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千秋 拼音:qiān qiū
1.千年。比喻长久的时间。汉。李陵〈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梁公九谏》:「上流者,大吉之兆,永保千秋。」
2.尊称别人的生日。有恭维的意味。《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今儿个是令尊大人的千秋,我特意来拜寿。」《红楼梦》第七一回:「今日老祖宗的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谈论。」
3.死亡的委婉说法。《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
4.长处或特点。如:「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文明小史》第六○回:「诸君流芳遗臭,各有千秋。何必在这里头混呢?」清。徐珂《清稗类钞。师友类。俞筱甫友谭复堂》:「俞君非风尘中人,老而好学,固自有千秋也。」
2.尊称别人的生日。有恭维的意味。《官话指南。卷一。应对须知》:「今儿个是令尊大人的千秋,我特意来拜寿。」《红楼梦》第七一回:「今日老祖宗的千秋,奶奶生气,岂不惹人谈论。」
3.死亡的委婉说法。《战国策。燕策二》:「太后千秋之后,王弃国家,而太子即位。」《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
4.长处或特点。如:「环肥燕瘦,各有千秋。」《文明小史》第六○回:「诸君流芳遗臭,各有千秋。何必在这里头混呢?」清。徐珂《清稗类钞。师友类。俞筱甫友谭复堂》:「俞君非风尘中人,老而好学,固自有千秋也。」
《國語辭典》:春秋 拼音:chūn qiū
1.泛指四时。《诗经。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句下汉。郑玄。笺:「春秋犹言四时也。」《文选。张衡。东京赋》:「于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2.年龄。如:「春秋正富」。《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也称为「十二经」。公羊、谷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4.编年史的通称。古时列国史记多名春秋,后私家著述或私人作史亦沿其名,称为「春秋」。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吴越春秋》、《十六国春秋》、《十国春秋》之类。
5.(西元前722~前481)孔子作春秋,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凡历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世称此时代为「春秋」。今多以周平王东迁至韩、赵、魏三家分晋(西元前770~前476)为春秋时代。
《國語辭典》:故国(故國) 拼音:gù guó
1.历史悠久的国家。《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
2.祖国。《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 :「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于是作麦秀之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3.故乡。如:「离家在外打拼十几年后,终于在今年返回故国。」唐。杜甫 〈上白帝城〉诗二首之一:「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张祜 何满子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4.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五代十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旧都;古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祖国。《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淮南厉王》 :「臣闻微子过故国而悲,于是作麦秀之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
3.故乡。如:「离家在外打拼十几年后,终于在今年返回故国。」唐。杜甫 〈上白帝城〉诗二首之一:「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唐。张祜 何满子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4.已经灭亡的国家;前代王朝。宋。苏轼 念奴娇。大江东去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五代十国。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旧都;古城。《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攻卫,拔故国,杀子良。」唐。刘禹锡〈石头城〉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國語辭典》:经济(經濟) 拼音:jīng jì
1.经世济民。《宋史。卷三二七。列传。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负经济之才,为庸人谋事,一死固自甘心。」
2.经济学上指人类利用种种财货,来满足欲望的一切行为及状态。通常指一国国民的生产关系,或指国家、个人的收支状况。《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专在经济上著力,直要使中国四万万百姓,一个个都贫无立锥之地,然后服服贴贴的做他们的牛马,做他们的奴隶,这样是无形瓜分了。」
3.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或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经济原则。」
2.经济学上指人类利用种种财货,来满足欲望的一切行为及状态。通常指一国国民的生产关系,或指国家、个人的收支状况。《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专在经济上著力,直要使中国四万万百姓,一个个都贫无立锥之地,然后服服贴贴的做他们的牛马,做他们的奴隶,这样是无形瓜分了。」
3.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或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经济原则。」
《國語辭典》:生人 拼音:shēng rén
1.活人。《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只可泰山治鬼,不能治生人也。」
2.人民。《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唐。白居易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诗:「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认识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是个良人心性,见说要他当面见生人,耳根通红起来。」《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于官场上所用翻译,什么制台衙门、洋务局各处,有各处熟手,轻易不换生人。」
4.生下来的时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
2.人民。《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豺狼抗爪牙之毒,生人陷荼炭之艰。」唐。白居易 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诗:「柱国勋成私自问,有何功德及生人?」
3.不认识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氏是个良人心性,见说要他当面见生人,耳根通红起来。」《文明小史》第四一回:「至于官场上所用翻译,什么制台衙门、洋务局各处,有各处熟手,轻易不换生人。」
4.生下来的时候或地方。如:「天津生人」、「甲子年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