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张(主張)  拼音:zhǔ zhāng
1.对事物所抱持的意见。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
2.做主、决定。《西游记》第一四回:「舍身拚命归西去,莫倚旁人自主张。」《红楼梦》第七九回:「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是他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
3.把持。《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却又不知李参军如何便这般惊恐,连身子多主张不住,只是颤抖抖的。」
4.主宰。《庄子。天运》:「孰主张是?孰纲维是?」
《國語辭典》:支吾  拼音:zhī wú
1.抵抗、抗拒。《旧五代史。卷一三六。周书僭伪传三。孟知祥传》:「与遂、阆兵合,则势不可支吾。」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逼得他忍饥受冷,并不敢半句支吾。」也作「枝梧」。
2.应付、对付。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端详了你上马娇,怎支吾蜀道难!」《水浒传》第九回:「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
《國語辭典》:支吾  拼音:zhī wu
用含混牵强的言语,应付搪塞他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胡说!世间不信有这等巧事,他家失去了十五贯钱,你却卖的丝恰好也是十五贯钱,这分明是支吾的说话了。」《红楼梦》第七三回:「你们查的不严,怕得不是,还拿这话来支吾。」
《國語辭典》:撑拄(撐拄)  拼音:chēng zhǔ
支持。《宋史。卷三二一。陈襄传》:「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
《國語辭典》:主持  拼音:zhǔ chí
1.主导、管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礼请任道元为高功主持坛事。」《老残游记》第一一回:「我先讲这个『势力尊者』即主持阳宫者是也。」
2.管理者、主宰者。《三国演义》第三六回:「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红楼梦》第四八回:「店房也有个主人,庙里也有个主持。」
3.主张。《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传》:「其禄置沾益知州,虽懦秩颇忠顺,其母亦颇有主持,能得众。」
《國語辭典》:支拄(搘拄)  拼音:zhī zhǔ
支持。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极盛时代》:「然则国家尊经重学,非直肃清风化,抑可支拄衰微。」
《國語辭典》:扶策  拼音:fú cè
1.由旁人搀扶著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我与你荒解下麻绳,急松开衣带,您急忙向前来扶策。」
2.帮助、拯救。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佐成汤救万民,扫荡了海内烽尘,早扶策沟中愁困。」
《漢語大詞典》:枝柱
(1).犹支撑。 清 梅曾亮 《谒墓记》:“未至墓五里,雨,先过 京山堂寺 ,路斗絶,舆者相枝柱,仅乃得上。”
(2).抵触,不顺从。汉书·地理志下:“而 汉中 淫失枝柱,与 巴蜀 同俗。” 颜师古 注:“枝柱,言意相节却,不顺从也。”明史·刘济传:“ 济 在諫垣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
《國語辭典》:支柱  拼音:zhī zhù
1.支撑物体的柱子。如:「桥梁支柱」。
2.支撑、支持。《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丁酉,南巡狩,诏所经道上,郡县无得设储跱。命司空自将徒支柱桥梁。」
3.比喻组织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如:「经济支柱」、「他是本会的精神支柱。」
《國語辭典》:撑拒(撐拒)  拼音:chēng jù
撑持抵抗。宋。岳珂《桯史。卷一○。万春伶语》:「揖者不服,撑拒滕口。」也作「牚拒」。
《漢語大詞典》:支捂
支撑。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广德 初, 凤迦异 筑 柘东城 , 诸葛亮 石刻故在,文曰:‘碑即仆,蛮为 汉 奴。’夷畏誓,常以石搘捂。”
分類:支撑
《漢語大詞典》:擎托
支撑。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傅相生日》词:“ 淮 田犂徧 吴 田穫。问臺家、山河宇宙,是谁擎托。”
分類:支撑
《漢語大詞典》:榰持
支撑。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未得作丹,且可服之,以自榰持耳。”
分類:支撑
《國語辭典》:绷拽(繃拽)  拼音:bēng zhuài
拉拉扯扯,勉强支持。元。刘庭信折桂令。想人生最苦离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穷家活逐日绷拽。」
分類:支撑
《漢語大詞典》:顶戗(頂戧)
支撑。比喻能起骨干作用。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出山》:“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多。”
分類:支撑骨干
《國語辭典》:拄杖  拼音:zhǔ zhàng
1.扶杖。汉。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拐杖。明。汪廷讷《狮吼记》第一○出:「安排下一把刀,一条索,一根拄杖。」《儒林外史》第一回:「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