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0,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并立
一头
兼爱
和声
相容
兼容
并世
一边
并出
五龙
冲突
矛盾
不并
素女
并举
《國語辭典》:并立(並立)  拼音:bìng lì
1.同时存在。引申有地位相当,势力相等的意义。《晋书。卷四四。卢钦传》:「两雄不俱处,功名不并立。」《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傕性不测,况今两雄不并立,倘彼酒后置毒,妾将奈如?」
2.并排而立。如:「他们两人在台上并立著。」
《國語辭典》:并立(併立)  拼音:bìng lì
接连矗立著。如:「去国十馀年,回来一看,只见高楼并立,市容变化很大。」
《國語辭典》:一头(一頭)  拼音:yī tóu
1.一面。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三折:「既是这等,待我一头开门,一头念诗你听咱。」《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巡检一头行,一头哭。」也作「一投」。
2.一桩、一件。《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如今到有一头亲事,不知你可情愿?」
3.一趟。《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昨日那件事,关在饭店里,我去一头来。」
4.一下子、一径。《红楼梦》第九回:「如今得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著,便一头进来找金荣。」《老残游记》第六回:「过了些时,活该有事,被他爸爸回来一头碰见,气了个半死。」
5.头部突然的动作。《红楼梦》第二五回:「脱了袍服,拉了靴子,便一头滚在王夫人怀里。」
6.满头。如:「一头的珠花」。
7.表示牲口的数量。如:「一头猪」、「一头驴」。
《國語辭典》:出人头地(出人頭地)  拼音:chū rén tóu dì
让他高出一头。语本宋。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后指超越他人,独露头角。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禅师赶五戒》:「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
《國語辭典》:兼爱(兼愛)  拼音:jiān ài
1.广泛爱众人。《荀子。成相》:「尧让贤,以为民。泛利兼爱德施均。」《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
2.战国时墨翟所倡导的学说。主张平等之爱,无人己亲疏厚薄的不同。
3.《墨子》的篇名。分上、中、下三篇。
《國語辭典》:和声(和聲)  拼音:hé shēng
1.歌曲中一人或众人应和的部分。
2.音乐上指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发声。
《國語辭典》:相容  拼音:xiāng róng
相互包容、忍让。《韩非子。五蠹》:「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三国演义》第二回:「大臣不相容,臣等不能活矣!」
《漢語大詞典》:兼容
同时容纳各个方面。汉书·田蚡传:“ 籍福 贺 婴 ,因弔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 颜师古 注:“兼容,谓不嫉恶人令其怨也。” 宋 苏轼 《谢韩舍人启》:“盖不推恩则无所兼容,不执法则有所侥倖。”
《國語辭典》:并世(並世)  拼音:bìng shì
同时代。《列子。力命》:「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
分類:同时
《國語辭典》:一边(一邊)  拼音:yī biān
1.事物的某一方面。唐。李白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诗:「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董西厢》卷四:「持笺归,置于妆台一边。」
2.一面。表示一个动作与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二刻拍案惊奇》卷九:「你住在外面,一边等我,一边看人,方不误事。」《醒世姻缘传》第五回:「那两个虞侯那里肯依,一边收拾,一边叫了两匹马,将行李驮在马上,两个虞侯跟著先行去了。」
3.一旁。《儒林外史》第三回:「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红楼梦》第五五回:「见探春有怒色,便不敢以往日喜乐之时相待,只一边垂手默待。」
《国语辞典》:并出(并出)  拼音:bìng chū
同时出现、同时存在。汉。班固〈公孙弘传赞〉:「群士慕响,异人并出。」南朝梁。沈约〈恩倖传论〉:「郡县掾吏,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
《漢語大詞典》:五龙(五龍)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五龙 比翼, 人皇 九头。”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序》:“ 皇伯 、 皇仲 、 皇叔 、 皇季 、 皇少 ,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祝融氏 为 火帝 ,君南岳; 五龙氏 乘云登仙。”
(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鬼谷子·本经阴符:“盛神法五龙。” 陶宏景 注:“五龙,五行之龙也。”《文选·郭璞〈游仙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李善 注引《遁甲开山图》 荣氏 解:“五龙,皇后君也,昆弟五人,皆人面而龙身。长曰 角龙 ,木仙也。次曰 徵龙 ,火仙也。次曰 商龙 ,金仙也。次曰 羽龙 ,水仙也。次曰 宫龙 ,土仙也。”亦谓五龙的法术。 唐 李邕 《叶有道碑》:“专精五龙,遍游群岳。”
(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 汉 公沙穆 五子。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下》“ 公沙绍 字 子起 , 绍 弟 孚 字 允慈 , 孚 弟 恪 字 允让 , 恪 弟 逵 字 义则 , 逵 弟 樊 字 义起 ,右 北海 公沙穆 之五子,并有令名,京师号为 公沙 五龙。”(2)指 晋 索靖 、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五人。晋书·索靖传:“ 靖 少有逸羣之量,与乡人 氾衷 、 张甝 、 索紾 、 索永 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 敦煌 五龙。”(3)指 南朝 齐 张岱 兄弟五人。南齐书·张岱传:“ 岱 少与兄太子中书舍人 寅 、 新安 太守 镜 、征北将军 永 、弟 广州 刺史 辨 ,俱知名,谓之 张氏 五龙。”(4)指十六国 前凉 辛攀 兄弟五人。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若夫 于公 之宅,駟马高驱, 辛氏 之门,五龙齐驾。” 宋 王应麟 小学紺珠·氏族·五龙:“ 凉 辛攀 ,兄 鉴 、 旷 ,弟 寳 、 迅 。”(5)指 宋 窦仪 兄弟五人。宋史·窦仪传:“ 仪 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 儼 侃 偁 僖 ,皆相继登科……当时号为 竇氏 五龙。”
《漢語大詞典》:冲突(衝突)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臺守望,虽鳞次櫛比,而柳栅沙沟,衝突道侧,行旅患之。”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誇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漢語大詞典》:不并(不竝)
谓生不同时。竝,“ 并 ”的古字。《楚辞·九章·怀沙》:“古固有不竝兮,岂知其何故?” 王逸 注:“并,俱。” 洪兴祖 补注:“此言圣贤有不并时而生者。”
分類:同时
《國語辭典》:素女  拼音:sù nǚ
相传为上古时代的女神。精于音乐,一说为知阴阳天道,擅长房中之术,古有素女经、素女方等。
《國語辭典》:并举(並舉)  拼音:bìng jǔ
同时提出。《汉书。卷八。宣帝纪》:「唯恐羞先帝圣德,故并举贤良方正以亲万姓,历载臻兹,然而俗化阙焉。」《醒世姻缘传》第七八回:「二罪并举,三十个板子,把腿打的劈拉著待了好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