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静虑(静慮)
(1).涤除一切杂念。太平广记卷十九引 唐 卢□ 《逸史·李林甫》:“相公安神静虑,万想俱遣。”云笈七籤卷三二:“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禅的意义是澄心静虑,坐禅入定,绝灭一切妄念,专心求解脱。”
(2).静心思考。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幸多暇日,自求诸己,研精静虑,贞观厥美。”宋史·苏轼传:“平居静虑,亦尝有忧於此乎!”
(3).佛教语。犹禅定。谓坐禅时住心于一境,冥想妙理。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二八:“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
《漢語大詞典》:静定
(1).指道家的澄心静虑,守道不离。《云笈七籤》卷九四:“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
(2).指佛教的澄心静虑,坐禅入定。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如此良久,輒有雨。岂其静定之功已成,特假此以愚人耶,抑果异物耶?”
(3).平静凝滞。 茅盾 《三人行》五:“他的眼光是阴悒的,静定的,而且并没看见什么似的。” 叶圣陶 《恐怖的夜》:“埠头那有什么航船,只有赤热的太阳照着静定的河水。”
(4).平静安定。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我的精神在贫困之中也还见静定。” 潘漠华 《三月二十夜杭州》:“山是如此的静定,天是如此的低迷。”
《漢語大詞典》:水观(水觀)
近水的楼观。 南朝 梁简文帝 《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水观凌却敌,槐影带重楼。”
佛教一种入定之术,指坐禅时观遍一切处水而得正定。《楞严经》卷五:“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其身。” 宋 文珦 《物外》诗:“望岳山心静,临池水观成。” 清 曹寅 《夜雨宿玉山寺》诗:“道人身齅香烟坐,童子能通水观心。”
《漢語大詞典》:小定
(1).稍得安定。晋书·孝怀帝纪:“辛巳,前 雍州 刺史 贾疋 讨 刘粲 於三辅,走之, 关中 小定。”
(2).指佛教徒坐禅的开始阶段。 唐 元孚 《月夜怀刘秀才》诗:“此时小定未禪寂,古塔月中松磬高。”
(3).旧时缔结婚姻的初步手续,男家向女家用饰物等作为定礼。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或下小定、大定,或相媳妇与不相。”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礼制:“今留都初缔姻,具礼往拜女家,曰‘谢允’;次具仪,曰‘小定’。”《天雨花》第三回:“因先人贪他富豪,结下姻亲,去年下了小定,花红酒礼,约费百金而已。”
《國語辭典》:放参(放參)  拼音:fàng cān
接见下属或宾客。《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四八出》:「吾今已到梓州,诸衙人从并未放参,只接见任文武官员,看张状元如何作区处?」《水浒传》第四八回:「李应倨傲情辞伪,紧闭重门不放参。」
《漢語大詞典》:修禅(修禪)
学佛坐禪。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自修禪远豁,絶粒长斋,非服流霞,若食朝沆。”
《漢語大詞典》:团蕉(團蕉)
即蒲团。为僧人坐禅及跪拜时所用的圆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公垂帘,结趺团蕉上。”参见“ 蒲团 ”。
《國語辭典》:蒲团(蒲團)  拼音:pú tuán
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垫子。以供佛教徒打坐时用。现在台湾形式或作方形,材料或用布内装棉絮。唐。顾况 宿湖边山寺诗:「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宋。陈与义〈休日早起〉诗:「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也作「蒲甸儿」、「蒲墩儿」、「蒲垫子」。
《漢語大詞典》:禅版(禪版)
即倚版。僧人坐禅时倚身或安手之器。世俗亦用之。以一长方形板,上下穿穴,贯索其中,缚著于绳床后背之横绳,使版面稍斜,可以倚身。亦常于夏日横安膝上,作为安手及支颐之用。释氏要览·躁静:“倚版今呼禪版。《毘奈耶摄颂》曰:‘倚版为除劳,僧私皆许畜。’” 金 元好问 《龙门杂诗》:“高情留诗轴,清话入禪版。”
分類:坐禅
《漢語大詞典》:禅法(禪法)
佛教语。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专注一心,调整出入息。 北凉 沮渠 《〈治禅病秘要法〉后序》:“ 天竺 比丘大乘沙门 佛陀斯那 ,其人天才特拔,国中独步,口诵半亿偈,兼明禪法,内外综博,无籍不练。故世人咸曰‘人中师子’。”
《漢語大詞典》:燕室
(1).燕巢。比喻家国。 汉 焦赣 《易林·蹇之复》:“班马还师,復我燕室。” 清 查慎行 《蛎奴歌》:“鹊巢古亦有鳩居,燕室终须防雀入。”
(2).佛教徒坐禅修炼的屋宇。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潜 《平等寺刹下铭》:“燕室缘云,精庐切製。”
(3).燕窝的别名。 清 周亮工 《闽小记·燕窝》:“余在 漳 南,询之海上人,皆云:燕啣小鱼黏之於石,久而成窝……据海上人言,亦可名为燕室矣。”
《國語辭典》:禅杖(禪杖)  拼音:chán zhàng
僧侣用具。截竹成杖,以绵裹其一端。禅坐有昏睡者,则用杖轻触其身,使其警惕。《水浒传》第三回:「直教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
《漢語大詞典》:法腊(法臘)
佛教语。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禅,称为夏腊。后因以“法腊”称比丘受戒的年数。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兴福传三·后晋东京相国寺遵诲:“﹝ 遵诲 ﹞享寿七十一,法腊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义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参见“ 法岁 ”。
《漢語大詞典》:法岁(法歲)
佛教语。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毕,即增加一年的“法岁”。因以“法岁”称僧人出家的年资。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 宋 时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结制,安居刹院,不敢起单云游。建楞严会,每日诵经脩懺。朝廷降赐金帛,檀信随喜,施助无虚日。至七月十五日设斋解制,谓之法岁周圆。”
《漢語大詞典》:律堂
僧徒坐禅修戒的佛堂。 唐 项斯 《寄坐夏僧》诗:“坐夏日偏长,知师在律堂。”
《漢語大詞典》:隐室(隱室)
指坐禅之室。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禪阁虚静,隐室凝邃。”
分類:坐禅
《漢語大詞典》:蘖坐
犹稳坐。指坐禅。 唐 杜荀鹤 《赠质上人》诗:“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缾鉢可随身。”
分類:坐禅