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18,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吟同楚执圭
梁鸿同隐
同舍(又作:同舍子)
耻炊同舍釜
儿顽同王霸
车书同
车书万里文轨同
楚产同是家儿
伎同南郭
同辇
同绣被
仙侣同舟(又作:元礼同舟 ...)
同舟敌国(又作:同舟虽笛 敌国同舟)
骄同卧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典故
吟同楚执圭
 
吟生南越思
 
吟越
  
思乡庄舄
 
楚执圭吟
 
病客庄
 
病添庄舄
 
闻越声
 
舄吟
  
庄舄哀
 
庄舄思乡
 
庄舄悲吟
 
庄舄泪
 
庄舄病
 
庄舄讴
  
越人吟
  
越客吟
 
越客音
 
越声长苦
 
越讴
 
越宾歌

相关人物
庄舄


《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230~
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圭,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圭,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

例句

须知越吟客,敧枕不胜情。 吴融 雨后闻〈思归乐〉二首之二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孟浩然 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湘瑟飕飗弦,越宾呜咽歌。 孟郊 泛黄河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 孙逖 夜宿浙江

忽对荆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卧髂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

柱下闻周史,书中慰越吟。 张谓 寄李侍御

难忘楚尽处,新有越吟生。 曹松 赠余干袁明府

遁去不同秦客逐,病来还作越人吟。 李咸用 寄所知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李宣远 近无西耗

岂待庄舄吟,方知倦羁旅。 李德裕 夏晚有怀平泉林居(宜春作)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李德裕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李白 仕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苏

送尔游华顶,令余发舄吟。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

归羡辽东鹤,吟同楚执圭。 杜甫 卜居

哀世非王粲,终然学越吟。 杜甫 西阁二首之一

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誇。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禹锡)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署)五十二韵之作因其韵增至八十通赠二君子(刘禹锡初与公同为盐察御史。故称院长)

早岁京华听越吟,闻君江海分逾深。 柳宗元 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 王昌龄 江上闻笛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白居易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之酬梦得贫居咏怀见赠

忽思班女怨,遥听越人吟。 窦牟 元日喜闻大礼寄上翰林四学士中书六舍人二十韵

西游象阙愧知音,东下荆溪称越吟。 罗隐 宿荆州江陵驿

秦树团团夕结阴,此中庄舄动悲吟。 罗隐 西京道德里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 罗隐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

青苔重叠封颜巷,白发萧疏引越吟。 翁承赞 对雨述怀示弟承检

来称郯子学,归是越人吟。 赵骅 送晁补阙归日本国

渐解巴儿语,谁怜越客吟。 郑谷 通川客舍

典故 
孟妇
 
德耀嫁梁鸿
 
梁鸿同隐

相关人物
梁鸿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总一百人·梁鸿》~06~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遭乱世,受业太学,博览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鸿乃寻所烧者,问所失去,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乃又以身居作,执勤不懈。邻家耆老见鸿非庸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丑,择对不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四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孟光。居有顷,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典故
不偷金
 
不疑诬金
  
偷金枉
  
同舍子
 
直氏偷金枉
 
误持金
 
金有误持

相关人物
直不疑


《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直不疑〉~2770~
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简释

偷金枉: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刘长卿《按履后归睦州赠苗待御》:“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同舍子:喻指同居郎官的人。唐韩愈《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例句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刘长卿 按履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饯七赤藤杖歌

典故 
耻炊同舍釜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828~
梁鸿少孤,以童幼诣太学受业,治礼、诗、春秋,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典故
休惭令孤子
 
儿曹羞
 
儿顽同王霸
 
惭儿子
 
王霸惭

相关人物
王霸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王霸妻〉~2782~
太原王霸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霸少立高节,光武时,连徵不仕。霸已见逸人传。妻亦美志行。初,霸与同郡令狐子伯为友,后子伯为楚相,而其子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书于霸,车马服从,雍容如也。霸子时方耕于野,闻宾至,投耒而归,见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视。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卧不起。妻怪问其故,始不肯告,妻请罪,而后言曰:「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见客而有惭色。父子恩深,不觉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节,不顾荣禄。今子伯之贵孰与君之高?柰何忘宿志而惭儿女子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终身隐遁。
典故
车书同


