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4,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4  115  116  1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口呆目瞪
口呆目钝
口袋战术
口袋阵
口耳相承
口耳相传
口耳之学
口沸目赤
口锋
口服心服
口疳
口歹
可口可乐
课口
宽口
《漢語大詞典》:口呆目瞪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转向者的言谈,到左联就奉为圣旨,这真使我口呆目瞪。”亦作“ 口呆目钝 ”。 克非 《春潮急》二五:“ 张福寿 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参见“ 目瞪口呆 ”。
《國語辭典》: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受惊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八七回:「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也作「目定口呆」、「目睁口呆」。
《漢語大詞典》:口呆目钝(口呆目鈍)
见“ 口呆目瞪 ”。
《漢語大詞典》:口呆目瞪
嘴说不出话,眼发直。形容很吃惊的样子。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转向者的言谈,到左联就奉为圣旨,这真使我口呆目瞪。”亦作“ 口呆目钝 ”。 克非 《春潮急》二五:“ 张福寿 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参见“ 目瞪口呆 ”。
《漢語大詞典》:口袋战术(口袋戰術)
用形似口袋的包围圈聚歼敌军的战术。 于连水 《杨靖宇将军转战在白山黑水间》:“我们又这样展开了著名的口袋战术。”
《漢語大詞典》:口袋阵(口袋陣)
类似口袋的包围阵势。 毕革飞 《看你认帐不认帐》诗:“忽听炮声轰隆响,才知进了口袋阵。”
《漢語大詞典》:口耳相承
谓接受传闻。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一:“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口耳相承,猥有所称引,愈久愈讹,遂以滋甚。”
分類:接受传闻
《漢語大詞典》:口耳相传(口耳相傳)
口说耳听,递相传授。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分類:递相传授
《國語辭典》:口耳之学(口耳之學)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耳朵听进去后,只在嘴上说说,而无实学。语本《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后比喻从道听涂说中得来的片面知识。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仅以口头传授而不见于文字的学识。《方志略例。卷二。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漢語大詞典》:口沸目赤
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韩诗外传》卷九:“言人之非,瞋目搤腕,疾言喷喷,口沸目赤。”
《漢語大詞典》:口锋
指说话的气势。例如:口锋凌厉。
分類:气势
《漢語大詞典》:口服心服
不仅口头表示信服,内心也信服。《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合作网的制度应当在全国推广》:“﹝乡农全主任﹞才口服心服地说:‘……互助合作网的办法好,一下子就解决了许多问题。’”《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 毛主席 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启发我们顾全大局,使我口服心服。”
《漢語大詞典》:口疳
中医学病名。指小儿疳积日久,阴液亏耗,虚火内炽所引起的口腔黏膜溃疡。
《漢語大詞典》:口歹
谓说话难听。 元高文秀《黑旋风》楔子:“哥哥!不是您兄弟口歹也。你可敢记着一场天来大小利害?”
分類:难听
《高级汉语词典》:可口可乐  拼音:kě kǒu kě lè
一种汽水的商标名。这是一种碳酸气化的软饮料,加入古柯树叶和苏丹可乐果的提取物、蔗糖、糖色、酸和芳香物质,作为加香调味之用
《漢語大詞典》:课口(課口)
旧时依法纳税服役的男子。新唐书·食货志一:“凡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篤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九品以上官,不课。”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按租庸调法纳税服役的普通民丁,称为课口。”
《漢語大詞典》:宽口
嘴大的,口大的。例如:宽口瓶子。
分類: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