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曷韵》:朝喝
李乂节悯太子册文挽铎朝喝旄麾夜寒
《漢語大詞典》:吃喝
(1).吃和喝。红楼梦第三八回:“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毯,命支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 张恨水 《啼笑因缘续集》第一回:“靠了窗户,望着窗外的雪景,慢慢的吃喝着。”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他想吃喝点东西,再往 石家圪崂 爬蜒。”
(2).饮食。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六:“ 小元 跟 广聚 说要做些挂包、子弹袋、炒面袋,还要准备七八个人三天的吃喝。” 老舍 《月牙儿》二二:“他供给我吃喝,还给我作了几件新衣。” 周立波 《沁源人民》:“有了吃喝,又不怕斗争,事情就容易办了。”
分類:吃喝饮食
《漢語大詞典》:嘈喝
形容管弦声的喧闹。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孟冬篇》:“鐘鼓鏗鏘,簫管嘈喝。”
《漢語大詞典》:噷喝
犹吆喝。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二折:“你迸着脸噷喝的我,我好心儿搭救着你,背将来煖处和衣睡。”
分類:吆喝
《漢語大詞典》:喝盏(喝盞)
(1). 金 代以后至 明 朝宴的一种仪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喝盏:“﹝天子凡宴饗﹞众乐皆作,然后进酒诣上前。上饮毕,授觴,众乐皆止;别奏曲以饮陪位之官,谓之喝盏。”
(2).泛称陪饮。 清 曹寅 《同人分曹剧饮戏为韵语邀之》:“花枝苦乏喝盏辈,所习扬觶兼赞侑。”
分類:后至仪式
《韵府拾遗 遇韵》:喝兔(喝兔)
释寒山诗喝兔放苍鹰
《漢語大詞典》:喝叱
大声呵斥。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之六:“倐復对次儿,语多情转失。不知隔风尘,乃復加喝叱。” 艾青 《哀巴黎》诗:“他们闯进了已关闭了一个礼拜的咖啡店,喝叱着那颤抖着的老妇。”
分類:大声呵斥
《國語辭典》:磨喝乐(磨喝樂)  拼音:mó hē lè
1.七夕日供乞巧用的娃娃。用木、泥或蜡制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也作「魔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漢語大詞典》:噪儿巴喝(噪兒巴喝)
方言。哇啦哇啦乱嚷。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四段:“人们摸熟他的脾气,也爱逗他,越逗,他越噪儿巴喝的,整天不住嘴。”
分類:方言
《漢語大詞典》:詷喝
恫喝;虚声恐吓。 清 乐钧《刬草行》:“到门詷喝鸡犬惊,官粮那能略减少?”
分類:恐吓
《漢語大詞典》:哃喝
(1).犹恫吓。威吓,吓唬。 清 黄宗羲 《淮安戴氏家谱序》:“始以贿赂,继以哃喝。”
(2).谓以夸张之词折服他人。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左传:“自 昭 以前,其辞命犹皆有三代礼义之风;至此,则惟以利害相哃喝,流而为 战国 纵横之术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七:“﹝ 李天生 ﹞与 毛西河 辨古韵不相下,大怒,始而哃喝,继加拳勇, 西河 避之。”
《國語辭典》:提铃喝号(提鈴喝號)  拼音:tí líng hè hào
提著铃铛,有警即鸣,互相叫著口号,以为戒备。指从事夜间警戒的工作。元。汤式〈集贤宾。莺花寨近来谁战讨套。醋葫芦〉曲:「更做道孙武子教来武艺高,止不过提铃喝号。」《西游记》第四○回:「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也作「喝号提铃」。
分類:警戒晚上
《漢語大詞典》:幺喝
亦作“么喝”。 幺,用同“ 吆 ”。谓叫喊。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江友扫庙》:“ 江 每於深夜闻神王驾车出,其导卒么喝之声,全如带铃鵓鸽然。” 元 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我则在门首幺喝,他里头自有人出来。”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三折:“你这秃厮,由他自认,你先幺喝一声怎么?”
分類:叫喊
《漢語大詞典》:吆天喝地
大声喊叫。
《國語辭典》:吆五喝六  拼音:yāo wǔ hè liù
赌博时吆喝的声音。比喻高声呼喝。《精忠岳传》第四八回:「你这将军,好不知事物,只管的吆五喝六,叫我如何使出这盘头盖顶来?」
分類:大声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