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匠质(匠質)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 闻之,召 匠石 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 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成玄英 疏:“质,对也。 匠石 虽巧,必须不动之质。”后因以“匠质”指知己友人。 王闿运 《丁文诚诔》:“未五旬而告终,何匠质之独存。”
分類:知己友人
《漢語大詞典》: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语本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四折:“今日个月明千里故人来,镜鸞重整向粧臺,这的是换人肌骨夺人胎。”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词之二:“ 代 北 燕 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漢語大詞典》:掷地金声(擲地金聲)
晋 孙绰 作《天台山赋》成,对友人 范荣期 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 范 起初不信,打开来一读,果然赞不绝口。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晋书·孙绰传》。金石,钟罄之类的乐器。后以“掷地金声”形容辞章优美。 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文章日就,何惭掷地金声。” 清 黄周星 《补张灵崔莹合传》:“童子遂进毫楮, 灵 即书云:‘胜跡天成説 虎丘 , 可中亭 畔足酣游。吟诗岂让 生公 法,顽石如何不点头。’遂併毫楮掷地,曰:‘佳哉,掷地金声也。’”亦作“ 掷地赋声 ”、“ 掷地有声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腰印能如季士稀,恐掷地赋声难比。”《诗刊》1978年第6期:“这掷地有声的诗句,岂但是诗人一个人的情态,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亦省作“ 掷地 ”、“ 掷金 ”、“ 掷金声 ”。 唐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掷地好词凌綵笔,浣花春水腻鱼笺。”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六义惊摛藻,三臺响掷金。” 清 吴伟业 《周栎园有墨癖漫赋》之一:“含香词赋掷金声,家住 玄都 对 管城 。”
《漢語大詞典》:诤恹(諍懨)
同“諍懕”。
谓对友人直言规劝而使之心服。 作“諍厌”。
《漢語大詞典》:诤厌(諍厭)
见“ 諍懕 ”。
《漢語大詞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为作者友人。诗中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意境开阔,一扫离别时的低沉情调,改变了汉魏以来送别诗的传统格局。
《國語辭典》:停云落月(停雲落月)  拼音:tíng yún luò yuè
比喻对亲友深切的思念,多用于书信的应酬语中。
《国语辞典》:冒雨剪韭  拼音:mào yǔ jiǎn jiǔ
汉郭林宗自种畦圃,友人范逵夜至,郭冒雨剪韭,作汤饼以款之。见《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比喻友情深厚。
分类:友人夜至
《国语辞典》:人琴俱杳  拼音:rén qín jù yǎo
伤悼友人去世之辞。参见「人琴俱亡」条。
《国语辞典》:力蹙势穷(力蹙势穷)  拼音:lì cù shì qióng
力量威势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国语辞典》:朋友妻,不可欺  拼音:péng yǒu qī,bù kě qī
对于友人的妻室,应该尊重爱护,不能有非分的想法。《缀白裘。卷一。花鼓》:「(净)大相公,怎么样?朋友妻,不可欺。」
《国语辞典》:玉貌潘郎  拼音:yù mào pān láng
称誉男子貌美。参见「潘岳貌美」条。唐。温庭筠〈和友人悼亡〉诗:「玉貌潘郎泪满衣,画罗轻鬓雨霏微。」
《国语辞典》:一家之论(一家之论)  拼音:yī jiā zhī lùn
自成体系的独特见解。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经之路狭矣。」也作「一家之言」。
《国语辞典》:把手言欢(把手言欢)  拼音:bǎ shǒu yán huān
1.互相握手,交谈甚欢。形容有深厚交情的友人见面时的状况。如:「去年同学会上,大家把手言欢的情景,现在记忆犹新。」
2.尽释前嫌,归于友好的动作。如:「误会解释清楚后,他们俩把手言欢,非常高兴。」
《國語辭典》:把臂入林  拼音:bǎ bì rù lín
与朋友一起隐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道豫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唐。陈子昂〈喜遇冀侍御圭崔司议泰之二使诗。序〉:「忽闻二星入井,四牡临亭,邀使者之车,乃故人之驾,隐几一笑,把臂入林。」
《國語辭典》:春树暮云(春樹暮雲)  拼音:chūn shù mù yún
春天的树,日暮的云。语本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在渭北看到春树,便忆起在江南的李白见到的是暮云。后以春树暮云为思念远方友人之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