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象牙之塔
原是 法国 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 圣佩韦 批评同时代消极浪漫主义诗人 维尼 的话。后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艺家的小天地。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这种文学家,他们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但是‘象牙之塔’毕竟不能住得很长久的呀!” 瞿秋白 《乱弹·世纪末的悲哀》:“他们死也不肯走出‘象牙之塔’,也许走出了‘象牙之塔’,又走进了‘水晶之宫’。”
《国语辞典》:潘他唑新  拼音:pān tā zuò xīn
原是一种良好的镇痛药剂,可用于分娩或重症治疗。但使用量过多会有幻觉、目眩、精神错乱等作用。为Pentazocine的音译。因被应用于不正当的用途,政府已于民国六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明令公布,将此药比照麻醉药品管理。也称为「速赐康」。
《国语辞典》:落笔点蝇(落笔点蝇)  拼音:luò bǐ diǎn yíng
原是说三国吴人曹不兴擅长作画,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吴》。后用为典故,比喻绘画技艺高超。
《国语辞典》:速食主义(速食主义)  拼音:sù shí zhǔ yì
速食原是一种为忙碌的现代人解决三餐而产生的食品,后来衍生出一种贪图眼前短暂享乐的思想及生活方式,称为「速食主义」。如:「受到速食主义影响,时下年轻人对感情少有天长地久的坚持。」
《国语辞典》:泰山梁木  拼音:tài shān liáng mù
原是孔子自喻,后用为推尊贤哲之词。语本《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国语辞典》:国际人权组织(国际人权组织)  拼音:guó jì rén quán zǔ zhī
为获得普遍有效的人权保障,乃突破国界将原是国内法的人权问题,适用到国际间,遂产生国际人权组织,如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国际人权协会(ISHR)等。其中,又以国际特赦组织历史最悠久与著名,以救援各国异议人士、维权人士、遭当局定义为非法宗教信仰者为主要任务,现扩及废除死刑、保护难民、移民与寻求庇护者、阻止滥刑、滥杀与强迫失踪、堕胎除罪化、阻止针对妇女及LGBT的暴力、提倡宗教间和睦、乃至经济、社会与文化诸权利等。
《国语辞典》:八斗之才  拼音:bā dǒu zhī cái
原是对曹植的赞誉,后用来称誉人的才学很高。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八斗之才》:「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也作「八斗才」、「八斗陈思」、「多才子建」。
《国语辞典》:培根论(培根论)  拼音:péi gēn lùn
一种主张莎士比亚的剧本原是法兰西斯。培根所作的说法。持此论者,认为莎士比亚只是个未受多少教育的乡巴佬,不可能写出这么多杰出的剧作。此说起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在美、英更为盛行,但赞成或支持这种说法的人,并不能举出完美而足以服人的理由根据。
《国语辞典》:下城里  拼音:xià chéng lǐ
位于台中市东势的古迹,旧名「和兴庄」。原是一处小型的集居型聚落,住户通常与自家果园毗邻,以便就近照顾园中的作物。嘉庆年间,粤人正式屯垦清廷赐誉朴仔篱社群的鸡油埔一地,开始以天然的石头垒砌出防禦工事,即今日的下城里。现今仍存有和兴宫、校书第、日升门、月恒门等古迹、遗址。
《国语辞典》:速赐康(速赐康)  拼音:sù cì kāng
原是一种良好的镇痛药剂,可用于分娩或重症治疗。但使用量过多会有幻觉、目眩、精神错乱等作用。因目前被应用于不正当的用途,已列为禁药。也称为「潘他唑新」。
《漢語大詞典》:安陵君
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一个小国(现在河南省鄢陵县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例如: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战国策·魏策
《漢語大詞典》:寄在不寄失
谓寄放物品原是为不使丢失。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兀那廝,可不道寄在不寄失。”
《國語辭典》:亲上成亲(親上成親)  拼音:qīn shàng chéng qīn
原为亲戚,又再结姻亲。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觑了他兀的模样。」也作「亲上加亲」、「亲上作亲」。
《國語辭典》:伦巴(倫巴)  拼音:lún bā
一种发源自古巴非洲系居民间的舞蹈节奏。为英语rumba的音译。快速而充满活力的四分之二拍子是其特色,身体扭动多于脚步移动。十九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北美各地,成为交际舞的新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