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25 26 27 下一页
烧地眠,炙地卧
烧地卧,炙地眠
觉卧
坚卧烟霞
买山归卧
眠云卧石
眠花卧柳
肋卧晴沙
噜卧
龙跧虎卧
龙跳虎卧
但坐不卧
卧
词典(续上)
雀卧烧地眠,炙地卧
烧地卧,炙地眠
觉卧
坚卧烟霞
买山归卧
眠云卧石
眠花卧柳
肋卧晴沙
噜卧
龙跧虎卧
龙跳虎卧
佛类词典
行住坐卧但坐不卧
卧
《骈字类编》:雀卧(雀卧)
云笈七签秋三月天地气清肃杀万物雀卧鸡起
《漢語大詞典》:烧地卧,炙地眠(燒地卧,炙地眠)
见“ 烧地眠,炙地卧 ”。
《國語辭典》:眠花卧柳(眠花臥柳) 拼音:mián huā wò liǔ
花、柳,比喻女性。「眠花卧柳」谓男子在外嫖妓。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你则待要玩水游山,怎如俺眠花卧柳。」也作「眠花醉柳」、「眠花宿柳」。
《韵府拾遗 个韵》:噜卧(噜卧)
《明一统志》:云南府噜卧山,今名鲁和山。
行住坐卧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举止动作,谓之四威仪。心地观经曰:「行住坐卧,受诸苦恼。」观念法门曰:「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往生要集下本曰:「今劝念佛,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俗语佛源】
指身体的四种状态。语出佛经,如《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戒律谓,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定,不能草率、任意,称为「四威仪」。佛家还认为,诚意修行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要摄心不乱,念佛不辍。不过,在行住坐卧四种状态中,以坐的状态为最适宜。如明·袁了凡《静坐要诀·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卧,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卧泛指一举一动。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李明权)
(杂语)举止动作,谓之四威仪。心地观经曰:「行住坐卧,受诸苦恼。」观念法门曰:「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往生要集下本曰:「今劝念佛,不简行住坐卧,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俗语佛源】
指身体的四种状态。语出佛经,如《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行住坐卧,受诸苦恼。」戒律谓,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要合乎规定,不能草率、任意,称为「四威仪」。佛家还认为,诚意修行的人,无论行住坐卧,都可以用功,都要摄心不乱,念佛不辍。不过,在行住坐卧四种状态中,以坐的状态为最适宜。如明·袁了凡《静坐要诀·豫行》指出:「修行之法,行住坐卧,总当调心。但卧多则昏沉,立多则疲极,行多则纷动,其心难调。坐无此过,所以我用耳。」后亦用行住坐卧泛指一举一动。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你只看那猴儿,无论行住坐卧,他总把个脑袋扎在胸坎子上,倒把脖儿扛起来。」(李明权)
但坐不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夜但坐,胁不就席也。
【三藏法数】
谓比丘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比丘常当安坐,胁不至席,为头陀行也。(四威仪,即行住坐卧之威仪也。)
(术语)十二头陀行之一。夜但坐,胁不就席也。
【三藏法数】
谓比丘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可以入道。若懈怠睡眠,诸烦恼贼常伺其便。若行若立,心动难摄。是故比丘常当安坐,胁不至席,为头陀行也。(四威仪,即行住坐卧之威仪也。)
卧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S/aya,睡眠之意。四威仪之一。说(参见:卧法)
【三藏法数】
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杂语)梵语S/aya,睡眠之意。四威仪之一。说(参见:卧法)
【三藏法数】
谓修道之人,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时暂卧,则右胁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