《礼记注疏》卷五十三〈中庸〉~898~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例句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 李世民 重幸武功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李适 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温庭筠 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材。 罗邺 岁仗

典故
混一车书
 
车书万里文轨同


《礼记注疏》卷五十三〈中庸〉~898~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字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239~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例句

一朝自罪己,万里车书通。 杜甫 往在

典故
楚产同是家儿


《孟子注疏》卷五下〈滕文公章句上〉~97~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典故
伎同南郭
 
南郭吹竽
  
吹竽混真
 
滥吁竽
  
滥吹竽
  
众里笙竽
  
齐竽取次吹

相关人物
南郭先生


《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说四〉~557~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简释

吹竽:喻指没有真实本领而冒充内行。唐韩愈《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例句

诠材秉秦镜,典乐去齐竽。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策免后即事述怀赠答十韵

郑鼠宁容者,齐竽久舍诸。 广宣 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

齐竽终自退,心寄嵩峰巅。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潘鬓年空长,齐竽艺本轻。 权德舆 奉酬张监阁老雪后过中书见赠(一有辄字)加两韵简南省僚旧

荆玉收难尽,齐竽喜暂闲。 权德舆 过张监阁老宅对酒奉酬见赠(其年停贡举)

对虽希鼓瑟,名亦滥吹竽。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坛场客散香街暝,惆怅齐竽取次吹。 罗隐 升平公主旧第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 许浑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齐竽。 韩偓 安贫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

齐竽今历试,真伪不难知。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乾符二年

典故
共辇
  
相关人物
班婕妤


《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传》
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婕妤诵诗及窈窕、德象、女师之篇。每进见上疏,依则古礼。 自鸿嘉后,上稍隆于内宠。婕妤进侍者李平,平得幸,立为婕妤。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也。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踰越礼制,寖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稀复进见。

简释

辞辇:称颂后妃有德守礼。唐卢纶《天长久词》:“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例句

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宫。 李贺 感讽六首之五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 卢纶 天长久词

欢馀剑履散,同辇入昭阳。 贾至 侍宴曲

前鱼不解泣,共辇岂关羞。 郑锡 玉阶怨

典故
同绣被
 
奉绣被
 
妒鄂君
 
绣被
 
绣被掩口
 
绣被留欢
 
翠被君
 
舟中鄂君
 
咏鄂君
 
越鄂裘
 
鄂君绣被
  
相关人物
鄂皙


《说苑》卷十一〈善说〉~365~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汎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张翠盖而翕犀尾,班丽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踰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脩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踰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例句

青春明月夜,知上鄂君船。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

典故
人在舟中便是仙
 
仙侣同舟
  
元礼仙
 
元礼同舟
 
共载比神仙
 
同舟李膺
 
同舟神仙侣
 
星棹依元礼
    
李膺船
    
李郭小船
 
李郭游
 
李郭神仙
  
洛滨仙伯
 
登仙同元礼
 
登仙郭
 
神仙侣
 
神仙友
  
舟上欲仙
 
舟中是仙
 
送别仰神仙
 
郭去半舟闲
 
郭泰舟
  
相关人物
李膺
 
郭太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太传》
「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简释

仙侣同舟:喻指知己,或指沽名人的光。唐杜甫《秋兴》之八:“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例句

山宜姑射貌,江泛李膺舟。 于瑰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作二首之一

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姚合 寄绛州李使君

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 姚合 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 孟浩然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江上舟中月,遥思李郭仙。 岑参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

李郭应时望,王杨入幕频。 崔峒 书怀寄杨郭李王判官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张继 重经巴丘

