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名帖  拼音:míng tiè
印有姓名、地址、电话、职位等的纸片。《红楼梦》第一一回:「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文明小史》第四九回:「这里巡捕是洋老总预先关照好的,随请他在花厅上少坐,拿了名帖进去回。」也称为「名片」。
分類:名帖名片
《国语辞典》:无名帖(无名帖)  拼音:wú míng tiě
内容为攻讦或恐吓他人,而不具真实姓名的信件。也称为「黑帖」、「黑函」。
《漢語大詞典》:匿名帖
以攻讦为目的而书写的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的帖子。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卷中下引《鉴撮》:“ 明 武宗 朝有投匿名帖於丹墀者,帖言 刘瑾 乱政。” 何英芳 《〈啸亭杂录〉点校说明》:“ 嘉庆 二十年十一月有人投匿名帖控告他凌辱大臣,对庄头滥用非刑,因而被削去王爵,圈禁三年。”
《漢語大詞典》:双红名帖(雙紅名帖)
即双红拜帖。《老残游记》第四回:“只见一个人……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拿了个双红名帖,嘴里喊:‘掌柜的呢?’”参见“ 双红拜帖 ”。
《漢語大詞典》:双红拜帖(雙紅拜帖)
用双折大红纸写或印的大型名帖。旧时拜会或联系事情时用。《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 夏公 又留下了一个双红拜帖儿,説道:‘多顶上老公公,拜迟恕罪!’”亦省称“ 双红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还有给上司的禀帖呢,夹单咧,双红咧,只怕不容易罢。”
《國語辭典》:帖子  拼音:tiě zi
1.应酬的名片或书柬。《儒林外史》第四○回:「萧云仙拿了一张红帖子要武书开名字去拜。」《老残游记》第四回:「老残一面叫茶房来给了挑盒子的四百钱,一面写了个领谢帖子,送那人出去。」
2.布告、告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我家店里后面一进,有六七间房子空著没有用,前几个月,就贴了一张招租的帖子。」
3.议亲的庚帖。《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教授既是要这头亲事,却问乾娘觅一个帖子。」也作「帖儿」。
《漢語大詞典》:书谒(書謁)
名帖;书写名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高祖 ﹞以 奋 为中涓,受书謁,徙其家 长安 中 戚里 ,以姊为美人故也。”后汉书·刘盆子传:“酒未行,其中一人出刀笔书謁欲贺,其餘不知书者起请之。”
分類:名帖书写
《漢語大詞典》:签帖(簽帖)
犹名帖。标有姓名的帖子。《宋史·职官志一》:“宜遵守 元丰 及 崇寧 旧法,诸房各具签帖,先都事自点检,次郎官押讫,赴宰、丞请笔行下。”
《漢語大詞典》:玉刺
(1).犹玉简。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石策紫泥,绳金玉刺。”
(2).名帖的美称。 唐 陆龟蒙 《上元日道室焚修寄袭美》诗:“三清今日聚 灵官 ,玉刺齐抽謁 广寒 。”
分類:名帖玉简
《漢語大詞典》:遗刺(遺刺)
指留下的名帖。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平原客散多遗刺,新壠山深断扫门。”
分類:留下名帖
《漢語大詞典》:上行手本
指 明 清 时下属谒见上司或学生晋见老师所用的名帖。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只见跟班的从怀里掏出一个黑皮纸手本来,众人两旁看了,都诧异道:‘钦差大人,怎生还用着这上行手本,拜谁呀?’”
《國語辭典》:职名(職名)  拼音:zhí míng
1.名片的旧称。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十五出:「职名早投,职名早投,大家去上书陈情,拥入皇州。」
2.职务的名称。《六部成语注解。吏部》:「职名:此员官职姓名。」
《國語辭典》:修名  拼音:xiū míng
1.美名。《隋书。卷八○。列女传。序》:「其修名彰于既往,徽音传于不朽,不亦休乎!」
2.正名位。《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
3.求名。《孔丛子。抗志》:「桥子良修实而不修名,为善不为人之知己。」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漢語大詞典》:手状(手狀)
(1). 唐 时称被告人的自白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公直:“所由领 公直 至村,先集邻保,责手状皆称实,知 王公直 埋蚕,实无恶跡。乃与村众及 公直 同发蚕坑,中唯有箔角一死人,而缺其左臂,取得臂附之,宛然若合。”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慎刑宪·戒滥纵之失:“ 武后 谓侍臣曰:‘顷者 周兴 、 来俊臣 ,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中间疑有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 兴 、 俊臣 死,不復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耶!’”
(2). 宋 代士人谒见时的名帖、谒刺。以多亲笔书写,故称。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一:“ 绍兴 初,士大夫犹有以手状通名,止用小竹纸亲书,往还多以书简,莫非亲笔。小官於上位亦然。”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明清 家旧有 常子允 元祐 中在馆阁同舍诸公手状,如 黄 、 秦 、 晁 、 张 诸名人皆在焉。”
《漢語大詞典》:投名
(1).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 天保 元年四月, 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 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 ,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 ,投名者千数。”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
(2).谓入籍。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