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7,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名绩
名华
弃身
蒋生径
播名
名势
养名
贞名
市名
訇磕
徼名
令称
丑名
治名
游声
《漢語大詞典》:名绩(名績)
名声与功绩。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而 渔阳 傅容 在 雁门 有名绩。”南史·孝义传上·柳叔夜:“ 叔夜 年十六为 新野 太守,甚有名绩,补 遥光 諮议参军。” 明 李东阳 《送伍广州诗序》:“﹝君﹞为贰守,为大郡,而名绩茂著,今之贤大夫也。”
分類:名声功绩
《漢語大詞典》:名华(名華)
名声与荣华。 唐 孟郊 《送超上人归天台》诗:“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分類:名声荣华
《漢語大詞典》:弃身(棄身)
(1).犹舍身。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长驱蹈 匈奴 ,左顾凌 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2).谓不顾自身的名声。梁书·徐勉传:“非徒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歟?”
《漢語大詞典》:蒋生径(蔣生徑)
东汉 蒋诩 , 哀帝 时为 兖州 刺史,廉直有名声。 王莽 摄政, 诩 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 羊仲 、 求仲 与之游。后多以“蒋生径”指称隐者之所处。文选·谢灵运〈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寡欲不期劳,即事罕人功。惟开 蒋生 径,永怀 求羊 踪。” 李善 注引三辅决录:“ 蒋詡 ,字 元卿 ,隐於 杜陵 ,舍中三径,唯 羊仲 、 求仲 从之游,二 仲 皆挫廉逃名。” 唐 钱起 《秋夜寄袁中丞王员外》诗:“应怜 蒋生 逕,秋露满蓬蒿。”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达者贵知心,古人不愿餘。爱君 蒋生 逕,且著 茂陵 书。”
《漢語大詞典》:播名
传扬名声。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魏书·高允传:“ 道茂 夙成,弱冠播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广橘、福橘,播名天下。”
《國語辭典》:名势(名勢)  拼音:míng shì
名声及权势。《列子。黄帝》:「中夜,禾生、子伯二人,相与言子华之名势。」《红楼梦》第三五回:「那傅试原是贾政的门生,年来都赖贾家的名势得意。」
分類:名声权势
《漢語大詞典》:养名(養名)
(1).保养名声。荀子·正名:“无埶列之位而可以养名。”汉书·朱博传:“ 齐郡 舒缓养名。” 颜师古 注:“言 齐 人之俗,其性迟缓,多自高大以养名声。”
(2).博取虚名。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捐实事以养名者,官长所夙夜也。” 李周翰 注:“实谓政化之美,日以损之;名谓虚誉之名,日以养之。”
《漢語大詞典》:贞名(貞名)
清白的名声。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旧唐书·裴炎刘祎之等传论:“﹝ 刘禕之 ﹞何乃失言於 大隐 ,取金於 万荣 ,潜见内人,私通嬖妾,使浊跡玷其清誉,淫行污於贞名。” 清 丘逢甲 《烈妇篇为广东候补从九品冯景釐继室方孺人作》:“待扶 媧 石鐫贞名,撑住阴天天不老。”
分類:清白名声
《漢語大詞典》:市名
求取名声。 唐 李翱 《岭南节度使徐公行状》:“公自陈所为不足述,假令如百姓言,乃刺吏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郑王直谏:“ 郑王 之疏即继之,气亦甚壮,但贡諛于先,而切諫于后,似乎市名钓奇。” 清 钱谦益 《吏部主事周顺昌授承德郎制》:“破藩篱厓岸之私,虚能鉴物;絶弓剑苞苴之问,廉非市名。”
《漢語大詞典》:訇磕
亦作“ 訇磕 ”。
(1).形容大声。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砰磅訇礚,皆水声也。” 唐 韩愈 孟郊 《秋雨联句》:“阴旌时摎流,帝鼓镇訇磕。” 清 朱筠 《拟平金川颂》:“桴鸣鐃吹,訇礚喧嚄。”
(2).形容名声极大。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 韩侯 冰玉人,不可尘土杂;官虽众俊后,名字久訇磕。” 元 李治 《〈滹南遗老集〉引言》:“考其撰著,訇礚彪炳,今文古文,无代无之。”
《漢語大詞典》:徼名
谋求名声。《汉书·扬雄传上》:“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后汉书·吴祐传:“昔 马援 以薏苡兴谤, 王阳 以衣囊徼名。” 宋 王安石 《王子直挽辞》:“ 太史 有书能叙事, 子云 於世不徼名。” 明 文徵明 《谢李宫保书》:“其有可知者,多是立异徼名,工言无实之人, 柳子 所谓士之贼也。”《再生缘》第二回:“归家静守田园乐,莫为徼名弃膝前。”
《漢語大詞典》:令称(令稱)
(1).美好的名称、称号。汉书·王莽传下:“以 直道侯 王涉 为卫将军。 涉 者, 曲阳侯 根 子也。 根 , 成帝 世为大司马,荐 莽 自代; 莽 恩之,以为 曲阳 非令称,乃追謚 根 曰 直道让公 , 涉 嗣其爵。” 颜师古 注:“令,善也。 曲阳 之名,非善称也。”
(2).好名声。艺文类聚卷三七引 三国 魏 桓范 《荐管宁表》:“窃见 东莞 管寧 ,束脩著行,少有令称,州閭之名。” 唐 白居易 《杨景复可检校膳部员外郎六人同制》:“ 景復 稟训祗命,颇著令称,故因满岁,特假臺郎。”
《國語辭典》:丑名(醜名)  拼音:chǒu míng
恶劣的名声。《墨子。天志中》:「聚敛天下之丑名,而加之焉。」《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你落得死了丑名难免,抑且我前程罢了。」
分類:丑恶名声
《漢語大詞典》:治名
(1).为政有成绩而获得的好名声。汉书·尹翁归传:“ 翁归 三子皆为郡守。少子 岑 歷位九卿,至后将军。而 閎孺 亦至 广陵 相,有治名。”三国志·魏志·温恢传:“ 汝南 孟建 为 凉州 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
(2).谓谋求虚名。三国志·魏志·诸葛亮传论“ 诸葛亮 之为相也” 裴松之 注引《袁子》:“ 亮 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
《漢語大詞典》:游声(遊聲)
虚浮的名声。《晋书·儒林传·徐邈》:“日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
流言;谣言。魏书·前废帝广陵王纪:“ 永安 末,有白 庄帝 者,言王不语将有异图;民间游声,又云有天子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