自怜如坠叶,泛泛侣仙舟。 张说 和朱使欣二首

敝邑连山远,仙舟数刻同。 戴叔伦 将赴东阳留上包谏议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闲。 李商隐 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

元礼期仙客,陈王睹丽人。 李峤

敢献绕朝策,思同郭泰船。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李白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登仙望绝李膺舟,从此青蝇点遂稠。 李群玉 献王中丞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泛仙舟醉碧澜。 李群玉 重经巴丘追感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杜牧 洛阳长句二首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杜甫 秋兴八首之八

不见李元礼,神仙何处要。 楼颖 东郊纳凉忆左威卫李录事收昆季太原崔参军三首

神仙惭李郭,词赋谢曹刘。 武元衡 酬严维秋夜见寄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客是仙舟里,途从御苑西。 皇甫冉 河南郑少尹城南亭送郑判官还河东

谁知仙舟上,寂寂无四邻。 卢照邻 咏史四首

桂华临洛浦,如挹李膺仙。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二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陪泛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膺舟。 许浑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宴二首之一

仙舟不可见,摇思坐氛氲。 陈子昂 入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终愧神仙友,来接野人舟。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

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 骆宾王 送郭少府探得忧字

每揖龚黄事,还陪李郭舟。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典故
同舟敌国
 
同舟虽笛
 
敌国同舟
 
敌国舟中
 
相关人物
吴起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266~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东观汉记校注》卷十〈吴汉传〉~334~
吴汉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例句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柳宗元 古东门行

典故
共卧加腹
 
加帝腹
  
御榻星辰动
 
星辰凌帝坐
 
汉光腹
 
犯帝坐
 
犯星夜
 
足加刘公腹
 
足加天子腹
 
足加帝腹
 
足磨汉榻
 
踏帝腹
 
钓濑客星
 
骄同卧

相关人物
严光


《艺文类聚》卷一〈天部上·星〉~2~
《会稽典录》曰:严遵字子陵,与世祖俱受业长安。建武五年,下诏徵遵,设乐阳明殿。命宴会,暮留宿,遵以足荷上,其夜客星犯天子宿。明旦,太史以闻,上曰:「此无异也,昨夜与严子陵俱卧耳。」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严光〉~2764~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馀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例句

偶作客星侵帝座,却应虚薄是严光。 司空图 狂题十八首

醉头倒向芦花里,却笑无端犯客星。 崔道融 钓鱼

客星沉夜壑,钓石俯春流。 张继 题严陵钓台

人间若有登楼望,应怪文星近客星。 张贲 偶约道流终乖文会答皮陆

客星依钓隐,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钓台

若值客星去,便应随海槎。 李德裕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彼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若宿严陵濑,谁当是客星。 李频 送寿昌曹明府

客星空伴使,寒水不成潮。 杜甫 奉赠卢五丈参谋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杜甫 宿白沙驿

长沙才子远,钓濑客星悬。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 杜甫 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

