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某人  拼音:mǒu rén
1.指称非固定对象的第三人称。如:「不要常批评某人不好、某人不对,自己也该检讨一下。」
2.指称确定而无须说出姓名的人。如:「从此以后,我们不再相信某人。」
《國語辭典》:咋舌  拼音:zé shé
嚼咬舌头。形容因害怕、悔恨而说不出话的样子。唐。刘禹锡〈高陵令刘君遗爱碑〉:「诉者复得罪,繇是咋舌不敢言。」《醒世恒言。卷二六。薛录事鱼服證仙》:「莫说顾夫人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们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
《國語辭典》:语塞(語塞)  拼音:yǔ sè
形容说不出话来。《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袁盎进说,其后语塞。」《大宋宣和遗事。贞集》:「张悫厉声曰:『如宗泽忠义,若得数人,天下定矣!何畏乎金贼哉?』二人语塞。」
《國語辭典》:说不得(說不得)  拼音:shuō bù de
1.不可说、不要说。如:「猥亵的话,说不得。」
2.不得了。表示极度、非常。如:「他的人品坏得说不得。」
3.不得已、只好。《红楼梦》第八回:「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文明小史》第三九回:「在这内地,说不得要用华装,添做了些摹本宁绸四季衣服,看看三百两银子已经用完了。」
《漢語大詞典》:缩舌(縮舌)
形容吃惊得说不出话。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今跋中乃直云 吕坤 所进,又曰内廷咸覩,见者缩舌。”
《漢語大詞典》:惨咽(慘咽)
悲伤得说不出话来。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之四:“尊前拟把归期説,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國語辭典》:气噎(氣噎)  拼音:qì yē
气息阻塞、哽住。形容气得说不出话来。《红楼梦》第五五回:「探春没听完,已气的脸白气噎。」
《漢語大詞典》:宛舌
舌头卷曲。谓说不出话来。汉书·扬雄传下:“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 颜师古 注:“宛,曲也。”按,文选·扬雄〈解嘲〉作“卷舌”。
《漢語大詞典》:惭讷(慚訥)
因羞惭而说不出话。
《漢語大詞典》:猪嘴里吐不出象牙(猪嘴裏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猪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他对 成娃 娘的造的谣,还叫他朝众人宣传啦?”
《國語辭典》:张口结舌(張口結舌)  拼音:zhāng kǒu jié shé
结舌,舌头打结。张口结舌形容恐惧慌张,或理屈说不出话的样子。《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公子被他问的张口结舌,面红过耳,坐在那里,只管发怔。」
《國語辭典》:哑子做梦(啞子做夢)  拼音:yǎ zi zuò mèng
比喻满腹心事,无从倾诉。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真个是哑子做梦说不的,落可便闷的人心碎。」也作「哑子得梦」、「哑子托梦」。
《漢語大詞典》:哑子吃苦瓜(啞子喫苦瓜)
比喻有苦说不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哑子喫苦瓜,与你説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喫。”参见“ 哑巴吃黄连 ”。
分類:说不出
《國語辭典》:哑巴吃黄连(啞巴吃黃連)  拼音:yǎ bā chī huáng lián
(歇后语)有苦说不出。如:「别提了!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作「哑子吃黄连」。
《国语辞典》:哽噎难言(哽噎难言)  拼音:gěng yē nán yán
因极度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了。」
《国语辞典》:缄口无言(缄口无言)  拼音:jiān kǒu wú yán
闭起嘴巴,说不出话来。如:「他自知理亏,一下子缄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