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雀卧(雀卧)
云笈七签秋三月天地气清肃杀万物雀卧鸡起
《國語辭典》:烧地眠,炙地卧(燒地眠,炙地臥)  拼音:shāo dì mián,zhì dì wò
形容窘破困苦的生活。元。孙仲章《勘头中》第一折:「母子二人,别无眷属,家中穷窘,朝趁暮食,烧地眠,炙地卧。」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三折:「每日家烧地眠,炙地卧,怎么过那日月?」
分類:取暖穷困
《漢語大詞典》:烧地卧,炙地眠(燒地卧,炙地眠)
见“ 烧地眠,炙地卧 ”。
《漢語大詞典》:觉卧(覺卧)
张目而睡。比喻虽处迷境,可以致悟。管子·宙合:“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 敖 之在 尧 也。” 尹知章 注:“言人君材质虽不慧,但大揆度仪法、有疑则问之贤。若觉而卧,若从晦而视明,可以成大也。”
分類:张目以致
《国语辞典》:坚卧烟霞(坚卧烟霞)  拼音:jiān wò yān xiá
坚持不出仕而隐居乡野。《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烟霞,静听好音。」
《漢語大詞典》:买山归卧(買山歸卧)
谓退隐。 清 查慎行 《秋怀诗》之二:“买山归卧谈何易,始觉 巢 由 是盛时。”参见“ 买山 ”。
分類:退隐
《國語辭典》:买山(買山)  拼音:mǎi shān
购买山地田舍。比喻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唐。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诗:「谁言有策堪经世,自是无钱可买山。」
《漢語大詞典》:眠云卧石(眠雲卧石)
比喻山居生活。 唐 刘禹锡 《西山兰若试茶歌》:“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分類:山居
《國語辭典》:眠花卧柳(眠花臥柳)  拼音:mián huā wò liǔ
花、柳,比喻女性。「眠花卧柳」谓男子在外嫖妓。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你则待要玩水游山,怎如俺眠花卧柳。」也作「眠花醉柳」、「眠花宿柳」。
《分类字锦》:肋卧晴沙(肋卧晴沙)
岳珂 绵羊诗䢇毛吹朔雪 细肋卧晴沙,晓牧尾摇扇,春游项引车。
分类:
《韵府拾遗 个韵》:噜卧(噜卧)
明一统志》:云南府噜卧山,今名鲁和山。
《漢語大詞典》:龙跧虎卧(龍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宋 范成大 《小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 沫水 沱江 潮。”
《國語辭典》:龙跳虎卧(龍跳虎臥)  拼音:lóng tiào hǔ wò
比喻笔势的纵横飘逸。语本南朝梁。武帝〈书评〉:「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行住坐卧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举止动作,谓之四威仪。心地观经曰:「行住坐卧,受诸苦恼。」观念法门曰:「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往生要集下本曰:「今劝念佛,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俗语佛源】
指身体的四种状态。语出佛经,如《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戒律谓,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定,不能草率、任意,称为「四威仪」。佛家还认为,诚意修行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要摄心不乱,念佛不辍。不过,在行住坐卧四种状态中,以坐的状态为最适宜。如明·袁了凡《静坐要诀·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卧,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卧泛指一举一动。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李明权)
但坐不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夜但坐,胁不就席也。
【三藏法数】
谓比丘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比丘常当安坐,胁不至席,为头陀行也。(四威仪,即行住坐卧之威仪也。)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S/aya,睡眠之意。四威仪之一。说(参见:卧法)
【三藏法数】
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