句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 林宽 送李员外频之建州

终将宠辱轻轩冕,高卧五云为客星。 汪遵 严陵台

路傍君子莫相笑,天上由来有客星。 罗邺 行次

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高适 遇冲和先生

典故
杜陵野老心同流水
 
水竞不流心
 
烟水自流心不竟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六〈江亭〉
坦腹江亭暖【坦腹江亭卧】,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漢語大詞典》:思越
(1).心神散逸。犹言灵魂出窍。 三国 魏 吴质 《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
(2).谓神思飞越。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望 汨 心欷,瞻 罗 思越。”
《漢語大詞典》:庄舄吟(莊舄吟)
见“ 庄舄越吟 ”。
《國語辭典》:庄舄越吟(莊舄越吟)  拼音:zhuāng xì yuè yín
庄舄本是战国时越国人,虽然在楚国作官,但于病中,却仍思念故国,发出越声呻吟。
《國語辭典》:庄舄越吟(莊舄越吟)  拼音:zhuāng xì yuè yín
庄舄本是战国时越国人,虽然在楚国作官,但于病中,却仍思念故国,发出越声呻吟。
《漢語大詞典》:越吟
战国 时 越 人 庄舄 仕 楚 ,爵至执珪,虽富贵,不忘故国,病中吟 越 歌以寄乡思。事见史记·张仪列传。 汉 王粲 《登楼赋》:“ 钟仪 幽而 楚 奏兮, 庄舄 显而 越 吟。”后因以喻思乡忆国之情。 唐 郎士元 《宿杜判官江楼》诗:“叶落觉乡梦,鸟啼惊 越 吟。” 宋 陆游 《上二府乞宫祠启》:“优游食足,敢陈 楚 些之穷;衰疾土思,但抱 越 吟之苦。” 明 姚潜 《过旧县再和南平韵》:“惟我耽 吴 酒,何人不 越 吟?” 鲁迅 《无题》诗:“下土惟 秦 醉,中流輟 越 吟。”
分類:执圭富贵
《漢語大詞典》:伯鸾德耀(伯鸞德耀)
(1). 汉 梁鸿 字 伯鸾 , 孟光 字 德耀 。夫妇相敬如宾,贫贱而志不移。旧时作为贤夫妇的典型。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寄妬》:“须知那 伯鸞 德耀 振贤声,白头相爱还相敬,我怎忍反目徒伤结髪情。”
(2).用以代称贤夫妇。 宋 张孝祥 《丑奴儿·张仲钦生日》词:“ 伯鸞德耀 贤夫妇,见説宜家。”参见“ 伯鸞 ”。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漢語大詞典》:偷金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塞侯 直不疑 者, 南阳 人也。为郎,事 文帝 。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意 不疑 , 不疑 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慙,以此称为长者。”后指被诬不辩,久而得白为“偷金”。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人皆知饮水,公辈不偷金。” 仇兆鳌 注:“此言 裴君 以清节受诬。”
分類:后指
《漢語大詞典》:同舍
所弃相同。韩非子·奸劫弑臣:“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
(1).共居一舍。舍,馆舍或官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客游 梁 。 梁孝王 令与诸生同舍。” 唐 韩愈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治平 三年夏,得 洪君 於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 之 维摩院 。”
(2).住同一馆舍的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
(3).指同僚。 唐 杜甫 《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诗:“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九:“予在馆中时,盛暑中 傅崧卿 给事以冰餽同舍。”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國語辭典》:不因人热(不因人熱)  拼音:bù yīn rén rè
本指不愿利用别人的热灶炊饭。语出姚辑《东观汉记。卷一八。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后用以比喻人的性格孤傲、独立,不倚赖他人权势。清。赵翼 戏咏火判官:「平生性不因人热,任尔乘权气郁蒸。」也作「不求因热」。
分類:仰仗
《漢語大詞典》:吹竽
(1).吹奏竽。竽,管乐器。战国策·齐策一:“ 临淄 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
(2).谓滥竽充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 齐宣王 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 请为王吹竽, 宣王 説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 死, 湣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若长风之过籟, 南郭 之吹竽耳。”后亦用作自谦之词。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某也孱资琐质,误恩偶及,亦復与吹竽之部。”
