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大规模(大规模)  拼音:dà guī mó
广大的气势、范围或场面。如:「大规模演习」、「大规模更换」。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学七》:「品藻人物,须先看它大规模,然后看它好处与不好处。」
《國語辭典》:武行  拼音:wǔ háng
1.传统戏剧中专演武剧的人。如武生、武旦、武丑、武净等。
2.拍摄电影时,负责武打场面的人员。
《國語辭典》:笑剧(笑劇)  拼音:xiào jù
这一类戏剧最原始粗糙的型式是Slap-stick,原义是剖开的棍子打起来会响。故戏中大部分是通俗、誇张的滑稽动作,并充满跌打翻滚的动作,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戏剧。
《国语辞典》:场户(场户)  拼音:cháng hù
戏场或踢气球的场地、场面。元。邓玉宾〈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团儿和气套。青歌儿〉曲:「场户儿宽绰,步骤儿虚嚣,声誉儿蓬勃。」元。睢玄明〈耍孩儿。乐官行径咱参破套。二煞〉:「但场户阑珊了些儿个,恨不得添五千串拍板。」
《国语辞典》:护盘(护盘)  拼音:hù pán
1.股票术语。大盘持续下跌时,由主力进场支撑、控制下跌场面,称为「护盘」。
2.泛指巩固既有的势力。如:「选情告急,主委特地南下护盘。」
《國語辭典》:兵车行(兵車行)  拼音:bīng chē xíng
诗名。唐杜甫所作。七言乐府。为杜甫描述安史战乱的代表诗作。
《國語辭典》:过场(過場)  拼音:guò cháng
1.戏曲中在表演无关紧要,或贯串前后的情节时,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就穿越舞台从另一侧下场。也称为「走过场」。
2.花样。如:「唯有你这ㄚ头过场特别多。」
《國語辭典》:壮剧(壯劇)  拼音:zhuàng jù
一种壮族的戏剧。因流行地区的不同,可分为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两支。以说唱艺术「板凳戏」为基础发展而成,风格接近民间小戏。主要唱腔有正调、过场调等。唱腔又可分为哎咿呀、哎的呶、乖嗨咧、咿荷嗨四个流派。
《國語辭典》:热腾腾(熱騰騰)  拼音:rè téng téng
1.形容很热或冒著热气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有热腾腾的一大盘好糕,巫娘子取一块来吃。」《红楼梦》第六二回:「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捲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荧荧蒸的绿畦香稻粳米饭。」
2.形容环境杂乱、热闹。《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混了几日,闹烘烘热腾腾的,早把探父亲信息的事撇在脑后了。」
《漢語大詞典》:武剧(武劇)
以武功为主的戏。亦以喻战争场面。 毛泽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六章第一节:“历史上所谓‘海盗’和‘水寇’,曾演过无数的武剧。”
《漢語大詞典》:虚套
(1).空洞的俗套。多指言辞、礼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若今日所咏,明日亦可咏之;此人可赠,他人亦可赠之,便是空腔虚套,陈腐不堪矣!” 清 蒋士铨 《桂林霜·胁降》:“送来圆领乌纱帽,式样 云南 造,管取拜新恩,无须衍虚套。”
(2).空敷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有些虚套应酬的信,我也不必告诉 继之 ,随便同他发了回信, 继之 倒也没甚説话。” 张天翼 《清明时节》一:“ 罗二爷 做事向来不讲什么虚套的。”
(3).空场面。 明孙仁孺《东郭记·顽夫廉》:“郭外遨游为汝笑,嘆英雄好是无聊,餬口墦间,骄颜枕畔,早覷破一生虚套。”
《國語辭典》:阵仗(陣仗)  拼音:zhèn zhàng
场面或严重的局势。《红楼梦》第一○三回:「家里只有薛姨妈、宝钗、宝琴,何曾见过个阵仗,都吓得不敢则声。」
《国语辞典》:大排场(大排场)  拼音:dà pái cháng
形容声势浩大或场面盛大。《通俗常言疏證。宫室。小结构》引《梦笔生花。杭州俗语。杂对》:「小结构、大排场」。
《漢語大詞典》:晾台(晾臺)
(1).晒台。 李古北 《农村奇事》:“ 李玉河 站在北大殿前的晾台上,对大家喊道:‘哎哎哎--等一等,老乡们不要说话啦。’”
(2).谓使场面冷淡。犹拆台。《人民文学》1976年第4期:“什么事有这个会重要? 小赵 第一次主持支委会你就晾台呀!”
《漢語大詞典》:众虎攒羊(衆虎攢羊)
表演战斗场面时所摆的一种阵势。即一人衣羊裘,众披虎皮,各持器械围杀。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小旦]:这是什么阵?[净]:叫做众虎攒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