛土耳其主义(泛土耳其主义)  拼音:fàn tǔ ěr qí zhǔ yì
于西元1880年代,由亚塞拜然(苏俄占领)与奥图曼帝国的知识分子所提出,特指将全世界的政治、文化与民族认同的土耳其人联合起来对抗外族的思潮与运动。特别是在二战期间,苏联占领下的土耳其人企图复兴奥图曼帝国时代的民族光荣以对抗苏联政体。现今也包括中亚库德族人、新疆突厥人、亚塞拜然人等土耳其之外地区人民的泛土耳其认同。也称为「泛突厥主义」。
《国语辞典》:先遣部队(先遣部队)  拼音:xiān qiǎn bù duì
作战时预先派遣开路布防的兵力。主要在先期占领地形要点,以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并提供机动援助。
《国语辞典》:战地政务(战地政务)  拼音:zhàn dì zhèng wù
在军事占领区实施军管,作为训政的过渡政策。最早施行于北伐时期,大陆撤退后,为规划军事反攻事宜,选定金门、马祖两地实验战地政务,县长由国防部派任,行宵禁、灯火、通讯、民生物资、出入境等十种管制。
《国语辞典》:敌后伏击(敌后伏击)  拼音:dí hòu fú jí
在敌人占领区或控制区,选择敌人必经之地形要点或隘路等,预将兵力潜伏隐藏,在敌人通过的时候,予以出其不意的攻击行动。
《国语辞典》:敌后作战(敌后作战)  拼音:dí hòu zuò zhàn
在敌人占领区内,所从事的军事与政治作战。
《漢語大詞典》:八一三事变
亦称“淞沪会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
《漢語大詞典》:北面官
辽 占领 燕 云 十六州以后,为便于统治,建立起两套官僚系统,“以国制治 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国制”即原 契丹 官制,统称北面官;汉制官统称南面官。北面官均由 契丹 人充任,统治 契丹 人和汉族以外的其他族人;南面官由汉人和 契丹 人充任,统治汉人,管理州县、租赋、军马等事。参阅辽史·百官制
分類:占领统治
《漢語大詞典》:敌占区(敵占區)
敌人占领的地区。 峻青 《黎明的河边·开头》:“我在接受了领导 潍河 东岸的斗争任务以后,夜间经过敌占区,从 永安 到河东。”
《國語辭典》:抢滩(搶灘)  拼音:qiǎng tān
登陆舰艇向海滩前进,使舰首搁置沙滩上,以便人员及物资直接下卸,后引申为商业行为中,开拓新市场之意。如:「在这次登陆演习中,我军弟兄奋勇抢滩,顺利夺取了滩头堡。」「这款新机在国外才刚发表,现在就已在台湾抢滩上市。」
《漢語大詞典》:圈占
划定界线并占领之。多指封建统治者强行占有土地。 清 顾炎武 《营平二州史事序》:“其后七十年而 炎武 得游於斯,则当屠杀圈占之后,人民稀少,物力衰耗。” 郭沫若 《孔雀胆》第二幕:“从前是无法无天的专横,任意的圈占汉人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