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八景
(1).八个胜景。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度支员外郎 宋迪 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远浦帆归、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烟寺晚鐘、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后来名胜地多称其景物为八景。如: 燕京 八景, 西湖 八景。
(2).道教语,谓八采之景色。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控飊扇太虚,八景飞高清。”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仙心从此在 瑶池 ,三清八景相追随。”云笈七籤卷三十:“我入八景,迴驾琼轮,仰升九天,白日飞仙。”
《漢語大詞典》:小有天
(1).道家所传洞府名。在 河南省 济源县 西 王屋山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太素真人王君内传》:“ 王屋山 有小天,号曰 小有天 ,周迴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四:“万古 仇池 穴,潜通 小有天 。”
(2).泛喻名胜地方。 宋 赵师侠 《阳华岩》诗:“縈迴栈道泉湍响,疑是僊家小有天。”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茅君内传》:“ 王屋山 之洞,周迴万里,名曰 小有清虚之天 。”
《漢語大詞典》:山志
记述山川名胜的文章。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序》:“率製此篇,以记岁月;俾后来赏者,知余山志。” 清 厉鹗 《游洞霄宫》诗:“幽泉涤砚作山志,俗士未许窥清襟。”
《漢語大詞典》:醉石
(1). 庐山 名胜名。相传为 晋 诗人 陶渊明 醉后常卧的一块大石。 宋 陈舜俞 庐山记卷三:“又三里过 栗里源 ,有 陶令 醉石。 陶令 名 潜 ,字 元亮 ,或曰字 渊明 ……所居 栗里 ,两山间有大石,仰视悬瀑,平广可坐十餘人。 元亮 自放以酒,故名醉石。”
(2). 唐 李德裕 的醒酒石。 李德裕 喝醉了酒,便蹲踞于上,故称。 宋 苏轼 《次韵范纯父涵星砚月石风林屏诗》:“ 陶泓 不称 管城 沐,醉石可助 平泉 醒。” 王十朋 集注引《唐馀录》:“ 李德裕 於 平泉别墅 ,采天下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有醒酒石, 德裕 尤所寳惜,醉即踞之。”
《國語辭典》:雨花台(雨花臺)  拼音:yǔ huā tái
地名。在南京市南聚宝山上,形势雄壮,为南京扼要之地。相传梁武帝时有云光法师讲经于此,感天而雨花,故称为「雨花台」。地产五色石,晶莹可爱,颇为知名。
《漢語大詞典》:名地
(1).名胜之地。 南朝 梁 萧统 《示云麾弟》诗:“实览歷兮此名地,故遨游兮兹胜所。”
(2).名声与地位。 明 李东阳 《赠右谕德谢君序》:“然状元名地荣峻,多不俟满考而陟。”
《漢語大詞典》:追胜(追勝)
寻胜,游赏名胜。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休假追胜为乐:“ 唐明皇 开元 二十五年詔,旬节休假,并不须入曹司,任追胜为乐。”
《漢語大詞典》:十三楼(十三樓)
(1). 宋 代 杭州 名胜。 宋 苏轼 《南歌子·游赏》词:“山与歌眉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 十三楼 ,不羡 竹西 歌吹古 扬州 。”亦称“ 十三间楼 ”。 宋 周淙 乾道临安志·楼:“ 十三间楼 去 钱塘门 二里许, 苏軾 治 杭 日,多治事於此。”
(2).泛指供游乐的名楼。 清 曹寅 《诸敏菴弹平调琵琶手法特妙无和之者感赋长句》:“叶儿觕恶笑 扬州 ,官筵粉墨杂啁啾。套数空飜《村衙鼓》,晚风不唱 十三楼 。”
《國語辭典》:烟雨楼(煙雨樓)  拼音:yān yǔ lóu
位于浙江省嘉兴县鸳鸯湖中,为吴越钱元璙所建,楼四面临湖,景色迷濛,为城南胜景。
《漢語大詞典》:肇域
(1).疆界。《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郑玄 笺:“肇,当作兆。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后兆域,正天下之经界。” 孔颖达 疏:“笺以肇域共文,当谓界域营兆,故转肇为兆。记令千里之内,民得安居,乃后正天下之经界,以四海为兆域。” 清 顾炎武 撰有《肇域志》,有关各地沿革、建置、山川、名胜等资料皆归入之,有钞本流传。
(2).划分。
《國語辭典》:鹳雀楼(鸛雀樓)  拼音:guàn què lóu
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城上的一座楼亭。因常有鹳雀栖息其上,故称为「鹳雀楼」。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艺文》:「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漢語大詞典》:暑雪
堂名。在 四川省 成都 武担山 。古为 蜀 中一名胜。 宋 陆游 《远游》诗:“月明登 暑雪 ,木落过 秋风 。”自注:“ 成都 武担山 暑雪堂 , 归州 巴东县 江 上 秋风亭 ,皆絶景。” 明 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成都府三》:“ 武担山 今在藩司门右……昔有 咒土寺 东西二臺,西臺有 暑雪轩 诸胜。”
《漢語大詞典》:仙人洞
岩洞名。 江西 庐山 名胜之一,在 牯岭 西北,为悬崖绝壁上天然形成的石洞。洞口有“佛手岩”石刻,为 南宋 宝祐 三年所刻。洞深约三丈,可容纳百十人。 清 代 嘉庆 以后,洞为道士主持,改祀 吕洞宾 , 吕洞宾 为道教尊奉的仙人,故称为“仙人洞”。岩下悬壁千仞,风光险绝。参阅 周銮书 《庐山史话》五。
《漢語大詞典》:魏王堤
唐 时名胜之一。 洛水 流入 洛阳 城内,过皇城 端门 ,经 尚善 、 旌善 两坊之北,南溢为池, 贞观 中赐 魏王泰 ,故名 魏王池 ,有堤与 洛水 相隔,名 魏王堤 。 唐 白居易 《魏王堤》诗:“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 魏王堤 。” 唐 刘禹锡 《三月三日泛洛禊饮》诗:“唯餘蹋青伴,待月 魏王堤 。”
《漢語大詞典》:十刹海
湖名。 北京 名胜之一。 清 富察 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刹海》:“ 十刹海 俗呼 河沿 ,在 地安门 外迤西,荷花最盛…… 德胜桥 以东,昔 成亲王 府、今 醇亲王 府前者,谓之 后海 ,即所谓 十刹海 者是也。 三座桥 以东、 响闸 迤左者,谓之 前海 ,即所谓 莲花泡子 者是也。今之游者但谓之 十刹海 焉。” 潘飞声 《二闸泛舟至听水处啜茗放歌》:“此地远胜 十刹海 ,《水调》度曲歌扣舷。”参见“ 什刹海 ”。
《漢語大詞典》:什刹海
也写作“十刹海”。在 北京市 西城区 。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称。 元 代名 海子 ,为一宽而长的水面, 明 初缩小,后逐渐形成 西海 、 后海 、 前海 ,三海水道相通。自 清 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毵毵,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