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呵骂(呵駡)
斥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信 力战鬭死,仅而破之”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太祖 见檄书,呵駡之。”宋书·王华传:“ 华 行迟, 永 呵駡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捶 华 数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公夫妇方以免官不快,闻之怒,交口呵駡。”
分類:斥骂
《國語辭典》:呵欠  拼音:hē qiàn
一种因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而引起的生理现象。人在疲倦或想睡觉时,张口深深吸气,然后呼出的反射动作。《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表兄更是妙人,衣服换过,靴子仍套在腿上,一个呵欠,烟瘾发作。」也作「哈欠」。
《國語辭典》:呵导(呵導)  拼音:hē dǎo
旧时达官贵人出行时,前导人员呼喝行人避路称为「呵导」。《宋史。卷二八三。王钦若传》:「钦若居第在太庙后壖,自言出入诃导不自安,因易赐官第于安定坊。」
《漢語大詞典》:呵道
亦作“ 呵导 ”。 指封建时代官员外出时,引路差役喝令行人让路。亦泛指为权势者开路。 唐 裴铏 《传奇·马拯》:“此是倀鬼,被鬼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史·刘温叟传:“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御楼也。” 元 顾瑛 《次铁雅先生无题韵》:“朱衣小队高呵道,粉笔新图徧写真。” 清 刘銮 《五石瓠·珠冠价》:“﹝尚书 张忻 夫人﹞行步出户,婢女呵导如官仪,则宫庭不足异矣。”
《漢語大詞典》:遭呵
受到呵斥。《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富楼那 、 迦旃延 之辈,总因説法遭呵。”《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时 弥勒 告 如来 ,往昔遭呵不是推。”
分類:呵斥
《漢語大詞典》:呵咄
大声斥责;吆喝。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而我正萎痿,安能致呵咄?” 宋 司马光 《出都日涂中成》诗:“徐驱款段马,放轡不呵咄。”
《國語辭典》:叱呵  拼音:chì hē
怒斥、喝骂。《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维摩诘经讲经文》:「又缘我初悟道,未晓真源,已曾被居士叱呵,空立一无祗对。」
分類:怒斥吆喝
《漢語大詞典》:禁呵
亦作“ 禁訶 ”。 呵喝制止。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帝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于吉 ﹞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策 即令收之。”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方朔 乃竖子,骄不加禁訶。”
分類:呵喝制止
《漢語大詞典》:呵佛祖
犹呵佛骂祖。 宋 惠洪 《戏廓然》诗:“要看呵佛祖,瘦拳捉藜杖。”
《漢語大詞典》:呵砚(呵硯)
谓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元 洪希文 《春寒无炭》诗:“吟成呵砚冰尚坚,毛颖蹇涩非 张颠 。”参见“ 呵笔 ”、“ 呵冻 ”。
《漢語大詞典》:诋呵(詆呵)
见“ 詆訶 ”。
《國語辭典》:诋诃(詆訶)  拼音:dǐ hē
斥责、批评。三国魏。曹植 与杨德祖书:「刘季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取瑕。」
《漢語大詞典》:一呵
(1).呵责一下。《金瓶梅词话》第六四回:“説起俺这过世的六娘,见了人只是一面儿笑,自来也不曾呵俺每一呵。”
(2).犹一伙。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在席一呵好事君子,听贫道説。”
分類:呵责一伙
《漢語大詞典》:呵嗔
斥责。 明 何景明 《吴伟江山图歌》:“京师豪贵竞迎致,失意往往遭呵嗔。”
分類:斥责
《漢語大詞典》:呵呼
大声呼叫。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音若呵” 晋 郭璞 注:“如人相呵呼声。”
《漢語大詞典》:欠呵
呵欠。《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 杨姑娘 也打起欠呵来。”
《漢語大詞典》:斥呵
大声斥责。 李广田 《银狐集·成年》:“我拿我那弟弟也当作一个大人,而自己则是以一种所谓‘圣人’的态度,时常用一些莫明其妙的语言去斥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