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运动健将
中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仅次于国际级运动健将。由国家体委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规定的条件批准授予,并颁发证章、证书。
《漢語大詞典》:中立地带(中立地帶)
也称中立化地区。根据国际条约,在战时不得对它采取军事行动和禁止把它变为军事基地的地区。通常为国际运河和某一个国家的领土的一部分。
《国语辞典》:绥靖主义(绥靖主义)  拼音:suī jìng zhǔ yì
反对暴力与战争,鼓吹国际和平,废除军备,拥护和平解决国际纠纷的主张。
《國語辭典》:苏伊士运河(蘇伊士運河)  拼音:sū yī shì yùn hé
运河名。位于非洲东北部埃及境内,横断苏伊士地峡,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全长一百六十公里,为一海平面运河,宽三百六十五公尺,可通航十五万吨巨轮。由法国工程师雷塞布设计,历时十年,至西元一八六九年才完全凿通,为欧亚两洲海上的交通线。也作「苏伊士运河」。
《漢語大詞典》:特别提款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69年9月建立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作为补充会员国原有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特别权利。它可以同黄金、美元一样作为会员国的国际储备,用于政府间的结算,或向其他成员国换取外汇等。故又称为“纸黄金”。创设时含金量为0.888671克,与美元等值;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后,曾以十六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定值标准;现简化为以美元、德国马克、法国法郎、日元、英镑五种货币按一定权数定值。
《国语辞典》:眼库(眼库)  拼音:yǎn kù
国际狮子会中华民国总会为推动眼角膜移植,接受病人身后捐献,以协助有眼病的人恢复视力,于民国五十七年十一月十日正式成立的眼角膜储备设施。
《漢語大詞典》:洋历(洋曆)
阳历。国际通用的公历。 鲁迅 《书信集·致钱玄同》:“他大约洋历八月初可到 北京 。”
《國語辭典》:修正主义(修正主義)  拼音:xiū zhèng zhǔ yì
社会主义的一派,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理论家与政治家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西元1850~1932)主倡的学说。修正主义修正了马克思基本原则与社会革命论,将个人的创新与民主、社会改革结合在一起,主张以议会为中心,逐渐改变社会。
《国语辞典》:冒进政策(冒进政策)  拼音:mào jìn zhèng cè
国家决策者处理国际争端时所采行的政策。当危机发生时,决策者在衡量利益得失后,为维护本国利益所采取诉诸战争的冒险政策。
《国语辞典》:台维斯杯(台维斯杯)  拼音:tái wéi sī bēi
一项国际网球赛。由英语Davis Cup翻译得名。创始于西元一九○○年,由美国人台维斯所提倡举办。此项比赛一年一度,以国家为单位,是国际网坛上声望最高的男子团体锦标赛。
《国语辞典》:强权政治(强权政治)  拼音:qiáng quán zhèng zhì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以其国力的强弱为决定的准绳,称为「强权政治」。也称为「权力政治」。
《国语辞典》:国际法人(国际法人)  拼音:guó jì fǎ rén
在国际上有能力享权利、尽义务的主体,如国家。
《国语辞典》:国际关系(国际关系)  拼音:guó jì guān xì
国际间国与国的关系。
《国语辞典》:国际驾照(国际驾照)  拼音:guó jì jià zhào
国际间共同认可的汽车驾驶执照。如:「出国旅游时,他总是将国际驾照带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国语辞典》:国际贷借(国际贷借)  拼音:guó jì dài jiè
国与国,或国民与外国人民间因经济上、外交上及其他国际间的交通,而发生的借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