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58,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5  86  87  8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赖与谷同
兰艾同焚
劳动合同制
狼羊同饲
苦同治殊
交口同声
交错不同
江海同量
江上同舟
坚白同异
泾渭同波
泾渭同流
经济合同
迥然不同
迥乎不同
《分类字锦》:赖与谷同(赖与谷同)
柳宗元《晋问》:猗氏之盐,晋宝之大者也,人之赖之,与谷同化,若神造,非人力之功也。
分类:
《國語辭典》:兰艾同焚(蘭艾同焚)  拼音:lán ài tóng fén
比喻玉石俱焚,贵贱贤愚同归于尽。《晋书。卷七八。孔愉传》:「兰艾同焚,贤愚所叹。」晋。庾阐 为庾稚恭檄蜀文:「檄到,勉思良图,自求多福,无使兰艾同焚。」也作「兰艾同烬」、「兰艾俱焚」。
《漢語大詞典》:劳动合同制(勞動合同制)
指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本着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国家或集体单位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劳动关系和各项责、权、利,使劳动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一种用工制度。它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各种用工形式,包括长期工、轮换工、临时工、季节工等。
《漢語大詞典》:狼羊同饲(狼羊同飼)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明 张居正 《答两广凌洋山计罗旁善后》:“﹝ 罗旁 ﹞不设官建治,何以统之……但闻愿附籍者多係远县之民,其中或有来歷不明,流浪无根,或贼党诡名伪姓,若但务招徠,不加审别,兰棘并植,狼羊同饲,将復为昔日之 罗旁 矣。”
《分类字锦》:苦同治殊
魏志·华佗传》: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分类:
《漢語大詞典》:交口同声(交口同聲)
犹言众口一词。《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声,誉称 晋王 仁孝聪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礼。”《天讨·谕保皇会檄》:“凡在 满洲 朝廷者,已交口同声,称 康 梁 为忠臣义士,特不敢言之於 西太后 耳。”
分類:众口一词
《分类字锦》:交错不同(交错不同)
《物理论》:九州变易,交错不同。禹贡有徐、梁,无幽、并。周官有幽、并,无徐、梁。尔雅有营州,无青州。汉兴,武帝开拓三方,通并、梁之数,而增交、益焉。
分类:州郡
《分类字锦》:江海同量
朱敬则梁武帝论夫君人者日月齐其明阴阳资其信江海同其量天地偕其容
分类:圣哲
《分类字锦》:江上同舟
苏轼 微雪怀子由诗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泪垂膺。
分类:兄弟
《國語辭典》:坚白同异(堅白同異)  拼音:jiān bái tóng yì
坚白,战国时公孙龙子的学说。主张一块「坚白石」中,其坚、白、石三个组成要素,是各自分离而不能同时被认知的。参见「坚白石论」条。同异,战国时惠施的学说。主张万物虽有「自相」,然亦具有一些「共相」,因而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参见「同异」条。
《分类字锦》:泾渭同波(泾渭同波)
魏书·萧宝夤传》:宝夤表曰:自比以来,官无高卑,人无贵贱,皆饰辞假说,用相褒举。泾渭同波,薰莸共器,求者不能量其多少,与者不再核其是非,遂使冠履相贸,名与实爽,谓之考功,事同泛陟。
分类:考课
《分类字锦》:泾渭同流(泾渭同流)
李君房《清济贯浊河赋》:不学淄渑之难辨,且殊泾渭之同流。
分类:
《漢語大詞典》:经济合同(經濟合同)
指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國語辭典》:迥然不同  拼音:jiǒng rán bù tóng
完全不同,相差很远。《镜花缘》第二二回:「此地国王,据古人传说乃颛顼之后。看这景象,甚觉儒业,与白民国迥然不同。」也作「迥乎不同」。
《國語辭典》:迥乎不同  拼音:jiǒng hū bù tóng
完全不一样。如:「这两份工作迥乎不同。」也作「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