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1,分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分类词汇(续上)
全浊
囔鼻
声门
口型
口劲
假嗓
《漢語大詞典》:全浊(全濁)
音韵学用语。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音。如“三十六字母”中的并、定、群、邪、禅、从、床等声母均是全浊声母。
《漢語大詞典》:囔鼻
鼻塞而发音含糊。 老舍 《四世同堂》十:“他的头很大,说话有点囔鼻,象患着长期伤风似的。”
《國語辭典》:声门(聲門)  拼音:shēng mén
喉腔内两声带间的开口。声带在不发音时,声门的空隙较大。
《漢語大詞典》:口型
指说话或发音时的口部形状。如:影片配音,必须对准口型,使声音与嘴部动作紧密吻合,给观众以视觉和听觉完全一致的印象。
分類:发音
《國語辭典》:口劲(口勁)  拼音:kǒu jìn
1.戏曲、曲艺表演时,发音吐字清晰有力。如:「这位演员的口劲还不坏,吐字清晰且铿锵有力。」
2.吹奏乐器时,利用两唇与两颊的肌肉,来控制风门的大小与口风的缓急,称为「口劲」。
《漢語大詞典》:假嗓
亦称“ 假嗓子 ”。 非自然的嗓音,发音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京剧中青衣、花旦、小生等角色常用之。 巴金 《家》二九:“因为在他们的公馆里也有人常常叫了卖唱的瞎子进来,用他的假嗓唱这一类的小调。” 张天翼 《路》:“‘不许嚷!嚷就开枪!’ 昌大爷 把假嗓子都叫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