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神
(1).和悦心神。汉书·田千秋传:“玩听音乐,养志和神。”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可以和神,可以娱肠。”
(2).和悦神灵。文选·班固〈典引〉:“顺命以创制,因定以和神。” 蔡邕 注:“治定作乐,以和人神。” 吕向 注:“因天下治定,以和鬼神,以事封禪。”
《分类字锦》:统和神人(统和神人)
刘禹锡贺龙飞表洞照寰海统和神人圣祚延长从今无极群生鼓舞自此太宁
分类:登极
《漢語大詞典》:和神国(和神國)
传说中的国名。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古元之》:“此 和神国 也,虽非神仙,风俗不恶。”
《分类字锦》:和神理性
张协 安石榴赋 含清冷之温门,信和神以理性。
《分类字锦》:适性和神(适性和神)
张纮瑰林枕箴兴寝有节适性和神
分类:
《國語辭典》:琅玕  拼音:láng gān
1.圆润如珠的美玉。《文选。张衡。四愁诗之二》:「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也称为「瓓玕」、「玕琅」。
2.比喻华美的词藻或佳文。唐。韩愈〈龊龊〉诗:「排云叫阊阖,披腹呈琅玕。」
3.比喻美竹。唐。元稹〈种竹〉诗:「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也作「琅玕」。
《國語辭典》:琅玕(瑯玕)  拼音:láng gān
比喻光滑美好的竹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珊珊,蓦听的竹响琅玕。」也作「琅玕」。
《漢語大詞典》:谷神
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老子》:“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又:“谷神不死。”《列子·天瑞》引“谷神不死”句,谓出自 黄帝 书。诸家解释歧异,主要有三说:(1)谷,山谷;神,一种渺茫恍惚无形之物。谷神即指空虚无形而变化莫测、永恒不灭的“道”。《老子》“谷神不死” 三国 魏 王弼 注:“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 宋 司马光 道德真经论:“中虚故曰谷,不测故曰神,天地有穷而道无穷,故曰不死。”(2)谷,通“ 穀 ”,义为生养。谷神谓生养之神,亦即“道”。“道能生天地养万物,故曰谷神。不死言其长在也。”说见 高亨 《老子正诂》卷上。(3)谷,通“ 穀 ”,义为保养。神,指五脏神。《老子》“谷神不死” 河上公 注:“人能养神则不死,神谓五藏之神也。”引申指导引养生之术。太平广记卷二七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 若山 尝好长生之道,弟 若水 为 衡岳 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 清 赵翼 《竹初用导引之术面有少容》诗:“英雄晚岁例修真,一寸丹田守谷神。”
《國語辭典》:辞色(辭色)  拼音:cí sè
言语态度。《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辞色壮烈,众皆慨叹。」《三国演义》第四一回:「瑁遂与张允同至樊城,拜见曹操。瑁等辞色甚是谄佞。」
《國語辭典》:词色(詞色)  拼音:cí sè
言词和态度。《儒林外史》第一一回:「公孙进来,待他词色就有些不善。公孙自知惭愧,彼此也不便明言。」
分類:和神神态
《漢語大詞典》:鬼兵
(1).迷信者称阴间的兵卒,鬼和神组成的军队。晋书·王羲之传:“ 孙恩 之攻 会稽 ,僚佐请为之备。 凝之 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兼资 闻其有‘生人不相关涉’之言,而知其为鬼兵也。”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 涇河 龙呼的风,唤的雨,腾的云,驾的雾,部下有水卒鬼兵,神通变化,怎的便弱与他。”
(2).指 三国 蜀 将 徐瑶 统率的军队,因其衣装怪异,故名。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其( 徐瑶 )兵皆文身黧黑,衣装诡异,众皆称为鬼兵,称 瑶 为鬼魁。”
(3).对军阀武装的蔑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照此看来,国家之命未延,鬼兵先要打仗;道德仍无根柢,科学也还该活命了。”
《漢語大詞典》:声情(聲情)
(1).声音和神情。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吾犹忆其形貌頎然,而声情甚伟。”
(2).指文章、歌曲等的声调及其所表现的情感。 清 蒋士铨 《〈空谷香〉自序》:“脱稿后,击唾壶而歌,声情颯颯,与风涛相荡激。” 关德栋 《〈山歌〉序》:“ 钱缪 所歌虽与传世山歌格调略异,但声情大体相同。”
《漢語大詞典》:民灵(民靈)
(1).人和神。《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诗》:“民灵騫都野,鳞翰耸渊丘。” 李周翰 注:“民灵,人神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况称兵 江 汉 之上,图衅庙闕之下,恶炽罪盈,民灵所絶。”
(2).人民,民众。 宋 范仲淹 《新定感兴》诗之三:“风物皆堪喜,民灵独可哀,稀逢贤太守,多是謫官来。” 宋 沈遘 《贺冬表》诗之二:“天瑞来格,民灵乐胥。”
《漢語大詞典》:形意
(1).举措和心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建康 小吏 曹著 ,为 庐山 使所迎,配以女 婉 。 著 形意不安,屡屡求请退。”
(2).外形和神韵。 宋 梅尧臣 《观居宁画草虫》诗:“今看画羽虫,形意两俱足。”
《漢語大詞典》:九藏
(1).人体中的九种内脏。《周礼·天官·疾医》:“参之以九藏之动。” 贾公彦 疏:“正藏五者,谓五藏。肺、心、肝、脾、肾,并气之所藏,故得正藏之称。又有胃、旁胱、大肠、小肠者,此乃六府中取此四者,以益五藏为九藏也。”
(2).泛指内脏。 唐 独孤及 《为吏部李侍郎祭李中丞文》:“岂五药乖养,九藏失节,以及此乎?”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神明还九藏,清气袭百脉。”
(3).形脏和神脏的合称。《素问·六节藏象论》:“故形藏四,神藏五,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王冰 注:“形藏四者: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也。形分为藏,故以名焉。神藏五者:一肝,二心,三脾,四肺,五肾也。神藏於内,故以名焉。”
《漢語大詞典》:楚庙(楚廟)
指 楚 人奉祀祖宗和神明的庙舍。 晋 张悛 《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若使 羽 ( 项羽 )位承前绪,世有哲王,一朝力屈,全身从命,则 楚 庙不隳,有后可冀。” 唐 无可 《夏日送田中丞赴蔡州》诗:“ 楚 庙繁蝉断, 淮 田细雨生。” 黄人 《〈清文汇〉序》:“故其文光怪瑰軼,汪洋恣肆,如披《王会》之图,如观 楚 庙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