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四君子  拼音:sì jūn zǐ
1.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明万历年间,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题称「四君」,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后又称为「四君子」。
2.中医上指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四种药材的合称。《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老先生此症,当用四君子,加入二陈,饭前温服。」
《國語辭典》:石绿(石綠)  拼音:shí lǜ
孔雀石的别名。参见「孔雀石」条。
《國語辭典》:三病  拼音:sān bìng
三种疵病:(1)国画上用笔的三种缺点。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卷一。叙论》:「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2)印度古代医学将人类的病因分成风、寒、气三病。《阿閦佛国经。卷上》:「其佛刹无有三病,何等为三:一者风,二者寒,三者气。」
《國語辭典》:三毒  拼音:sān dú
佛教谓贪爱、瞋恚、愚痴三种心态上的缺点。南朝梁。萧衍〈游钟山大爱敬寺〉:「二苦常追随,三毒自烧然。」
分類:佛教三毒
《國語辭典》:水墨画(水墨畫)  拼音:shuǐ mò huà
国画中专用水墨渲染而成的画。宋。范成大〈虎牙滩〉诗:「倾崖溜雨色,惨淡水墨画。」
《漢語大詞典》:战笔(戰筆)
国画中的曲折颤动的笔法。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孙尚子:“﹝ 孙尚子 ﹞善为战笔之体,甚有气力,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 宋 米芾 画史:“ 江 南 周文矩 士女,面一如 昉 。衣纹作战笔,此盖布文也。”
《國語辭典》:大斧劈  拼音:dà fǔ pī
国画画山的皴法。点染山石,如斧劈形者,称为「大斧劈」。宋李唐、马远、夏圭等多用之。也称为「大斧劈皴」。
《漢語大詞典》:绿青
矿石名。又称扁青、石绿。可用为国画颜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绿青﹝释名﹞:“ 陶弘景 曰:‘此即用画緑色者,亦出空青中,相挟带。今画工呼为碧青,而呼空青作緑青,正相反矣。’ 苏恭 曰:‘緑青即扁青也。’”
《漢語大詞典》:朽炭
谓作国画勾勒草图的炭笔。 宋 黄庭坚 《次韵答尧民》:“我如相绘事,素质施朽炭。”参见“ 朽笔 ”。
《漢語大詞典》:朽笔(朽筆)
用木炭作国画起稿。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卷上:“今人作画,用柳木炭起稿,谓之朽笔。古有九朽一罢之法,盖用土笔为之。”
《國語辭典》:小斧劈  拼音:xiǎo fǔ pī
国画皴法之一,钩勒山石纹理,崭刻如斧劈一般,其较细碎者称为「小斧劈」。宋朝刘松年、明朝唐寅等人,皆擅长此种画法。
《漢語大詞典》:战掣(戰掣)
颤动拖拽。国画的一种笔法。也叫“颤掣”。 明 杨慎 《画品·花竹》:“ 李煜 好金索画, 唐希雅 常效之。乘舆纵骑,因其战掣之势,以写竹树。”
《国语辞典》:绛青(绛青)  拼音:jiàng qīng
以国画颜料胭脂和花青等量调和而成的颜色。宋。苏轼〈次韵陈履常张公龙潭〉诗:「玄黄杂雨战,绛青表双蟠。」
《漢語大詞典》:朽笔(朽筆)
用木炭作国画起稿。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卷上:“今人作画,用柳木炭起稿,谓之朽笔。古有九朽一罢之法,盖用土笔为之。”
《国语辞典》:二绿(二绿)  拼音:èr lǜ
一种画国画所使用的颜料。颜色较石绿浅些。
《漢語大詞典》:梅花点(梅花點)
国画中点叶法之一,以五叶排成五出,形如梅花,故称。
《國語辭典》:中国画(中國畫)  拼音:zhōng guó huà
中国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简称为「国画」。使用的工具材料为毛笔、墨砚、颜料和宣纸绢布。依表现的题材,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画科。依表现的技法,可分为工笔、写意、钩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一般使用钩皴点染、乾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手法,来描绘物象的特质。在经营构图方面,普遍以移动视点的方式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因此,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