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寄存  拼音:jì cún
将物品暂时存放他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亮臣路过天津时,又把我寄存杏农处的行李带了来。」也作「寄放」。
分類:寄存寄放
《漢語大詞典》:顿寄(頓寄)
寄放。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这金环也只在我家权顿寄,我应当吃不出首的官司罪。”
分類:寄放
《漢語大詞典》:寄留
犹寄放,留居。 唐 王度 《古镜记》:“两月前,有一客携此婢从东来,时婢病甚,客便寄留,云:‘还日当取。’”《元典章·台纲一·体察》:“据追问到钱物,应给主者随即面视给主,合还官者发付合属官司,各取明白收管,毋得寄留。” 王愿坚 《支队政委》:“因为伤势较重,组织上决定把他‘寄留’在老乡家里养伤。”
分類:寄放留居
《國語辭典》:行祠  拼音:xíng cí
棺柩暂放的地方。宋。苏轼 昭灵侯庙碑:「元祐六年,秋旱甚,郡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苏轼,迎致其骨于西湖之行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國語辭典》:出殡(出殯)  拼音:chū bìn
办丧事时,将灵柩移到埋葬或安厝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红楼梦》第一四回:「次日早,便进城来料理出殡之事。」
《漢語大詞典》:寄地
(1).寄放妻儿财货的地方。国语·郑语:“公説,乃东寄帑与贿, 虢 鄶 受之,十邑皆有寄地。”按,帑,通“ 孥 ”。国语·郑语:“君若以 周 难之故,寄孥与贿焉,不敢不许。” 韦昭 注:“妻子曰孥。贿,财也。”
(2).暂时由他人代管的地方。战国策·韩策一:“公何不以 秦 为 韩 求 潁川 於 楚 ?此乃 韩 之寄地。” 鲍彪 注:“此本 韩 地, 楚 取之,故云。” 清 恽敬 《西楚都彭城论》:“是故 三秦 者, 项王 之寄地也。”
《漢語大詞典》:寄豭
寄放在别家传种的公猪。喻指在别人家淫乱的男子。史记·秦始皇本纪:“夫为寄豭,杀之无罪。” 司马贞 索隐:“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豭之猪也。豭,音加。” 章炳麟 《訄书·杂志》:“ 全绍衣 顾责之以夺情、背交与寄豭之戮。功名在壶鑑,而以三疵成罪,岂不琐哉?”
《國語辭典》:存放  拼音:cún fàng
1.寄存、放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搭客的衣箱行李,都存放不稳,满舱里乱滚起来。」
2.金融界存款、放款的合称。
《漢語大詞典》:全托
(1).可以日夜寄放孩子的托儿所。《新华半月刊》1959年第1期:“关于托儿所组织的形式,要从当地生产发展和群众的需要出发,并照顾当地的可能条件,可以办日托,也可以办全托,不要强求一致。”
(2).指把孩子日夜都寄放在托儿所里。如:我的孩子已全托了。
《漢語大詞典》:寓锡(寓錫)
取僧侣寄放锡杖之意。谓僧侣寄居。 宋 祝穆 方舆胜览·江东路·建康府:“ 天监 中,有 胡 僧 曇隐 ,寓锡于此山中。”
《国语辞典》:江淹梦锦(江淹梦锦)  拼音:jiāng yān mèng jǐn
江淹年少时以文章显名于世。相传晚年时曾梦见张景阳索回寄放其处的一匹锦缎,自此江淹文思枯竭,佳作不再。见《南史。卷五九。列传。江淹》。
《漢語大詞典》:寄在不寄失
谓寄放物品原是为不使丢失。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兀那廝,可不道寄在不寄失。”
《漢語大詞典》:骡马店(騾馬店)
可以喂养寄放牲口的旅店。 赵树理 《三里湾·范登高的秘密》:“当过骡马店的伙计,喂牲口一定喂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