《漢語大詞典》:滥吹(濫吹)
比喻冒充凑数,名不副实。 南朝 齐 王融 《出家怀道篇颂》诗:“窃服皋门上,滥吹 淄 轩下。”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愚亦乘喧滥吹,谬列茎英。”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叨荣偕计吏,滥吹謁春司。”参见“ 滥竽 ”。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國語辭典》:滥竽(濫竽)  拼音:làn yú
1.指不会吹竽的吹竽人。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使夫怀鼠知惭,滥竽自耻。」
2.比喻以劣充优。如:「遴选职员,务求严谨,不使滥竽。」
《漢語大詞典》:齐竽(齊竽)
(1).犹滥竽。指不学无术的人。 唐 刘禹锡 《奉和吏部杨尚书太常李卿二相公赠答十韵》:“銓材秉 秦 镜,典乐去 齐 竽。” 唐 黄滔 《省试一一吹竽》诗:“ 齐 竽今歷试,真伪不难知;欲使声声别,须令箇箇吹。” 明 高启 《感旧酬宋军咨见寄》诗:“知音竟为谁?四海嗟惸惸。 齐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2).用为自谦之词。 唐 权德舆 《奉送韦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诗:“ 齐 竽终自退,心寄 嵩 峰巔。” 唐 韩偓 《安贫》诗:“举世可能无默识,未知谁拟试 齐 竽?”参见“ 滥竽充数 ”。
《國語辭典》:滥竽充数(濫竽充數)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战国时,齐宣王喜听吹竽之声,且每次都要求三百人合吹。有位南郭处士,不会吹竽,但却混杂其中,享受很好的待遇。宣王死后,湣王继位,他喜欢听一个人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典出《韩非子。内储说上》。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中充数;或比喻以不好的东西冒充场面;有时也用于自谦之辞。《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若只靠著才气,摭些陈言,便不好滥竽充数了。」《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我这不过是侥倖,实在是自愧无才,滥竽充数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同辇(同輦)
指与天子同车。辇,天子之车。汉书·梁孝王刘武传:“入则侍帝同輦,出则同车游猎 上林 中。”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 南朝 梁元帝 《班婕妤》诗:“何言 飞燕 宠,青苔生玉墀。谁知同輦爱,遂作裂紈诗。”
分類:同车帝王
《漢語大詞典》:辞辇(辭輦)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 成帝 游於后庭,尝欲与倢伃同輦载,倢伃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 三代 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輦,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后因以“辞輦”为称颂后妃之德的典实。 晋 潘岳 《西征赋》:“壮当熊之忠勇,深辞輦之明智。” 唐 白居易 《昭德王皇后挽歌词》:“凤引曾辞輦,蚕休昔採桑。” 唐 许尧佐 《柳氏传》:“向使 柳氏 以色选,则当熊辞輦之诚可继。”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诗:“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亦作“ 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妒》:“记初窥薄怒頳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 鄂 舟。” 明 陈子龙 《雨中行建德江》诗:“药房帝子室,绣被 鄂君 舟。”
《漢語大詞典》:鄂舟
见“ 鄂君船 ”。
《漢語大詞典》:鄂君船
楚王 母弟 鄂君 子晳 泛舟湖上, 越 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唐 司空曙 《送严使君游山》诗:“青春明月夜,知上 鄂君 船。”亦作“ 鄂君舟 ”、“ 鄂舟 ”。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妒》:“记初窥薄怒頳相逗,将辞转盼精堪授,今日蒙羞载 鄂 舟。” 明 陈子龙 《雨中行建德江》诗:“药房帝子室,绣被 鄂君 舟。”
《漢語大詞典》:仙舟
舟船的美称。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仙舟 李膺 棹,小马 王戎 鑣。”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仙舟窅将隔,芳斝暂云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奏舞鸞之妙曲,乘画鷁之仙舟。” 宋 梁明夫 《贺新郎·寿吕道山四十九岁》词:“万里朝天去,见 潯阳 江上,风引仙舟 淮 浦。” 金 曹之谦 《送李郭二子还乡》诗:“祖帐临寒水,仙舟漾夕暉。”
