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通唤
呻楚
呻唤
呻嚬
呻嘶
无病呻吟
哼哼唧唧
懊休
《漢語大詞典》:通唤
(1).方言。谓痛而呻吟。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恫,今 太原 俗呼痛而呻吟谓之通唤。” 章炳麟 《訄书·订文》:“《释言》云‘恫,痛也’,而 太原 谓‘痛而呻吟’为‘通唤’。”
(2).犹传唤。宋史·礼志十六:“皇帝降坐,御 集英殿 ,鸣鞭,殿中监已下通班起居。殿中监、少监升殿,通唤阁门官升殿。”
《漢語大詞典》:呻楚
呻吟痛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仙:“﹝丐者﹞痂渐脱落,似能步履,顾假咿嚘作呻楚状。” 苏曼殊 《非梦记》:“﹝ 薇香 ﹞抽刀遽欲自剄,闻其父呻楚声,则又自止。”
分類:呻吟痛楚
《漢語大詞典》:呻唤
因劳苦病痛而呻吟或叫唤。百喻经·人说王纵暴喻:“夜中呻唤,甚大苦恼。” 唐 韩愈 《双鸟》诗:“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痛得火烧火辣,想不呻唤,却实在忍不住。”
《漢語大詞典》:呻嚬
愁苦呻吟。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长挛圈以偃蹇,永伊鬱以呻嚬。”
分類:愁苦呻吟
《漢語大詞典》:呻嘶
呻吟叫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韦公子:“﹝公子﹞暗置鴆毒盃中。 韦娘 纔下咽,溃乱呻嘶。众集视,则已毙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纫针:“ 虞 闻,奔验,则棺木已啟,妻呻嘶其中,抱出之。”
分類:呻吟叫喊
《國語辭典》:无病呻吟(無病呻吟)  拼音:wú bìng shēn yín
本无疾病而呻吟做作。比喻人无端忧戚或妄发牢骚。宋。辛弃疾〈临江仙。老去浑身无著处〉词:「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國語辭典》:哼哼唧唧  拼音:hēng heng jī jī
1.形容低微而缓慢的说话或吟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里面都下著各处的秀才,在那里哼哼唧唧的念文章。」《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2.拟声词。形容痛苦时呻吟的声音。《醒世姻缘传》第三回:「一个在对面床上,一个在窗下炕上,哼哼唧唧的不住。」
《漢語大詞典》:懊休
病痛者的呻吟声。亦谓抚慰病痛。懊,通“ 燠 ”。《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 汉 高诱 注:“养焉,以化泽懊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