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喧 → 諠喧”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嚣譊(囂譊)
喧哗吵闹。 唐 杜牧 《长安送友人游湖南》诗:“相捨嚣譊中,吾过何由鲜!”
《漢語大詞典》:欢惊
1.喧哗惊恐。
分類:喧哗惊恐
《國語辭典》:怓怓  拼音:náo náo
言多而乱的样子。《诗经。大雅。民劳》唐。孔颖达。正义:「悯怓者,其人好鄙争,悯悯怓怓然。」
分類:喧哗争吵
《漢語大詞典》:雷噪(雷譟)
雷鸣般的喧哗声。新唐书·李晟传:“大兵分道进,雷噪震地。”一本作“ 雷譟 ”。
分類:雷鸣喧哗
《国语辞典》:呱噪  拼音:guā zào
形容说话喋喋不休,或吵闹、喧哗。如:「他在班上十分呱噪,同学们经常笑称他就像广播电台。」
《漢語大詞典》:噪哗(譟譁)
呼噪喧哗。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人拔刃拟之,皆窜匿, 悟 引大军继至,城中譟譁动地。”
分類:呼噪喧哗
《漢語大詞典》:闹吵吵(鬧吵吵)
亦作“ 闹抄抄 ”。亦作“ 闹炒炒 ”。
(1).喧哗嘈杂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与三四个相知方纔吃得数盃,则听得街上闹炒炒。”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闹炒炒栖鸦噪暮天,悲切切玄猿啸晚风。”白雪遗音·马头调·逛庙:“满城的苦瓜,都来把香烧,男女闹吵吵。”
(2).争吵貌。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须记的您娘亲三年乳抱,怎禁这桑新妇当面闹抄抄。”
(3).茂盛貌。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闹炒炒嫩緑草聒鸣蛙,轻丝淡黄柳带栖鸦。”
《漢語大詞典》:欢谤
1.喧哗谤诋。
分類:喧哗谤诋
《漢語大詞典》:欢骇(讙駭)
喧哗惊骇。新唐书·郑注传:“始, 王涯 用 注 力再辅政,又惮 守澄 ,遏其奏。更擢 通王 府司马、右神策判官,士议讙骇。”
分類:喧哗惊骇
《漢語大詞典》:哗动(譁動)
喧哗骚动。 龚振黄 《青岛潮》第七章:“该军士将 茂 带回警察一署,同队学生并不恃众譁动。”
分類:喧哗骚动
《漢語大詞典》:哗眩(譁眩)
喧哗眩乱。 宋 韩维 《和冲卿晚秋过金明池》:“填填鼓鐘响,耳目厌譁眩。”
分類:喧哗
《漢語大詞典》:欢咋
大声喧哗。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好 公羊 春秋而讥呵 左氏 ,每与 来敏 争此二义, 光 常譊譊讙咋。”新唐书·叛臣传下·陈敬瑄:“诸儿连臂讙咋行宫中,士捕繫之,謼曰:‘我事天子者!’” 清 唐孙华 《狎客》诗:“嚻声正讙咋,我耳如不闻。”
分類:大声喧哗
《漢語大詞典》:讼驳(訟駮)
争论、喧哗。墨子·号令:“围城之重禁……讼駮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説文云‘駮,兽如马。’‘驳,马色不纯。’据此义当为‘驳’。”
分類:争论喧哗
《國語辭典》:扬铃打鼓(揚鈴打鼓)  拼音:yáng líng dǎ gǔ
摇铃击鼓。比喻大肆张扬。《红楼梦》第六二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也作「扬幡擂鼓」、「扬锣捣鼓」。
《漢語大詞典》:嘻嘻嚷嚷
嬉笑喧哗。 许地山 《女儿心》:“﹝她们﹞一路上嘻嘻嚷嚷,已经来到山里。”
分類:嬉笑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