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同仁  拼音:tóng rén
1.同在一处共事的人。也作「同事」、「同人」。
2.彼此平等,没有差别。如:「一视同仁」。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3.县名。位于青海省西顷山之北,循化县西南,黄河支流保安河西岸。境内有隆务寺。
《國語辭典》:同伴  拼音:tóng bàn
1.结伴同行的人。唐。温庭筠〈西州词〉:「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一个女子正色道:『法师做醮,如何却说恁地话!』拉了同伴,转身便走。」
2.同夥共事的人。如:「他是我多年的工作同伴。」《元史。卷一○四。刑法志三》:「诸盗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能捕获同伴者,仍依例给赏。」
《漢語大詞典》:连镳(連鑣)
(1).谓骑马同行。镳,马勒。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建中 初,士人 韦生 ,移家 汝州 ,中路逢一僧,因与连鑣,言论颇洽。” 清 高士奇 《缫丝行》:“巨舶贩海洋,连鑣卖城府。”
(2).指接续。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重世刺举,连鑣袞服。”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 陇 右贵臣, 河 西鼎族,公侯踵武,岳牧连鑣。”
《漢語大詞典》:随计(隨計)
语本史记·儒林列传:“ 公孙弘 为学官,悼道之鬱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本谓应征召之人偕计吏同行,后遂以“随计”指举子赴试。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某始出山随计,进退唯公命。”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所擢凡千百餘人,其中有自 晋 天福 中随计者。”参见“ 计偕 ”。
《國語辭典》:计偕(計偕)  拼音:jì xié
漢時被徵召的士人皆與計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稱為「計偕」。後世舉人入京會試,也稱為「計偕」。《漢書。卷六。武帝紀》:「徵吏民有明當時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漢語大詞典》:畴人(疇人)
(1).古代天文历算之学,有专人执掌,父子世代相传为业,称为“畴人”。亦指精通天文历算的学者。史记·历书:“ 幽 厉 之后, 周 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子弟分散。”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家业世世相传为畴。” 唐 张说 《集贤院贺太阳不亏表并答制》:“彼日而蚀,诗人所丑,应亏不变,转异为臧,未知天意降休,将或畴人未洽?”清史稿·时宪志一:“西人 汤若望 ,与 徐光啟 共译新法者也,以四十二事证西人之密, 中 术之疏,畴人子弟翕然信之。”
(2).同类的人。一般指同行或同僚。 汉 王粲 《七释》:“ 邯郸 才女,三 齐 巧士,名唱秘舞,承闲并理,七盘陈于广庭,畴人儼其齐俟。” 晋 束晰 《补亡诗》序:“ 晳 与司业畴人,肄脩乡饮之礼,然所咏之诗,或有义无辞,音乐取节,闕而不备。” 宋 王安石 《贺正表》之三:“瞻云纷鬱,想朝露以载欣;愒日舒长,与畴人而胥乐。” 清 吴伟业 《高凉司马行》:“ 高凉 司马人中龙,眼看变化畴人中。”
(3).犹农人。 唐 李邕 《叶有道碑序》:“考畴人之疆亩,讯家童之作业,皆俭以遵约,安能维始。”
《漢語大詞典》:徒旅
(1).旅客。《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吕向 注:“言旅客奔往,皆多伤苦於此。” 唐 杜甫 《铁堂峡》诗:“威迟哀壑底,徒旅惨不悦。” 清 唐甄 潜书·自明:“吾目幸矣,吾见大衢焉,纷如其间者,非车马徒旅乎?”
(2).指同行的伙伴。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二:“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3).徒众。宋书·五行志:“诸将纷争,颇丧徒旅。”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人。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陈公 骤起乡閭,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漢語大詞典》:同俦(同儔)
犹同伴。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浮素盖,御驊騮,命友生,携同儔。”此指同行者。 元 宋褧 《至元三年六月八日史局赋五言十八韵》:“詰朝重赴局,持此诧同儔。”此指同一官署共事者。
《國語辭典》:同业(同業)  拼音:tóng yè
1.从事相同行业的人。如:「同业公会」。
2.从事相同的行业。如:「同业间竞争很激烈!」
3.一同受业研习的人。《北齐书。卷五○。恩倖传。和士开传》:「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
《漢語大詞典》:行约(行約)
同行业所订的规约。《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吾以为用物必购于市,而集某类货,必有某类之行头,今唯有速联行头,严立行约,各自为治。”《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拟抵制禁例策》:“若某街某号,有无私卖 美 货,照格填写,违者则以背行约论,请于某行头而处置之。”
《漢語大詞典》:连辔(連轡)
骑马同行。 唐 张说 《赠崔公》诗:“一朝驱駟马,连轡入龙楼。”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诗序:“以二马从予,予与 杜架阁 连轡而发。”
《國語辭典》:同路  拼音:tóng lù
同道,一路同行。如:「我和他是邻居,每天都同路上学。」《红楼梦》第一六回:「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徒之谊,故同路作伴而来。」《文明小史》第四○回:「逢之合陆天民、徐筱山同路而还。」
《漢語大詞典》:同涂(同塗)
(1).同路;同行止。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昔同涂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2).同归,归宿相同。文选·刘琨〈答卢谌〉诗:“天地无心,万物同涂。” 李善 注:“无心谓无心爱育万物,即不仁也;同涂,谓皆为芻狗也。”
《漢語大詞典》:偕作
(1).同起,共同行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毛 传:“作,起也。”
(2).共同制作。 宋 李觏 《袁州学记》:“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
《漢語大詞典》:连行(連行)
相连而行,同行。周礼·冬官·梓人:“连行,紆行。” 贾公彦 疏:“连行,鱼属者,以其鱼唯行相随,故谓之连行也。” 唐 耿湋 《送绛州郭参军》诗:“连行麴水阁,独入议中兵。”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路上不许 中国 人相连而行,若有两个人连行, 俄国 的警察兵,必先行打死一个。”
相连成行。 晋 陆机 《七徵》:“珍观清榭,岳立连行。” 唐 白居易 《和杜录事〈题红叶〉》:“连行排絳帐,乱落剪红巾。”
《漢語大詞典》:携行(攜行)
携带同行。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大儿本即遣去席下,又一动亦费力,来春当自携行,但恐又难去。”
分類:携带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