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名号(名號)  拼音:míng hào
1.名目。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是非之正取之逆顺,逆顺之正取之名号,名号之正取之天地,天地为名号之大义也。」
2.名声、美名。《汉书。卷八二。史丹传》:「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3.名字、称谓。《荀子。赋篇》:「名号不美,与暴为邻。」
《國語辭典》:书名号(書名號)  拼音:shū míng hào
一种标点符号。用来标明书名、篇目、歌曲名、影剧名或报纸、杂志的名称。其形式为波纹形的曲线,直行标在字行左旁,横行则在字行之下。
《國語辭典》:专名号(專名號)  拼音:zhuān míng hào
一种标点符号。其形式为一直线,用于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朝代名等。也称为「私名号」。
《国语辞典》:私名号(私名号)  拼音:sī míng hào
一种标点符号。其形式为一直线,用于专有名词,如国名、地名、人名、朝代名等词的旁边。也称为「专名号」。
《漢語大詞典》:砥厉名号(砥厲名號)
见“ 砥礪名号 ”。
《國語辭典》:砥砺名号(砥礪名號)  拼音:dǐ lì míng hào
磨鍊自己使名誉高尚。汉。荀悦《汉纪。卷九。景帝纪》:「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分類:品节令名
《國語辭典》:砥砺名号(砥礪名號)  拼音:dǐ lì míng hào
磨鍊自己使名誉高尚。汉。荀悦《汉纪。卷九。景帝纪》:「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砥砺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分類:品节令名
《國語辭典》:名号侯(名號侯)  拼音:míng hào hóu
有封号而无食邑的侯爵。《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六等,以赏军功。」
《國語辭典》:名字  拼音:míng zi
1.姓与名。《儒林外史》第三六回:「后来这几位宗师,不知怎的,看见门生这个名字,就要取做一等第一,补了廪。」《老残游记》第二回:「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他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这说书的本事。」
2.人的称号,不包含姓氏。《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目连变文》:「贫道少生,名字号曰罗卜。父母并遭衰丧,我自投佛出家。」《西游记》第一回:「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國語辭典》:名字  拼音:míng zì
1.名与字号。古代男子出生三月而后命名,二十岁成人,行冠礼又加字,合称「名字」。后来在字之外,又有号,自称用「名」,别人为表示礼敬,以字或号相称。
2.事物的名称。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
3.名誉、声望。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伯通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
《國語辭典》:名称(名稱)  拼音:míng chēng
1.名目称谓。如:「凡物皆有名称。」
2.声名称誉。《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
《漢語大詞典》:天策
(1).星名。《左传·僖公五年》:“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杜预 注:“天策,傅説星。” 孔颖达 疏:“ 傅説 , 殷高宗 之相,死而託神於此星,故名。”
(2).帝王的谋略。 北周 庾信 《奉和平邺应诏》:“天策引神兵,风飞扫 鄴城 。” 北周 庾信 《贺平邺都表》:“伏惟皇帝陛下,握天枢,秉地轴……沉雄内断,不劳谋於 力牧 ;天策勇决,无待问於 容成 。”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颂》:“运天策于帷扆,播神威于沙朔。”
(3).名号。 唐高祖 武德 四年,加封 李世民 为天策上将,置天策府。参见“ 天策上将 ”、“ 天策府 ”。
《國語辭典》:佛号(佛號)  拼音:fó hào
佛的名号。《西游记》第一二回:「那一派仙音响喨,佛号喧哗。」《聊斋志异。卷三。汤公》:「公顿思惟佛能解厄,因宣佛号,才三四声,飘堕袖外。」
《漢語大詞典》:名谓(名謂)
犹名号;名称。新唐书·冯盎传:“公克平二十州,地数千里,名谓未正,请上 南越王 号。”
分類:名号名称
《國語辭典》:名头(名頭)  拼音:míng tóu
1.名字。《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你那老儿住在我庄边,难道不晓得张衙内名头么。」
2.名声、名誉。《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倘或不好,可不害了人家子女,有个晚嫁的名头。」
3.藉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胡生假做扶他的名头,抱著铁生进帘内来。」
七佛名号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之略名。
八大灵塔名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并梵赞一卷,皆赵宋法贤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