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呵殿
(1).谓古代官员出行,仪卫前呵后殿,喝令行人让道。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逡巡风定雨霽,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秦桧待金使:“上既受书( 金国 盟书)毕,百官呵殿,缀 金 使以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生衣绣裳,驾青虬,呵殿而出。”
(2).指此类仪仗队伍或随从人员。 宋 姜夔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其人冠带騶从,出入呵殿甚都,与縉绅交,人不疑也。”
《國語辭典》:呵禁  拼音:hē jìn
大声禁止。如:「巡逻员呵禁那些穿越禁止线的民众,不让他们进入危险区域。」也作「呵喝」。
分類:喝止
《漢語大詞典》:撝呵
亦作“ 撝訶 ”。
(1).挥斥。引申为卫护。 唐 韩愈 《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明 李东阳 《坠马后柬萧文明给事》:“置身隙地不盈丈,或有神鬼相撝訶。”
(2).指挥。 金 元好问 《并州少年行》:“黄羆朱豹皆遮罗,男儿万马随撝訶。”
分類:卫护
《漢語大詞典》:呵止
呵喝阻止。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还至 霸陵亭 , 霸陵 尉醉,呵止 广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 翻 ﹞欲抗鞭击 禁 , 权 呵止之。” 宋 林逋 《赠钱唐邑长高秘校》:“等闲呵止郭门近,轻棹遶湖寻佛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曾友于:“﹝ 孝 五子﹞效父旧行,各为党,日相竞, 孝 亦不能呵止。”
分類:呵喝阻止
《漢語大詞典》:护呵(護呵)
亦作“ 护訶 ”。 呵护,保佑。 元 袁桷 《七观》诗:“五岳赞襄,百灵护呵。” 明 何景明 《古松歌》:“千灵百怪相护訶,过客居人尽怜惜。”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悼诗》:“﹝ 谢鐸 ﹞於甲寅岁失诗一册,追念不已,因成一律:‘……也知不是 丰城 剑,敢望神明有护呵。’”
分類:呵护保佑
《國語辭典》:呵喝  拼音:hē hè
大声喊叫以示禁止、申斥。如:「对于吵闹的孩子,与其呵喝,不如善加劝导。」也作「呵禁」。
《漢語大詞典》:呵嘘
(1).嘘气;吹气。 唐 韩愈 《苦寒》诗:“ 炎帝 持 祝融 ,呵嘘不相炎。”
(2).喻关心冷暖。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定国》:“愿君不废重九约,念此衰冷勤呵嘘。”
分類:关心冷暖
《國語辭典》:呵斥  拼音:hē chì
大声斥责。如:「店小二不慎打破杯盘,被掌匮的呵斥一顿。」也作「呵叱」。
《國語辭典》:呵卫(呵衛)  拼音:hē wèi
旧时官员外出时,在前呼喝行人避路的护卫。《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果见车一辆,灯挂双鸳鸯,呵卫甚众。」
《分类字锦》:呵冰
元稹 呵冰喜旋融。
分类:
《國語辭典》:讥呵(譏呵)  拼音:jī hē
讥讽责难。《三国志。卷四二。蜀书。孟光传》:「好公羊春秋而讥呵左氏,每与来敏争此二义。」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胡阮之吊夷齐,褒而无闻,仲宣所制,讥呵实工。」
《漢語大詞典》:呵问(呵問)
责问;盘究。周礼·地官·比长“若无授无节则唯圜土内之” 汉 郑玄 注:“乡中无授,出乡无节,过所则呵问,繫之圜土,考辟之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 孙策 ﹞便使收 吉 ,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路艰涩,不时得过……今当相除。’” 宋 文天祥 《出巷难》诗序:“予变服色,随 杜 出,诸巷皆不呵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细柳:“家中诸务,经理维勤;即偶惰,母亦不呵问之。”
分類:责问
《漢語大詞典》:呵道
亦作“ 呵导 ”。 指封建时代官员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亦泛指为权势者开路。 唐 裴铏 《传奇·马拯》:“此是倀鬼,被鬼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史·刘温叟传:“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御楼也。” 元 顾瑛 《次铁雅先生无题韵》:“朱衣小队高呵道,粉笔新图徧写真。” 清 刘銮 《五石瓠·珠冠价》:“﹝尚书 张忻 夫人﹞行步出户,婢女呵导如官仪,则宫庭不足异矣。”
《國語辭典》:呵责(呵責)  拼音:hē zé
大声斥责。《南齐书。卷四二。列传。王晏》:「而晏每以疏漏被上呵责,连称疾久之。」
分類:呵责呵斥
《漢語大詞典》:呵谴(呵譴)
斥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撞人触岸。公初不呵谴。人谓公常无嗔喜。”
分類: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