分類:舟船
《漢語大詞典》:李仙
(1).指 汉 李膺 。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 李仙 非易託, 苏鬼 尚难因。”参见“ 李郭同舟 ”。
(2).指道教传说中仙人 李八百 。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参见“ 李八百 ”。
《漢語大詞典》:李八百
(1).道教传说的仙人名。名 脱 , 蜀郡 人。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者, 蜀 人也,莫知其姓名,歷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晋书·周札传:“时有道士 李脱 者,妖术惑众,自言八百岁,故号 李八百 。”《醒世恒言·薛录士鱼服证仙》:“今你夫妻謫限将满,合该重返仙籍。何不去问那 李八百 ,教他与你打破尘障?”
(2).道教传说的仙人名。 唐 仙人 李良 。 唐 符载 《题李八百洞》诗:“后世何人来飞昇, 紫阳真人 李八百 。”宋史·方技传下·魏汉津:“ 魏汉津 ,本 蜀 黥卒也。自言师事 唐 仙人 李良 号 李八百 者,授以鼎乐之法。”
《漢語大詞典》:李膺仙
喻指名流。 唐 羊士谔 《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诗之二:“桂华临 洛 浦,如挹 李膺 仙。”参见“ 李膺门 ”、“ 李郭同舟 ”。
分類:指名名流
《漢語大詞典》:李膺舟
比喻为知己者所重,同舟共乐。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舘尽开 徐穉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 沈砺 《狂歌行》:“时而一涉水,同坐 李膺 舟。”参见“ 李郭同舟 ”。
分類:知己
《漢語大詞典》:李郭仙
即 李膺 与 郭泰 。 唐 岑参 《送郭司马赴伊吾郡请示李明府》诗:“江上舟中月,遥想 李 郭 仙。”参见“ 李郭同舟 ”。
分類:李膺
《國語辭典》:李郭同舟  拼音:lǐ guō tóng zhōu
汉郭太为李膺所重而名震京师,两人情谊深厚,同舟渡河,为众所敬羡。典出《后汉书。卷六八。郭太传》。后形容知己同游,高逸不凡的风度,或表示与名人共处,多承恩遇。南朝梁。陆倕〈以诗代书别后寄赠〉诗:「李郭或同舟,潘夏时方驾。」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八。李二曲》:「一时门外瞻望颜色,伺侯车骑者,骈肩累迹,几如荀陈会坐,李郭同舟,东汉风流,再见今日也。」
《漢語大詞典》:李郭同船
见“ 李郭同舟 ”。
《漢語大詞典》:李郭舟
指高朋雅会所乘之舟。喻知己相处,亲密无间。 唐 高适 《同李太守北海泛舟宴高平郑太守》诗:“每揖 龚 黄 事,还陪 李 郭 舟。” 明 李贽 《李见田邀游东湖》诗之二:“行人本是遨游客,何况当年 李 郭 舟。” 清 赵翼 《述庵司寇竹汀宫詹过怀杜阁寓斋小集》诗:“旧雨一朝集,欣联 李 郭 舟。”参见“ 李郭同舟 ”。
《漢語大詞典》:膺舟
后汉书·郭太传:“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以“膺舟”借指有声望者之舟。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 膺 舟醉几人?” 唐 许浑 《陪宣城大夫崔公泛后池兼北楼讌》诗之一:“陪汎芳池醉北楼,水花繁艳照 膺 舟。”
分類:有声声望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沈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
《漢語大詞典》:郭舟
见“ 郭泰船 ”。
《漢語大詞典》:郭泰船
后汉书·郭太传:“ 郭太 ,字 林宗 , 太原界休 人也。家世贫贱……乃游於 洛阳 。始见 河南 尹 李膺 , 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 河 上,车数千两。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按,后汉书作者 范晔 以父名 泰 ,避讳改作“郭太”。后因以“郭泰船”为伴同名流泛舟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敢献绕朝策,思同 郭泰 船。何言一水浅,似隔九重天。”亦省作“ 郭舟 ”。 明 袁宏道 《舟中同黄绮石沈广乘汤陨陆赋》诗:“天上飞 王 舄,人间附 郭 舟。”
《國語辭典》:舟中敌国(舟中敵國)  拼音:zhōu zhōng dí guó
同船的人都成了仇敌。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比喻亲信叛离。唐。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没有固定轨道、周期,突然出现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南史。卷二。宋文帝本纪》:「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
2.古代认为不属本座的外来亮星代表造访的客人。后借指来访的宾客。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尘筵躬洒,专候客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