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后生家(後生家)
犹言后生子。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盹睡。”儒林外史第七回:“你后生家那里知道?想着我从先生时,你还不曾出世。”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四章:“后生家,往后你再说俺莽夫,我就揍你!”
《國語辭典》:后生可畏(後生可畏)  拼音:hòu shēng kě wèi
年轻人每每能超越先辈,令人敬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国魏。曹丕 与吴质书:「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國語辭典》:后生晚学(後生晚學)  拼音:hòu shēng wǎn xué
年纪较轻或学历较浅的人。可用为对前辈的自称谦词。宋。陆九渊 与傅全美书:「仙里年来向学者众、风习可尚,正赖长者不惮告教,使后生晚学得知前辈风采,谦冲就实,无徒长虚诞。」
《國語辭典》:后生小子(後生小子)  拼音:hòu shēng xiǎo zi
年轻人、子弟。旧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有时含轻蔑的意思。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出:「今年正当大比,这些后生小子,要来求我讲贯,且骗几文钱钞。」
分類:年轻晚辈
《分类字锦》:后生之俊(后生之俊)
北齐书卢潜传潜弟士邃少为崔昂所知昂云此昆季足为后生之俊
分类:兄弟
《漢語大詞典》:后生仔(後生仔)
见“ 后生子 ”。
《漢語大詞典》:后生子(後生子)
亦作“ 后生仔 ”。 年轻人;小伙子。 南朝 宋 鲍照 《代少年时至衰老》诗:“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 宋 龚颐正 《续释常谈·后生子》:“今俗少年者称为后生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后生子收了笑容,正正经经说。”《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一伙后生仔挑着一担担山货走进来。”
《分类字锦》:惮此后生(惮此后生)
南史袁宪传幼聪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诏下国学宣制旨义宪时十四被召为正言生祭酒到溉目送之爱其神采国子博士周弘正谓宪父君正曰贤子今兹欲策试否君正曰未敢令试居数日君正遣门客岑文豪与宪候弘正会弘正将升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竖义时谢岐何妥在坐弘正谓曰二贤虽穷奥赜得无惮此后生邪何谢乃递起义端深极理致宪与往复数番酬对闲敏弘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幼期之时观者重沓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亦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博士矣
分类:讲论
《國語辭典》:杓徕(杓倈)  拼音:sháo lái
贪色的傻瓜。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没见识的杓徕,知甚死活,无廉耻的乔才,惹场折挫。」
《國語辭典》:名驹(名駒)  拼音:míng jū
有名的好马。如:「这匹名驹能日行千里,果然名不虚传。」
《漢語大詞典》:记别(記别)
亦作“ 记莂 ”。 佛教语。指佛为弟子预记死后生处及未来成佛因果、国名、佛名等事。《菩萨处胎经·诸佛行齐无差别品》:“佛復告菩萨 摩訶萨 :汝等欲见如来神力,化不思议道,法性纯熟,无男无女,善权义説,受女人身,无佛记别,魔释梵王无真实相,汝等欲知此四众者受别成佛乎?”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尔时 那罗延 菩萨语 浄威 力士:‘汝住何法得无生忍而受记别?’ 浄威 答言:‘我以生起诸凡夫法得受记别。’” 南朝 梁简文帝 《善觉寺碑铭》:“已於 恒 沙佛所,经受记莂。” 隋炀帝 《重与智者请义书》:“ 南岳禪师 ,亲所记莂,説法第一,无以仰过。” 清 汪琬 《〈洞庭诗稿〉序》:“ 鐙公 本儒家子,少读书知名,长而遯之释氏。徧参尊宿,遂受记莂,为曹洞家(宗)大师。”
《漢語大詞典》:寿陵(壽陵)
(1).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后汉书·光武纪下:“初作寿陵。将作大匠 竇融 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 李贤 注:“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 汉 自 文帝 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 西门豹 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2).“寿陵餘子”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所谓进不得 邯郸 之步,退又失 寿陵 之义者也。”参见“ 寿陵失步 ”。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漢語大詞典》:中阴(中陰)
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后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正法念处经·畜生品一:“此中阴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则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触灰汁,以本业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 商诺迦 缚娑 者, 阿难 弟子也,在光身中,以设诺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众僧。承兹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恆服此衣,以最后身,从胎俱出。” 章炳麟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诗:“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漢語大詞典》:燕姞
春秋 时 郑文公 妾。尝梦天使赐兰,后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见《左传·宣公三年》。后用以泛指姬妾。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二:“臣 朔 家原有 细君 ,司香 燕姞 略知文。”参见“ 燕梦徵兰 ”。
分類:天使后生
《漢語大詞典》:燕梦徵兰(燕夢徵蘭)
左传·宣公三年:“初,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儵 。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 文公 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后以“燕梦徵兰”为妇人怀孕生男之典。 唐 元稹 《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诰》:“﹝ 吴氏 ﹞ 鲁 文在手, 燕 梦徵兰,道以匡夫,仁而训子……宜受进封之恩,用表贯霜之节。可封 齐国太夫人 。”
《國語辭典》:发情(發情)  拼音:fā qíng
动物情欲亢进,适于交配的状态。
《國語辭典》:幼苗  拼音:yòu miáo
1.刚由种子中发芽生长的植物体。
2.新生的一代,指儿童。如:「儿童是国家民族的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