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83,分5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画图
图画
图书
披图
不图
此图
龙图
浮图
远图
图史
图经
图报
皇图
河图
良图
《國語辭典》:画图(畫圖)  拼音:huà tú
1.绘画各种图形。《旧唐书。卷一七二。萧俛传》:「滑临黄河,频年水潦,河流泛溢,坏西北堤。仿奏移河四里,两月毕功,画图以进。」唐。高适〈塞下曲〉:「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2.图画。《晋书。卷八四。刘牢之传》:「玄大喜,与敬宣置酒宴集,阴谋诛之,陈法书画图与敬宣共观,以安悦其志。」《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时玉英已是十龄,长得婉丽飘逸,如画图中人物。」
3.图像、画像。唐。薛媛 写真寄夫诗:「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锦貂裘生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4.比喻优美的景色。唐。元稹〈春分投简阳明洞天作〉诗:「郡邑移仙界,山川展画图。」
《國語辭典》:图画(圖畫)  拼音:tú huà
1.画绘形象。《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
2.谋策。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发愤毕诚,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
3.以线条、色彩绘成的画。如:「墙上挂了一幅图画,描绘的是斜阳夕照的景象。」
《國語辭典》:图书(圖書)  拼音:tú shū
1.书籍。《韩非子。大体》:「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
2.地图户籍。《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臧之。沛公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彊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3.河图洛书的简称。参见「河图洛书」条。《汉书。卷二九。沟洫志》:「圣王兴则出图书,王道废则竭绝。」
4.图谶符命一类的书籍。参见「图谶」条。《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图书皆书莽大臣八人。」
5.图章。《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何不把我的名字,合著他的号,刻起两方图书来印在上面。」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國語辭典》:图谶(圖讖)  拼音:tú chèn
河图、符命等有关王者受命徵验的书籍。流行于东汉,多为预言或隐语。如「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即预言刘季作天子。其实是事后附会的说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三国演义》第八○回:「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也作「图录」、「图箓」、「图书」。
《漢語大詞典》:披图(披圖)
展阅图籍、图画等。《后汉书·卢植传》:“今同宗相后,披图案牒,以次建之,何勋之有?”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序:“ 舜 以甲子之朝,披图而巡 洛 。” 沈宗畸 《题高丽闵王妃遗像》诗:“釃酒难招海国魂,披图喜识春风面。”
分類:图籍图画
《國語辭典》:不图(不圖)  拼音:bù tú
1.不料。《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文选。刘琨。劝进表》:「不图天不悔祸,大灾存臻。」
2.不贪图。《文选。扬雄。长杨赋》:「虽然亦颇扰于农人,三旬有馀,其廑至矣,而功不图。」
《韵府拾遗 虞韵》:此图(此图)
杜甫诗皆与此图筋骨同
《國語辭典》:龙图(龍圖)  拼音:lóng tú
1.河图。相传龙马从黄河中背负而出的图。《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燧人氏没,宓牺代之,受〈龙图〉,画八卦,所谓『河出〈图〉』者也。」
2.宋代龙图阁直学士的简称。如范仲淹进龙图阁直学士,羌人呼为「龙图老子」、包拯以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官刚毅正直,后世称为「包龙图」。
《國語辭典》:河图(河圖)  拼音:hé tú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据其文,以画八卦,称为「河图」。见《书经。顾命》汉。孔安国。传。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阐河图,陈洛范,秉台衡。」又因河图字呈绿色,故也称为「绿图」。
《國語辭典》:浮图(浮圖)  拼音:fú tú
1.佛陀的别名。参见「佛陀」条。
2.佛塔。《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也作「佛图」、「浮屠」。
分類:浮图
《國語辭典》:浮屠  拼音:fú tú
1.佛陀的别名。参见「佛陀」条。《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楚王英传》:「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2.佛塔。《西游记》第三三回:「这个泼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也作「佛图」、「浮图」。
3.复姓。如唐代有浮屠泓。
《漢語大詞典》:远图(遠圖)
深远的谋划。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荣成伯 曰:‘远图者,忠也。’”后汉书·章帝纪:“追惟先帝勤人之德,厎绩远图,復 禹 弘业。” 李贤 注:“远图,犹长筭也。”北齐书·高乾传:“时 高祖 虽内有远图,而外跡未见。” 宋 曾巩 《洪州谢到任表》:“卑 汉 唐 之近事,慕 尧 舜 之远图。”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负抚绥之重任,昧经国之远图。”
分類:深远谋划
《漢語大詞典》:图史(圖史)
图书和史籍。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进思才淑,傍综图史。”《旧唐书·宋璟传》:“且 苍梧 之野, 驪山 之徒,善恶分区,图史所载。” 清 吴伟业 《赠钱臣扆》诗:“花萼一楼图史遍,竹梧三径管絃新。”
分類:图书史籍
《漢語大詞典》:图经(圖經)
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 唐 王建 《题酸枣县蔡中郎碑》诗:“不向图经中旧见,无人知是 蔡邕 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行至 来宾县 ,得图经,视之, 唐 严州 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经中》:“辨疆域者有图经, 挚虞 以作畿服经也。”
《國語辭典》:图报(圖報)  拼音:tú bào
谋求报答。南朝宋。颜延之〈谢子竣封建成侯表〉:「非臣耄蔽,所任图报。」《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操曰:『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國語辭典》:皇图(皇圖)  拼音:huáng tú
1.皇帝所统治的版图。唐。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皇图跨四海,百姓拖长绅。」
2.河图。《文选。班固。东都赋》:「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
《國語辭典》:河图(河圖)  拼音:hé tú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据其文,以画八卦,称为「河图」。见《书经。顾命》汉。孔安国。传。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我阐河图,陈洛范,秉台衡。」又因河图字呈绿色,故也称为「绿图」。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國語辭典》:良图(良圖)  拼音:liáng tú
1.缜密的计议筹划。《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是瓦之罪,敢不良图。」
2.抱负、理想。《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一》:「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文选。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勉思良图,惟所去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