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国语(國語)  拼音:guó yǔ
1.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语,有别于方言。
2.本国特有的语言。如清代称满洲语为「国语」。
3.书名。春秋时左丘明撰,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事迹,自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共历五百馀年,为一分国纪事之史。也称为「春秋外传」。
《漢語大詞典》:外国语(外國語)
(1).指汉语中的外来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檇李 陈无功 撰《庶物异名疏》,凡二千四百五十有二则,可称该博。余意外国语,佛经语,皆无定字,况屡经翻译,尤多差讹,不如删去,始称大雅。”
(2).外国的语言、文字。
《国语辞典》:台湾国语(台湾国语)  拼音:tái wān guó yǔ
台湾地区的语言现象之一,指一种带有浓厚本土口音与语法表现的国语。台湾国语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语言,而是语言习得理论当中的中介语。
《国语辞典》:国语辞典(国语辞典)  拼音:guó yǔ cí diǎn
书名。教育部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印行。四册。民国二十年著手编辑,至民国三十四年全书出齐。收词十万多条,以注音符号为序,主要在便于研习国语之用。
《国语辞典》:国语配音(国语配音)  拼音:guó yǔ pèi yīn
放映影片时,以本国语言对口配音。如:「这部日剧将以国语配音的方式播出。」
《国语辞典》:国语日报(国语日报)  拼音:guó yǔ rì bào
为推行国语教育及注音符号所设的报纸。民国三十七年创刊,为一财团法人形式、自给自足的教育报纸。行销对象以中小学校及家庭为主,发行量广大。
《国语辞典》:国语罗马字(国语罗马字)  拼音:guó yǔ luó mǎ zì
民国十七年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的应用罗马字母,有别于国语注音字母ㄅ、ㄆ、ㄇ、ㄈ等。特点是用罗马字母变化表示声调。如iou(幽),you(由),yeou(有),yow(佑)。民国二十九年,由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决议改名为「译音符号」。民国七十五年一月,并依此修订成「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公告供各界采用。
《国语辞典》:国语听写机(国语听写机)  拼音:guó yǔ tīng xiě jī
利用语音辨识系统,能听写国语的电脑设备。
《国语辞典》: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  拼音:jiào yù bù guó yǔ tuī xíng wěi yuán huì
以往为推行国语教育,我国国民政府于民国十七年成立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隶属于教育部,负责设计与促进本国语言文字整理及标准编订事项的工作。民国二十四年改组为国语推行委员会。于民国一○二年并入教育部终身教育司。
《国语辞典》: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  拼音:guó yǔ zhù yīn fú hào dì èr shì
民国七十五年一月由教育部所公告的译音符号。是根据原有之「国语罗马字」、「译音符号」修订而成。特点为用现今通行之四声调号表示四声。如yōu(ㄧㄡ)、yóu(ㄧㄡˊ)、yǒu(ㄧㄡˇ)、yòu(ㄧㄡˋ)。
《国语辞典》: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  拼音:guó yǔ zhù yīn fú hào dì yī shì
内容为ㄅ、ㄆ、ㄇ、ㄈ等国语注音字母。民国二年创制,七年十一月由教育部公布。七十五年一月公告「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时,将此注音字母称为「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简称为「注音符号」。
分类:国语
《国语辞典》:多媒体国语辞典(多媒体国语辞典)  拼音:duō méi tǐ guó yǔ cí diǎn
指内容含有文字、声音、影像等讯息的电子化国语辞典。
《国语辞典》:国语会(国语会)  拼音:guó yǔ huì
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的缩称。参见「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条。
《国语辞典》:国语文(国语文)  拼音:guó yǔ wén
1.依国语文法所作的文章。
2.兼指国语与国文。如:「国语文教育」、「国语文能力」。
《國語辭典》:重译(重譯)  拼音:chóng yì
1.辗转翻译。《史记。卷六○。三王世家》:「远方殊俗,重译而朝,泽及方外。」三国魏。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越裳重译,充我皇家。」
2.重新翻译。如:「老闆希望这件英文信函能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