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68,分7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楼台
天台
高台
瑶台
台上
台谏
台候
登台
金台
云台
三台
台阁
灵台
燕台
台下
《國語辭典》:楼台(樓臺)  拼音:lóu tái
1.凉台,高楼的露台。唐。杜甫 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一:「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唐。杜牧 江南春绝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屋宇的通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才见绿杨垂柳,影迷几处之楼台,那堪啼鸟落花,知是谁家之院宇?」《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走到半里路,见一座楼台盖在水中间,隔著一道板桥。」
《國語辭典》:天台  拼音:tiān tái
1.神话中的仙境。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又不是瀛州方丈接蓬莱,远上天台。」
2.县名。参见「天台县」条。
3.山名。在今浙江省境内。参见「天台山」条。
《國語辭典》:天台(天臺)  拼音:tiān tái
楼房顶层露天的楼台。如:「夏夜里,大家喜欢在天台上乘凉。」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天台山  拼音:tiān tái shān
山名。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北,为仙霞岭的东支。因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而得名,形势崇伟。多悬崖飞瀑等名胜,为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國語辭典》:高台(高臺)  拼音:gāo tái
楼台、房屋。南朝陈。丘迟 与陈伯之书:「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
《國語辭典》:瑶台(瑤臺)  拼音:yáo tái
1.用玉石装饰华美的高台。《淮南子。本经》:「帝有桀纣,为琁室瑶台象廊玉床。」
2.仙人居住的地方。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西游记》第一回:「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直至瑶台之下。」
《骈字类编》:台上(台上)
唐 刘禹锡 和思黯忆南庄见示 台上看山徐举酒,潭中见月慢回舟。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 明真台上下仙官,玄藻初吟万籁寒。
分类:台上
《漢語大詞典》:台谏(臺諫)
唐 宋 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臺諫”泛称之。 明 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 清 雍正 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言封事》:“立乎殿陛之间与天子争是非者,臺諫也。”宋史·萧服传:“ 服 文辞劲丽,宜居翰苑。朕爱其鯁諤,顾臺諫中何可闕此人!”
《國語辭典》:台候(臺候)  拼音:tái hòu
表示敬意的敬词。
《國語辭典》:登台(登臺)  拼音:dēng tái
1.上台。如:「登台领奖」。
2.上舞台表演。如:「演艺人员常随片登台作秀。」
3.登上政治舞台,从事政务。
《國語辭典》:金台(金臺)  拼音:jīn tái
黄金台的简称。参见「黄金台」条。宋。杨万里 读罪己诏诗:「金台尚未筑,乃至羡强燕?」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今日金台之上,设宴款待。」
《國語辭典》:黄金台(黃金臺)  拼音:huáng jīn tái
1.地名。位今河北省易水县境内。战国时燕昭王欲复齐人灭国的仇恨,要招纳贤士,于是以郭隗为师,为之筑台,布金于上,以招致四方豪杰,称为「黄金台」。后亦用以指招揽贤良的地方。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简称为「金台」。
2.戏曲剧目。周代故事戏。叙述齐湣王宠邹妃及太监伊立,而欲杀世子田法章,法章出亡,后为御史田单所救。此戏有时亦与《火牛阵》合演。
《漢語大詞典》:云台(雲臺)
(1).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 晋 郭璞 《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 唐 王勃 《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 宋 张辑 《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
(2). 汉 宫中高台名。 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 ,虚己 宣室 。” 唐 高适 《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 。” 宋 范成大 《寄赠泉石使李元直入觐》诗:“诸公上 云臺 ,一叶渺 湘浦 。”
(3). 汉 宫中高台名。 汉明帝 时因追念前世功臣,图画 邓禹 等二十八将于 南宫云台 ,后用以泛指纪念功臣名将之所。 唐 杜牧 《少年行》:“捷报 云臺 贺,公卿拜寿巵。” 清 洪升 《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 云臺 。”
(4).山名。在 陕西省 华阴县 境。即 西岳 华山 的北峰。古代隐者和道家多居于此。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邀我登 云臺 ,高揖 卫叔卿 。” 王琦 注引 慎蒙 《名山记》:“ 云臺峯 在 太华山 东北。” 清 厉鹗 《严朗屋写小像为杜子春事索题》诗之二:“ 云臺峯 顶约驂鸞,杞犬芝童觅最难。”
(5).山名。在 四川省 苍溪县 东南,接 阆中县 界。一名 天柱山 。
(6).山名。在 江苏省 连云港市 境内。原为海中小岛,称 郁洲 , 明 代始与大陆相连。山上有水帘洞遗迹。 李希凡 《云台小记》:“ 云台山 屹立在 黄海 之滨……所谓‘花果山’者,只是 云台 一百多个山头中的一陵。”
(7).道观名。 唐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 锦里 差隣接, 云臺 闭寂寥。” 冯浩 笺注:“所谓 云臺观 也。”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己亥自寿》词之二:“愿 云臺 任满,又还因任,赛 汾阳 考。”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个官位:(1)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2)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汉危无嗣,而公定之;四辅之职,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职官三公》:「后汉又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也称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调七政,和阴阳之官也。」也称为「三师」。
《國語辭典》:台阁(臺閣)  拼音:tái gé
1.汉代尚书的称呼,后世亦称中央机构为「台阁」。《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一三。古辞。焦仲卿妻》:「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新唐书。卷九六。列传。杜如晦》:「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2.台榭楼阁等高大的建筑。唐。罗邺 旧侯家诗:「台阁层层倚半空,绕轩澄碧御沟通。」
《國語辭典》:灵台(靈臺)  拼音:líng tái
1.心灵。《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灵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晋。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2.古代天子观察天文气象的台子。《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礼毕,登灵台,望云物。大赦天下。」也作「露台」。
3.《诗经。大雅》的篇名。共五章。根据〈诗序〉:「灵台,民始附也。」或以为美文王游乐之诗。首章二句为:「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國語辭典》:燕台(燕臺)  拼音:yān tái
地名。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
《漢語大詞典》:台下(臺下)
(1).台榭的下面。春秋·文公十八年:“丁丑,公薨于臺下。”《韩诗外传》卷二:“ 颜渊 侍坐, 鲁定公 于臺, 东野毕 御马于臺下。”
(2).古时对人的尊称。《水浒后传》第七回:“ 郭京 鞠躬答道:‘臺下世胄英才,神仙骨相,趋謁旌旄,足慰平生。’”
(3).谓政治舞台之下,即不执政地位。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他们要求实行西方的两党制,这一党在台上,那一党在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