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轨符(軌符)
古代国家发行的一种借券。管子·国蓄:“百乘之国,官赋轨符。” 马非百 新诠:“轨符谓合於客观需要之适量借券……其非国家所发行者则不谓之‘轨符’,而但言‘符’。”
分類:国家发行
《國語辭典》:发行人(發行人)  拼音:fā xíng rén
发行出版物的负责人。
《漢語大詞典》:官票
(1).官府签发的文书牌票。《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李牙婆 取出硃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 月香 十岁,倒判了五十两。”红楼梦第九三回:“ 贾政 道:‘既无官票,到底是何等样人在那里作怪?’”
(2).即户部官票。 清 代的一种纸币。 咸丰 三年(1853年)发行,以银两为单位。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种。后因发行过滥而贬值,几成废纸。 郭沫若 《断断集·〈资本论〉中的王茂荫》:“这‘官票宝钞’是一种不兑换纸币,是由政府强制使用的。”
《漢語大詞典》:楮涌(楮湧)
谓纸币发行过滥。宋史·道学传四·李燔:“ 燔 又入札争之曰:‘钱荒楮涌,子母不足以相权,不能行楮者,由钱不能权之也。’”
分類:纸币发行
《漢語大詞典》:蛮会(蠻會)
南宋 时发行的一种纸币。会,是 南宋 纸币会子的简称;蛮,是 元 朝对 南宋 的蔑称。《元典章·户部六·买卖变会断例》:“缘亡 宋 蛮会,先钦奉圣旨禁体行使,经今四十餘年,官司未曾立法拘收除毁。”
《國語辭典》:借券  拼音:jiè quàn
借贷财物的凭證,由出借人保存。《儒林外史》第三一回:「有人欠先君银钱的,娄老伯见他还不起,娄老伯把借券尽行烧去了。」也作「借据」、「借字」。
《漢語大詞典》:中交票
指解放前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 冰心 《庄鸿的姊姊》:“不想自中交票跌落以来,教员的薪水又月月拖欠,经济上受了大大的损失。”
《漢語大詞典》:纸交子(紙交子)
我国最早的纸币。 宋 初曾由民间发行,性质近于存款收据,可流通,亦可兑现。后改由政府发行。 宋 洪迈 《夷坚甲志·伪齐咎证》:“﹝ 齐 ﹞又作纸交子,自一贯至百贯。”参见“ 交子 ”。
《國語辭典》:交子  拼音:jiāo zi
宋代民间通行的纸币。为世界最早发行的纸币。《宋史。卷一八一。食货志下三》:「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之法,一交一缗,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
《漢語大詞典》:质剂法(質劑法)
有关票据、证券(包括交子)发行和流通的法规。 宋 戴埴 鼠璞·楮券源流:“ 张咏 镇 蜀 ,患铁钱之重,设质剂法,一交一緡,以三年为界。使富民十六户主之,资产寖耗不能即偿。”参阅 萧清 《中国古代货币史·宋代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漢語大詞典》:邮资信封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票图案的信封。有普通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航空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等种类。
《漢語大詞典》:邮资明信片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印有邮资图案的明信片。有普通邮资明信片、纪念邮资明信片、特种邮资明信片、贺年邮资明信片、风光邮资明信片等种类。
《漢語大詞典》:邮资凭证
国家(地区)邮政主管部门发行的,作为交寄邮件的纳费标志。包括邮票,印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上的邮票图案,邮资机打印的邮资符志三大类。
《漢語大詞典》:庄票(莊票)
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先见一张一千两银子的庄票,盖在上面。” 茅盾 《林家铺子》四:“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
《漢語大詞典》:征订(徵訂)
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如:《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复习丛书》征订工作已经开始,全国新华书店自1987年7月1日至7月15日办理预订手续。
《漢語大詞典》:昭信票
清 政府为偿付对 日 赔款于1898年发行的国内公债。 清 余栋臣 《余栋臣告示》:“本义民行不苦饥,事有必成,则 日本 兵合二百兆之款,本国昭信票十千万之数,仁厚吾民一切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