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立(國立)  拼音:guó lì
国家所设立的。如:「国立大学」、「国立编译馆」。
《国语辞典》:国立大学(国立大学)  拼音:guó lì dà xué
由国家设立的大学。校长任免由主管教育事务的教育部派任。
《国语辞典》:国立博物馆(国立博物馆)  拼音:guó lì bó wù guǎn
由国家所设立的博物馆。研究并保存动、植、矿物或其他天然、人造物品。通常可分为艺术、历史、科技等不同性质的博物馆。
《国语辞典》:国立编译馆(国立编译馆)  拼音:guó lì biān yì guǎn
民国二十一年成立,隶属于教育部。掌理有关学术文化书籍及教科图书的编译事宜,亦配合国家社会发展与教育政策编译各类图书,一百年并入国家教育研究院。
《国语辞典》: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国立教育广播电台)  拼音:guó lì jiào yù guǎng bò diàn tái
创设于民国四十九年,隶属于教育部。为掌理有关全国教育广播事宜的主要机构。该台为推行社会教育,除制播全国性各类节目外,必须于适当地区设立分台及转播站或发射台,以均衡城乡教育发展。
《国语辞典》: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  拼音:guó lì zhōng yāng tú shū guǎn
为收藏保管全国文献的机构,于民国二十二年由教育部筹备成立。其下设有采访、编目、阅览、特藏、总务等组。负有保存文化、阐扬学术、配合研究、推行社教及领导全国图书馆事业的责任,为一具文化性、学术性与参考性的国家图书馆。已于民国八十五年一月三十一日改名为「国家图书馆」。
《国语辞典》:国立台湾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  拼音:guó lì tái wān tú shū guǎn
民国七十六年筹设于新北市中和区,隶属于教育部,于一○二年由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改制升格而成。馆藏一百馀万册,其重点则将朝亚洲资料中心、台湾资料中心、儿童文学资料中心及盲人资料中心的蒐藏发展。馆址占地一万多坪,是国内最大的图书馆。
《国语辞典》:国立台湾博物馆(国立台湾博物馆)  拼音:guó lì tái wān bó wù guǎn
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建筑样式采仿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多力克式,中央圆顶塔高近三十公尺,气势磅礴。前身为西元一八九九年之「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商品陈列馆」(地点在今中央气象局及北一女转角处);一九○八年之「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博物馆」(馆址设于今总统府后方之旧彩票局);一九一五年之「儿玉总督后藤民政长官纪念馆」(馆址于今台北二二八和平公园内)。民国三十四年台湾省光复,改名为「台湾省博物馆」。三十八年,隶属台湾省政府教育厅,更名为「台湾省立博物馆」。八十八年七月,改隶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改名为「国立台湾博物馆」。本馆以台湾地区人类学、地学、动物学、植物学标本文物之调查、研究蒐藏、展示、教育为宗旨。
《国语辞典》: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  拼音:guó lì lì shǐ bó wù guǎn
民国四十四年十二月四日筹设于台北,隶属于教育部。以教育性质为主旨,掌理本国历史文物、美术品的蒐集、展览及有关业务的研究考订等事宜。设有研究、典藏、展览等组。
《漢語大詞典》:法国国立行政学校
法国培养高级文官的学校。1945年创建于巴黎。招收对象主要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在行政部门服务五年以上的文官。学制为三年。教学方式分实习和课堂教育两种。毕业生根据成绩分别进入政府上层或中层领导机构,充当行政官员或经济管理官员。
《漢語大詞典》: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的大学。1946年创建于堪培拉。设有生物科学、化学、地球科学、约翰·柯廷医学、太平洋地区、自然科学、社会研究学校等高级研究学院以及文科、亚洲研究、经济、法律、理科分院等大学学院。
《國語辭典》:茅社  拼音:máo shè
古代帝王社祭时用的坛,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坛土,以茅包之,给予受封诸侯,使立于国中社内,故称为「茅社」。《书经。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唐。孔颖达。正义:「蔡邕独断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授之大社之土,以所封之方色,苴以白茅,使之归国以立社,谓之茅社。』」
《國語辭典》:茅土  拼音:máo tǔ
古代天子以五色土为社祭的祭坛,分封诸侯时,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坛上一色土,包以白茅,覆以黄土,给受封者在封国内立社,称为「茅土」。《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成王广封周公庶子六人,皆有茅土。」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漢語大詞典》:求艾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赵岐 注:“艾可以为灸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后因以“求艾”泛指寻求治病之药。 元 虞集 《端午节诗》:“南村久病思求艾,北客多情问转蓬。”亦比喻探求治国立业之道。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近岁尝见《纪孟》十诗……如:‘争地争城立霸基,焉能一统混华夷;力期行政须求艾,深欲为王愧折枝。’” 清 魏源 《秋夕三章》诗之二:“三年求艾,一月攘鷄,桑榆未晚,尚其企而。”
《漢語大詞典》:会士
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例如:蓝衣会士。
一种法国大学授予一个经过严格的竞争考试及格,因而有资格被任命为国立中学的最高教学职位的教师或大学某个系科的教师
《漢語大詞典》:冼星海
(1905-1945)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曾在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至延安,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安与八路军》配乐。后病逝于莫斯科。作有大合唱《黄河》《生产》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五百余首以及交响曲《民族解放》、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