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4,分127页显示  上一页  112  113  114  115  116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没口子
略绰口
码口
马上口授
马上口摘
麦口期
马口柴
马口铁
马口鱼
马勒口
摩口膏舌
磨破口舌
目瞪口呆
目瞪口僵
目瞪口结
《國語辭典》:没口子(沒口子)  拼音:méi kǒu zi
不断的说,嘴里来不及的说。《金瓶梅》第八九回:「那和尚没口子说:『小僧岂敢!』」也作「没口」。
分類:满口
《漢語大詞典》:略绰口(略綽口)
大嘴巴。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那官人生得:浓眉毛,大眼睛,蹶鼻子,略绰口。”《水浒传》第十五回:“瞘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连拳。”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则是茶坊里见箇粗眉毛、大眼睛、蹷鼻子、略绰口的官人。”
《漢語大詞典》:码口(碼口)
方言。犹口径。比喻要求的规格。 克非 《春潮急》二八:“看来 李世泉 那个信,是和实际情况对不上码口。” 克非 《春潮急》三五:“农业社的歌又一支支唱下去, 加钢黄蟮 老想编,却老跟不上,刚凑成几句,人家又唱了新的,总接不上码口。”
《分类字锦》:马上口授(马上口授)
册府元龟》:后魏孝文帝好为文章,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分类:天章
《分类字锦》:马上口摘(马上口摘)
旧唐书·中宗纪》:景龙四年夏四月丁亥,上游樱桃园,引中书门下五品以上诸司长官学士等入芳林园尝樱桃,便令马上口摘,置酒为乐。
分类:樱桃
《國語辭典》:麦口期(麥口期)  拼音:mài kǒu qí
麦子快成熟的时候。如:「过了麦口期,就是收割的时节。」
《漢語大詞典》:马口柴(馬口柴)
明 代宫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许,两端刻两口,以绳缚之,故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 隆德 等殿修建斋醮焚化之际用杨木长柴,宫中膳房用马口柴,内官关领则片柴也。”
《國語辭典》:马口铁(馬口鐵)  拼音:mǎ kǒu tiě
镀锡的薄铁皮。美观而不易生锈,用途颇广。因最初由西藏阿里部马口地方输入,故称为「马口铁」。也称为「镀锡铁」。
《漢語大詞典》:马口鱼(馬口魚)
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
《漢語大詞典》:马勒口(馬勒口)
见“ 马勒 ”。
《漢語大詞典》:马勒(馬勒)
带嚼口的马笼头。太平御览卷三五八引 北魏 刘芳 《毛诗笺音义证》:“轡是御者所执者也,不得以轡为勒;且旧语云马勒,不云轡,以勒为轡者,盖是北人避 石勒 名也。”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 魏武帝 以玛瑙为马勒,硨磲为酒椀。” 沈凯 《古玛河春晓》第三章:“﹝ 杨忠民 ﹞给自己的枣骝马解下马勒,戴上料兜子。”亦称“ 马勒口 ”。 瞿秋白 《〈乱弹〉代序》:“所以乱弹已经不乱,白话也应当不白, 欧 化应当等于贵族化。一切都要套上马勒口,不准乱来。”
《漢語大詞典》:摩口膏舌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羊胜 之徒,摩口膏舌; 邹阳 自明,入狱復出。”
《漢語大詞典》:磨破口舌
比喻说了很多的话。例如:任他们磨破口舌,苏冠兰只是一个不答应。
分類:
《國語辭典》:目瞪口呆  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
受惊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样子。《三国演义》第八七回:「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红楼梦》第三三回:「宝玉听了这话,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也作「目定口呆」、「目睁口呆」。
《國語辭典》:目瞪口僵  拼音:mù dèng kǒu jiāng
形容受惊或受窘而目光直视,不能言语。如:「他被那强盗吓得目瞪口僵,魂魄全失了。」
《漢語大詞典》:目瞪口结(目瞪口結)
同“ 目瞪口呆 ”。 王以仁 《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 杭 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